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档案观后感700字
《血战湘江》讲述了82年前红军伟大牺牲和湘江血战的悲惨故事。它显示了红军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血战湘江档案观后感700字,仅供参考

血战湘江档案观后感700字1
去年大火的《血战钢锯岭》,确实是近年来战争题材中的优秀作品,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反转、善与恶的交织、生与死的洗礼……观众们随着影片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到二战的主战场,重温冲绳战场的惨烈一役。而正在全国影院热映的《血战湘江》,从战争的惨烈程度上来看,并不亚于《血战钢锯岭》,偏写实的风格、硬碰硬的对战模式、全程无尿点的战争场景,把炮火带进了影院,把硝烟带出了银幕,真实残酷的呈现了红军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关键一战。
不同于一般的国产战争题材,影片不仅注重真实的展现战争场景,更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的同时。从张一山夸张的表情、从保剑锋满脸是泥的表情中,看得出战争的残酷。电影还刻画了四种不同形式的战争场面,有硝烟弥漫的阵地战、惨烈无比的肉搏战,还有意志比拼的牵制战、紧张激烈的遭遇战等,喜爱军事题材的影迷们绝对感觉够硬。
《血战湘江》真实再现“湘江战役”中的新圩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等,所以可能会显得有些主旋律。但是全片节奏简单、明快,战争场景从始至终贯穿全片,无论是开场的炮火纷飞、尸横遍野的惨烈场面,还是悲情的界首阻击战,其他在敌人的包围圈中奋力突围、冒死度江等场景,几场大战联系紧密,毫不拖泥带水反而是一气呵成,带给观众的是血往上涌、热血沸腾的直观感受,把主旋律拍出了新花样。不少影迷,走出电影院不禁说到,我军还有这种操作,够硬,够爽!
为真实还原国共两军对垒时短兵相接、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本片导演陈力掘弃了当下战争片普遍采用的三维制作、绿幕抠像等表现手法,而是全部采用真枪实弹,炸药用了2吨,从而将写实风格原汁原味的加以呈现,更真实的表现了战争的现场感、紧张感、窒息感、压迫感。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俨然如同战士进入战场一样,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电影画面很良心,拍摄实打实,不抠图,不玩特技,实打实的拍,没有花架子,只有真英雄,货真价实的东西总会被人看好。
这部制作、投入都堪称是大手笔的影片中,对演员的演技和体能要求无疑更高。好在有年轻的老干部张一山坐阵,加上保剑锋、王大治等一众的拼命演出,所有演员不靠颜值哗众取宠,靠的是实打实的演技,才有如此过硬的品质。影片的音响效果爆棚,轰炸机的低空飞行、炸弹在战场爆炸、坦克强势行进,以及各种枪炮声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带给观众一次难得的视听体验。
战争题材一直都是外国片的天下,《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一部《血战湘江》尽管还不能达到好莱坞工厂的整体水准,但还是带来了太多惊喜,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八十多年前的一段战争历史,经过当代电影的表现手法跃然银幕,看起来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和令人揪心,尽管早已知晓了影片的结局,但伴随着影片的进程,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感觉依然很神奇。影片《血战湘江》在展现战争残酷的基础上,融入了战友情、父子情、兄弟情,既催人泪下又发人深省。
血战湘江档案观后感700字2
《血战湘江》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了吧!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带领革命战士战斗的情景。
以前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死对头,国民党领头的蒋介石想当主席统一天下,所以就对共产党发出进攻,霸占土地。共产党武器落后,只有一把手枪和一些弹药。而国民党就不同,他们有飞机大炮,就是手枪也比共产党的先进。每时每刻,天上都有十几架敌机向共产党战士们投下一颗颗炸弹。不知夺去了多少战士们生命。
最可怕的是肉搏。因为红军的子弹打完了,各自拿出自己的大刀与国民党进行拼杀。很多战士牺牲前,要把帽子戴正,这样牺牲了也毫无遗憾。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看到这我默默地在心里喊:“红军战士们,加油!加油!这也让我想起我们的国歌:”冒着敌人发出的炮火,前进,向前进……“的情景,就好像自己也融进了那股热潮,向着敌人前进着。
李德,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外国人,说好听,他就是被派来帮助我们共产党的,说难听,他是特地派来侮辱我们共产党的。我最记得他对毛主席·周总理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们不落后,还用得派我来帮忙吗?“他反对毛主席的主意,毛主席要求战士们走小路,大路危险。他非要要求战士们走大路不可,害得整个团的士兵都壮烈牺牲了。
我们红军万里长征后,共产党就胜利了!而我们共产党取得胜利考的是什么?靠的是坚强不屈的精神!靠的是智慧!靠的是战士们的团结……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靠的是什么换来的?靠的是千千万万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活在当下,一定要要好好珍惜,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看了《血战湘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里面的战士们都是伟大的,都是我们的英雄。为了不辜负他们,我狠狠的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血战湘江档案观后感700字3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红军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红军与国民党苦战七昼夜,最后成功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防锁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由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
无数渴望平等自由,盼望翻身做主的父老乡亲,无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英勇献身,无不是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无数先烈和平凡人的付出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国家,人们享受的自由、和平和幸福。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爱国与感恩之心。
伟大的长征史实和永恒的长征精神,孕育了《血战湘江》这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原本八万多的红军,成功渡江的却只有三万,多少红军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中的高谈阔论。如今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月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让我们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逝者已去,愿烈士们被人们铭记,被历史铭记,我们的亮剑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电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深受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央红军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虐,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