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墓观后感500字(2)
他们活该饿死在街头吗?
我想说的,这部电影告诉我的,无非是战争有多残酷,无论是对发起国人民还是被侵略国人民。
我只愿这世间少些战争,少些苦难,愿因战争而死去的无辜人们能够安息。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500字5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
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母亲死于一场空难,父亲则在参军后背井离乡下落不明。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他们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中,尝尽寄人篱下的辛酸,最后又因无法忍受讥讽和冷漠而离开。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他们的命运步入了悲惨的轨道,沉沦在似乎没有尽头的黑暗里。有萤火虫飞过,淡淡的萤光仿佛幽幽的魂。
对干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他和她,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战争烙在人心底的印记,是一道不可触碰的伤痕,是吞噬光明的猛兽,在这混沌的黑暗中,人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那些微弱的小生命纷纷逝去了。
在这片黑暗里有凛冽的寒风,没有那令人重燃希望的梅花花瓣绽开的声音。金色的.希望同这片土地一起沉沦,被染成凝重的黑色,同黑夜完全融为一体。(读后感)
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出路,渴望着推开一扇门,便可沐浴在久违的阳光里。脚下是被血和泪浸泡得松软了的土地。饱受屈辱和恐惧的人们已经变得格外敏感,因为他们必须随时提防不知何方刺过来的刀。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血渗进那些泥土里。他们坚持着要活下去,并忏悔过去的愚昧无知和不思进取。他们想象光明冲破黑暗的时候,是否会有冲天的火光,将那段屈辱和黑暗化为灰烬。
光明最终会冲破黑色的茧,是因为在那片几近荒芜的土地上,出现了一点同它呼应的淡淡的光,那点光将它的勇气唤醒了。当地面上那些零星的光点聚成一片,光明便把茧冲破了。那些细小的光点将拯救沉沦在黑暗中的世界。
永不泯灭的,是希望,希望之光。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500字6
本来没什么好说的,这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从孩子的角度,控诉战争施加在人民身上的疾苦。
然而打开豆瓣的时候,我震惊了。热评区都是些什么鬼?还有那么多人点赞?说实话,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的高评分,我还真要怀疑国人的智商了。
一般来说,一部讲述战时人民疾苦的电影,摆明了主题是反对战争的吧?哦,因为电影是日本人拍的,描绘的又是日本国民的苦难,所以就不叫反战了?
看到这种可笑的逻辑,真想问问说这话的人你们几岁?爱国主义是这么表示的吗?你们是真的脑子有水呢,还是不想去承认当时日本平民也很苦,不愿去同情两个无辜的小孩子?就因为他们的日本国籍?
是啊,战争是日本发起的,但是应该为之负责的是其政府,而不是没有话语权的平民。这些平民,跟你,跟我,跟所有老百姓是一样的。一旦战争到来,受苦的都是这些人。中国当然是受害方,但是日本平民也一样,有权控诉这场战争。
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恶人先告状”,请你搞清楚,你嘴里的恶人是谁。是那两个孩子吗?还是发起战争的军国主义政府?我相信是后者吧,然而这部电影的主角是那两个无辜的孩子,所以这种说法明显是偷换概念。
我相信大家不是真的理不清政府和平民这两种概念,而是一遇到"二战"、"日本"这些字眼,就满脑子都是他们军队当年侵华的恶行。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感慨一下,手撕鬼子这类作品的影响还真是深远。
牢记历史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是总有脑残拎不清,容易把复杂的事情一概而论,也不愿意接受理性的开导,把同情日本战时受害者的人称作卖国贼、日奴。熟知你们口中的爱国主义已经变成了满满的恶意,肆意倾泻在无辜的人身上。
当打着爱国的旗号发泄恶意的人汇聚成一股可怕的势力之时,相信我,你们也不比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好到哪去。
最后,仅以一张图,致所有以“看不出反战”为由给这部电影打低分的人,希望你们会喜欢。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