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的观后感600字
苔,一种很低等的植物,但是它一生过的却很有精彩。虽然,一生中不像牡丹那样会开出美丽的花,虽然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下,虽然人们都不注意它,但它依然那么执着的生长绽放,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苔的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苔的观后感600字1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家喻户晓的《苔》直到现在依旧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而如今被一位支教老师改编为美好的诗歌,感动了无数观众。
在《经典咏流传》这个栏目里,一位支教老师梁俊与大山里的学生们,用唱歌的形式演唱了《苔》。老师鼓励孩子们像牡丹一样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们用纯洁的嗓音,感动了在场的观众,迎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也归功于他们的老师。
梁俊,一位山区支教老师,用把诗改成歌的形式,给许多孩子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鼓励大家像花一般绽放,虽然在山里长大,但是依然能够与花一样美丽。就像苔一样,虽然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没有阳光的拥抱,亲吻,但仔细看,苔也能凭着自身的力量像花一般开花结果。所以,无论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城里人有先进的学习设备,而山区里的孩子们,在简陋的、破旧不堪的屋子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像青苔那样虽然生在山区,但依旧能够走出大山,迎接美好的生活,灿烂地开放。所以,我们从城里人更应该努力、用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迎接精彩的生活。
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可能会带来一种四季的芬芳;一只丑陋的虫子,可能会成为一只五彩斑澜的蝴蝶。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的意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
苔的观后感600字2
《青苔》 依旧很久都没有欣赏过美丽 依旧很久都没有享受过快乐 当衣着朴实的姑娘 当独自依傍在湖边的桥栏 思量着的依旧只是那接近枯朽的木桥 以及那木桥上覆盖着的一层又一层的青苔 风轻轻 烟蒙蒙 姑娘忽然记起某个未曾见面的朋友 记起他所告诉的关于家乡的传说 水粼粼 雾飘飘 姑娘欣慰看到的是卷舒的白云 以及那白云同样依傍着的蓝天 亲爱的姑娘 你依暖了桥边的青苔 青苔却凉透了你的双脚 亲爱的姑娘 你的目光抚平了水里的芦苇 芦苇却扰乱了你心里的宁静 等姑娘你离去 等你的笔下不再流转着伤感 等到那座木桥彻底破烂 青苔依旧存在 似是青铜锁般的根深蒂固 读后感:总的说来,这首现代诗是伤感的,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伤感,也似有对感情复合不可能的伤感。
“依旧很久都没有欣赏过美丽/依旧很久都没有享受过快乐”,表明故事中的她暗自忧伤很久了,一个人,不去看窗外的风景,不去想人世间的琐事,不去理身边的过客。好不容易出去走走,来到“那接近枯朽的木桥,低头看那木桥上覆盖着的一层又一层的青苔”,思量着,很久……氤氲中,风轻轻拂过,她忽然记起某个未曾见面的朋友。是真的未曾谋面还是已经淡忘曾经在一起过?“看那是卷舒的白云以及那白云同样依傍着的蓝天”,心中稍微有了些慰藉。哎,“你依暖了桥边的青苔/青苔却凉透了你的双脚”,值得吗?哪位高人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复沟渠?“你的目光抚平了水里的芦苇/芦苇却扰乱了你心里的宁静”。本来已经渐渐远去的背影,却又上了心头,扰乱了思绪。面对现实吧,“等到那座木桥彻底破烂”,青苔仍是青苔,依旧存在,本性如此,奈何你我?忘了就忘了吧,重新来过,“笔下不再流转着伤感”……,
苔的观后感600字3
今天打开窗户时,无意间一瞥,看到了阳台外墙角上有些东西,走过去一看,原来长了青苔。本以为是前段时间下雨或是给花浇水时洒到上面了,可看着鹅卵石上厚厚一层青苔,也许长了许久了,总是觉得冰冷的鹅卵石上有了一些生机,就犹如一片柔软的毯子,包裹着一颗颗卵石,如同包裹着熟睡的婴儿一般。 我曾欣赏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赞扬于野花的朴素,喜欢松柏的挺拔,野草的顽强,喜爱过梨花的洁白,秋菊的金黄。但是现在,我只看到了苔的普通与微小。 它的出生是卑微的'——阴暗潮湿的角落,冰冷的卵石上。但是它从不屈服,也不曾改变,仍在那里接受风雨的侵蚀,没有丝毫的畏惧。不管什么时候,它都以朝气的面貌去面对一切。 它让阴暗的地方变得有生机。一颗鹅卵石,站在孤独的地面上,东张西望寻找知己。谁会为坚硬的石头披上外套?没有谁会让自己的一生会断送在阴冷之处。 唯有苔。 小草需要阳光滋养,但青苔只需要一场雨,便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岩石。岩石不再孤独,它有苔的陪伴;岩石不再单调,它有苔的美丽。 苔不曾有过小草的嫩绿,但有它的顽强;苔不曾有过松柏的挺拔,但有它的坚韧;苔不曾有过百花的鲜艳,但和它们一样有精彩的人生。 有的人如同松柏那般,是人们的领袖;有的人如同梅花一样,冰清玉洁,是人们的榜样;有的人如同鲜花一样,芬芳动人,让人愉悦;但有的人如同苔那般,默默无闻,微不足道,但用自己的一生去装饰那阴冷的地方,温暖他人。 在大多数人中,都会像苔那样默默无闻,微不足道。但是希望我们的人生,能像苔那般坚韧、顽强、精彩! 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像苔花那般,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如同牡丹那样艳丽多彩的绽放给人一样。苔的观后感600字4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名为《苔》的诗,乃清朝的袁枚所作。诗的大意是:“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背阴的地方,生命照常在萌动。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这首小诗沉寂了三百多年,最近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经典咏流传》舞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自己。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逆境或顺境、伟大或平凡的你我中均有体现。
一、逆境与顺境
苔,生长在阴冷潮湿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滋润,正如那些生活在逆境中而更加努力拼搏向上的人们,有的人家境贫穷,有的人身患重病,有的人身存残疾,仍然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就像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一样,虽身怀不治之症,但也笑对人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被众人记住,这不正是苔的精神吗?
而有的人,本身就出生在顺境中,正如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但他们难道就可以不努力了吗?我看不然。“赌王”儿子何猷君,明明人家有钱,却非要靠才华。从小学开始,他就一直是学校里的前三名。全港数学比赛中,他拿了两届冠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同日择取,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