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1935观后感700字
《领袖1935》以周恩来为视角,讲述了红军与国民党生死存亡斗争中党的领导人选拔过程。它显示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血与火的硝烟中建立的信任和友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领袖1935观后感700字,仅供参考

领袖1935观后感700字1
影片是为长征胜利80周年准备的献礼影片。影片独辟蹊径地从长征的角度写党选择领袖的过程。将长征题材的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影片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升华。它是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血与火的硝烟中建立的信任与友谊开始的。
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该片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影片。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回党中央领导地位,在面对敌军数倍于我之力欲围歼我军的被动情势下,临危不乱,步步为赢,实现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革命领袖的友谊。既表达了周恩来的大局观,既有历史的又有人文精神。而遵义会议的一次举手表现,则凸现出朱德在革命战略判断上鲜明的是非观和敢于挺身而出的精神。
在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战争场面是恢宏磅礴的。可是在《领袖1935》却不直接呈现这场伟大的战役,而重在表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从顶层书写的角度来解释四渡赤水让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战争的决策者是如何为了不失战机而作出的迂回作战的决定,从而更加靠近真实的历史。
每每想起红军万里长征都会触及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不敢去想象当年的革命先辈为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或许我们现在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希望当代大学生要铭记那段曾经真实的历史。在现在这种红军题材的影片已不再受到关注的年代,希望所有人都要支持这类型的影片。不要让那段历史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借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领袖1935观后感700字2
《领袖1935》从题材立意就不一样,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个新意,它从领袖的造就和被确认的角度来写长征,反过来说,从长征的角度写中国军队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怎么产生,这就是它的新意。从那么多的长征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特的写作视角,也得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的肯定:“现在恰逢长征80周年,出新就成了大家的特点,这个片子视觉宣传非常独特,展现领袖形成的必然性和领袖自身的精神风采与个人魅力,这个新意使这个片子的精神价值具有独特性。”
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长征途中的一位军嫂曾做了一双鞋送给一位战士,但当军嫂怀孕临盆之际,敌人又穷追不舍的时候,这位战士毅然决然的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母子平安。他受弹倒地的光辉形象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天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战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已。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略任务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在继承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领袖1935观后感700字3
该片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如何带领红军突破重围为切入点,用周恩来的视角来结构全剧,讲述了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红军长征在遵义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
遵义会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在红军当中,在党的领导集体当中,对他的领导能力还是有怀疑的。紧接着,土城战役的失败,更加重了这种疑虑。危难之中,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的坚定支持下,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采纳和执行,使红军能够在敌方几十万重兵的包围中四渡赤水、绝境逢生,最终巧渡金沙江,继续北上抗日。
看完《领袖1935》后,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老一背的领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领袖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都当不住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通过看书学习之后,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和水平。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身边同事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业务技能、敬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