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

关键词: 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八德,观后感
关水0 分享 时间: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八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索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1

“八德”浅浅两字,深深蕴藏了中华民族自古及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是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的文化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何底气何在?底气来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百家争鸣,万花齐放,“八德”登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八德”是中华儿女的精魂,主宰身、家、国、天下。古人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积财不如积德,只有“八德”才是我们终身的财富,绚烂的瑰宝。“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深耕于中国这块丰淳的人文土地,她如乾,能六龙御天,如坤,能厚德载物,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在喜迎十九大新的历史起点上,返本开新,认真学习传统八德,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为一名审计人,我们要摸清家底,将八德精华转化为时代价值,做到心存“八德”、信仰“八德”、追随“八德”、热衷“八德”。

孝悌为首,修齐治平之基。孝悌并为仁之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方能仁民爱物,胸怀家国,心系苍生,成为有德之人。孝德悌德,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质,并在中华民族儿女血液里繁衍生息,丰富了生命情感,坚定了道德理性,是情与理的完美统一。在审计工作一线的我们,遇到当今科学技术先进、舞弊手段高超,业务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常回家看看,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朋唠唠家常,多抽出一点时间关心社会上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忠孝两难全乎?其非邪。首先,从自我的小家看,要常把父母挂心头,父母已不在乎物质上的丰富,有时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次家庭聚餐,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心灵慰藉。其次,从社会这个大家看,多次强调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审计要发挥显微镜的作用,运用我们精准的分析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国家帮扶高龄人群资金用到实处。孝悌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我们个人修养的必须课,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爱护家庭,方能有大义心系社会冷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2

寒假里,我读了《启迪心灵的钥匙》这本书,它主要讲述“八德”的故事。所谓“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每个字都有各自的含义,都有相应的古代真实故事。我读后深受教育,感触很深。

孝: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教育。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名叫子骞的人,它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娶了继母,又接连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子骞很不好,三九严冬时节,给自己亲生儿子穿保暖丝絮做的棉衣,却给子骞穿稻草做的单薄的“棉衣”。看到这里,我非常气愤,这后妈也太狠心了,只对自己孩子好,真是太可恨了,有这样后母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后来这件事被子骞的父亲知道了,一气之下要把后母赶出家门,子骞听后跪下含泪恳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读到这里,我的心头一颤,真没想到,年幼的子骞为了年幼的弟弟一点不怨恨继母的狠毒,如果是我可做不到这一点,可见子骞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善良啊!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走他的继母。对于这件事继母也深受感动,从此,也把子骞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我们要向子骞学习,人人都要有孝心、孝行,只要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再怎么不好的父母,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悌: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赵孝争死”讲的是:在汉朝的时候,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当赵礼被强盗掠走时,哥哥赵孝救弟弟心切,很快找到了强盗那里,弟弟赵礼见哥哥来了,先是惊喜,随后又马上埋怨哥哥不该来这儿白白送死。赵孝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又瘦弱、肉也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赵礼在旁大声喊到:“不行!被捉来的是我,应该吃我。”这时,赵孝连忙扑到弟弟面前,兄弟相拥互相争死,情急之下已是泣不成声。看到这儿,我深受感动,真是“兄弟如手足。”在这危急时刻,他们兄弟首先想到对方的安危,完全不顾自己的危险,兄弟之间相互关爱。这是仁爱之心的根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多关爱我们的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八德观后感作文600字3

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潮的掀起,我们县委有幸请来了沈阳和河北的专家们为我们上了两天的封闭式的报告会。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宝贵的经验,找到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方向,打开了一扇扇紧锁的大门,为以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参会的除了专家、各校的校长及部分老师,还有从职教中心抽取的八十位义工师生(这些义工是沈阳来的两位义工老师王新秀和张磊夫妻俩花了一个周培训的。他们夫妻俩本是领导,工作很忙,但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主动当义工,默默为各地方培养义工达八年多的时间,从不要一份报酬,连来我们县的车费还是自己出的)。在各位领导和社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会议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在孩子老师们深深的鞠躬礼中慢慢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八德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但又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该落实到实处,落实在力行上!

在会上,因为老师们需要分享的经验很多,他们都紧张地计划着时间,几个小时不停止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个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付出而感恩,应该把宝贵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但有些老师却不能坚持下来,老师们在上面讲经验,他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义工孩子们手举着“肃静”“请关闭手机”的木板不断提醒他们并向他们鞠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无奈之下,休息时从沈阳来的张老师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评了老师们,却引来了大家的一致指责,那语气不是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与感谢,却是一种质问和辱骂。也许,那两位老师有些急了,说话不很中听,但确实有一些老师做的不到位,他们不顾孩子们的疲劳,不顾专家们的辛苦,在下面潇洒地玩,也许正如张老师说的就是一种应付,应付领导,应付报告会,在各地方都在风风烈烈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却抱着这种态度,就如外国人正欺压着我们的同胞我们还当看客,怎不令人伤心与愤怒呢?张老师这种不计报酬的奔波为了什么呢?他们不就是为普天下的中国人不丢掉传统文化吗?他们不仅这样说,还力行着,一个多星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都是在指导义工们,教育义工们爱惜粮食,他们吃饭绝不剩下,喝水从不浪费。当他看到有很多老师喝不完水倒掉时心疼呀,看到饭吃不完剩下时难过,他和义工们一起吃剩下的饭喝剩下的水,这个力行的举动应该唤起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的,但偏偏有些人当笑料,还把剩下的水送给义工们喝,其行为真令人可鄙!

68722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