牡丹亭观后感600字(2)

关键词: 牡丹亭观后感600字,牡丹亭,观后感
关水0 分享 时间: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牡丹亭观后感600字4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美也最悲凉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头偕老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祝化蝶,都只开了爱情的花,来不及经受现实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考验。他们的爱情,也因之而永恒。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恐怕是古今所有爱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条主线。《牡丹亭》中更是如此。爱情,能让生者为之死,死者为之生,何等壮阔的情怀。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永恒的爱情呢,当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现实生活总会使爱情之火渐渐熄灭。虽然爱情是男女两个角色共同分担的,但主角却往往是女性。女人为爱而生,这话不假。也因此,爱情的悲剧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爱情中艰辛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爱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过《胭脂扣》的人大概都会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动。她与十三少,相约死后重逢。然而,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她一个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间混迹,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记。对爱情的信仰让如花最终如愿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一个邋遢的早已忘却他们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的陌生人。当如花心碎地离开,她该知道,爱情,只是她一个人的一场执着梦。 里尔克曾谈到爱,“女人对爱无限投入,而从不或是几乎从不要回报。”

爱情给予女人的,女人反过来哺育爱情。她们令爱情荡气回肠,地久天长。

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是现代的张爱玲,为爱义无反顾,痴情一世,还有大家熟悉的刘若英,她们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爱,来行动爱。杜丽娘是勾画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愿望里而起死回生。现实中的人呢?张爱玲伤心独自,刘若英形单影只,然而,不变的是她们同样永世的爱,生活可以破碎,孤单可以不避,但爱却永远不可以熄。

每个时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爱情面目。女人,不是失去了为爱牺牲的能力,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改变着我们的爱情观,也在改变着我们时代的女人们。 西方女权主义的浪潮似乎给了爱情主题一个严重的冲击。虽然女子可以自由去爱,与男子同样平等地爱,但却让爱的实质第一次遭到了怀疑。爱情泛滥得可以,真情却少有几分。女性觉醒了,但爱却进入了低潮。是男人的危机感让爱变得不再可靠,还是自古以来流淌在女人血液中的爱的不够坚定?

在物质可以代替一切的经济时代,女人如何寻求并捍卫自己的爱情?似乎很难答案。

爱情可以不请自来,但真情却在利益当中逐渐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却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还会为自己所爱的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呢,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话文中的凄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题,嫁一个可靠的人,有一个终生的饭碗,爱情似乎就可以见鬼去了。校园里的爱情也已经乌烟瘴气,及时行乐的观念已经深深烙进我们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压力使女人们委屈甚至弃置自己的爱情理想。

女人,终究是为爱而生的,而使她们改变的,使爱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吧。

牡丹亭观后感600字5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四百年前,杜丽娘被姹紫嫣红的园中美景点醒“梦回啼啭,人立小庭深院,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见“春光满目,不能变数”的美景,更是引发了杜丽娘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当她呼吸到在深闺中没有的自由气息的时候,又不由将心事和盘托出: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不得早成佳配,成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是啊,在她的那个年代,封建礼教压制着女性,使她们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很多方面的权利都遭到了剥削。就连杜丽娘,虽贵为官宦小姐实际也不过是养在笼中的鸟雀。实际上,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下,一切都丧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她的身上套着一个又一个的枷锁。她因困乏小睡一会就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她的裙子上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父母也要大惊小怪。就连请一位教书先生都不是为了让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是去让杜丽娘“收其心”服于“理”;年已二八的她竟不知家里有后花园。

当她身子挪出了闺房,思想就开始越出礼教的限制,她开始叛逆,开始对封建礼教不满,她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游了后花园的她在此时清楚地意识到,她短暂的青春正在这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年代中慢慢凋零,在禁锢中悄悄枯萎。在不自由的环境里,她愈是感到青春的珍贵,愈让她对易逝的青春产生伤感之情,也愈是让她心痛从而发出了——

“花花草草由人意,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愿”的痛苦呼声。

可她又能做什么呢?她没有勇气和可能挣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又不肯放弃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向往。幸而,她寻到了柳梦梅。

杜丽娘因情而梦,因情而病,因病而死,死而复生。杜丽娘的死,是封建礼教的摧残。但是,死对杜丽娘来说是追求爱情的开始。因为柳梦梅的无惧、对她的深情让她死而复生。她和柳梦梅的美满爱情不过是追求自由的载体。它表达出了封建社会的广大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动封建社会众多年轻女子的心灵,主要是因为她真实反映了杜丽娘生命意识的觉醒。

在那个窒息人性的、沉闷的时代里,这点亮色足以唤起众多女性心中对青春美丽生命的感慨与珍爱。而其中优美的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至今感动着中外读者。


牡丹亭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5篇

牡丹亭800字观后感5篇

牡丹亭800字观后感范文5篇

《朗读者》第一期观后感600字范文参考

观看朗读者第十一期有感600字范文5篇

红楼梦600字读后感朴素一点作文

教育人读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五篇

红楼梦章回读后感800字5篇

史记的700字的读后感范文

读诗经有感初中优秀作文大全

68676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