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左耳电影观后感
左耳是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与江苏译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一部青春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耳电影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左耳电影观后感1
《左耳》这本书,在它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幸与它相遇,并成为它忠实的读者。当年的我和书中的这些少年们一样的年纪,和他们一起经历着我们别样的青春。这些年来,我看过许许多多的青春小说,大多是消磨时间看过就忘,但是《左耳》让我记住了小耳朵、许弋、吧啦、张漾……记住了最后的对着左耳说爱你,记住了我很喜欢这本很好看的书。这些年来,我没有再重读过这本书,因为我不知道重读的话,是否还会有当初那种喜欢的感觉,那是一种我不想破坏的感觉……
这两年来,看过了几乎所有的青春片,说实在的,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所以我才会纠结,我期待着喜欢的《左耳》拍成电影,又不知道它是不是我所期待的《左耳》,作为一个很喜欢原著的书迷,并不希望那种美好的感觉毁在一部不确定的电影上。所以最后,我调整心态,放低期待值,早就做好决定会去电影院观影,只当支持爱了这么多年的原著。
开头的一两个月里,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电影。刚刚发布的彩粉版人物海报的那会,看着海报上杨洋那帅气的脸有神的眼,只是觉得他有许弋的帅气,恩~我欣赏喜欢的杨洋演我喜欢心疼的许弋,还不错吧(还不确定><),又过了那么一段时间,慢慢的剧照版的海报出来的时候,我彻底的惊了~我甚至连电影纪念版封面的书又给买了一套回来重新再读了一次!看着那个穿着校服、漂亮的脸上挂着微笑,眼神中透着阳光和忧郁气质的杨洋,不!我觉得那就是许弋!一瞬间,我确定,杨洋就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许弋。还有陈都灵的小耳朵,这样十足的带入感,我真的不会再有别的要求了好嘛。
四刷左耳,第一场是跟死党,第二场跟中学同学,第三场跟发小,第四场跟大学室友,也是当年强烈推荐我看《左耳》并且把书借给我的人~
预售票早早买好,在上映首日和死党一起看的,很多人说看过书的不要看电影,会失望,但我放下了,我想让小耳朵和许弋带我走进曾经书里的感觉。其他人物简单评价下,小耳朵和许弋一样,整个人物气质就很符合,带入感很好,演技那些真的就不用计较了,陈都灵就是活脱脱的小耳朵!吧啦,在我看到人物海报和剧照时,还没有找到多少感觉,但在影片中,马思纯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吧啦的影子,有了一种贴近的感觉。欧豪演的张漾感觉还差一点点,好的那个他和坏的那个他幅度都可以再大些,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合格了吧。
而杨洋的许弋,我必须给满分。当我只看到一幅剧照时就认定杨洋就是许弋,我相信戏里肯定好,在《左耳》这个故事里,我喜欢小耳朵,欣赏吧啦,并不讨厌张漾,但我着实心疼许弋。这四个有着各种交集的孩子真的都无法去讨厌,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能够理解各种的`行为,只是许弋的命运由此改变,让人心疼。他有一张漂亮的脸孔,电影中出场回眸一笑醉了多少人!他本是一个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少年,白纸一张,却成为一场不明真相的爱恨报复的对象,在他情窦初开的年纪碰上了为爱而坏为爱不顾一切的吧啦,然后就那么陷入一场爱情的阴谋中无法自拔,最后重伤堕落,回不过神。这一段,杨洋把一个好少年情窦初开而后变堕落最后怀恨变坏一步一步演得相当的到位。还有吧啦死后许弋在酒吧的放纵,都证明了许弋也是个为爱而伤的孩子。
整个电影,许弋的镜头并不多,但杨洋的演绎都很惊艳,好看的脸庞,痞痞的表情,还有那忧郁的眼神都那么到位,特别是两次想亲小耳朵都被她躲开时的眼神,看得心痛,他想起了曾经吧啦也躲开过他的吻,那时候他是不是害怕会再一次受到伤害,其实他只是想要一份有安全感的爱。
许弋最后的画面停留在了一个小有争议的地方,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有些怪怪的,心想也许是饶雪漫不想把他的结局写得太悲,但后来看的时候听见人有议论杨洋怎么演了个渣男的时候,我发觉得这样的结局画面真的会让一些没看过书的孩子对许弋造成误解。
我只想说,许弋一直都是个因爱不幸,为爱冲动疯狂,甚至能为爱复仇的人,他其实很单纯,所以也容易走极端,他爱过小耳朵,他应该被原谅。
杨洋,谢谢你所演的许弋,在我心里独一无二。
左耳电影观后感2
最近几年国内的青春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那年我们一齐追过的女孩》到《致青春》再到《小时代》系列,还有同为今年上映的《匆匆那年》,大都是以畅销的青春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让观众从影片中寻找回忆和青春,还挺受欢迎的。因为都是畅销小说所以用户群还是有基础的,再者就是青少年这一大波人群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感受那如火般炽热的青春,对于已不再年轻的成人能够透过影片追忆那逝去的青春,回味那青春特有的香甜和苦涩。但是超多的青春电影也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逐渐有了免疫系统,因为这类题材都大同小异,想要做到与众不同绝非易事。
对于这部影片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在上学时期就很有名的小说,由饶雪漫写的《左耳》,影片更是它的同名电影,让人对这部陪伴过自己走过学生时代的畅销小说如何被演绎充满期盼。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中一位主演叫杨洋,他最初走进人们视野的是早起扮演的贾宝玉,这个90后在影视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前行着,主演的《少年四大名捕》收视颇高。其他几位主演大都是新人,连女主角都是荧屏首秀,南航的校花最初是在网络走红,被导演选中和她的气质形象脱不了干系,但启用新人还是有必须风险的,因为新人的演技会显得有些笨拙和稚嫩,在影片中也很容易就能发现。但是仗着小说的名号票房也不会太差,只是口碑来说会受些影响。这部影片还有个亮点就是苏有朋首次担当导演这个主角,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执导的作品,让人不自而然的会想到赵薇指导的《致青春》,个人觉得《致青春》更胜一筹~
影片和小说比较贴近,讲述的几个学生时期的孩子的叛逆,对感情的执着和奋不顾身,以及肆无忌惮的青春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比起之前的几部青春电影,该影片略显暴力和阴暗,展示了青春里的不那么阳光的阴暗面,也算有自己的特色。黎吧啦这个名字个性性格豪放的小姑娘为了感情不顾一切,甘愿被利用,她的胆大妄为,她对感情的执着,她直爽的性格和为人仗义被化身成了青春的代言人,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她身边的人都被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以至于在她走后人们对她的怀念是刻骨深切的。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乖乖女,影片中的女主角李珥就是那样的一种存在,有个很爱自己的哥哥可她偏偏喜欢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许弋,应对冷漠也甘愿付出,也是对感情的一种执着,在懵懂的青春中每个人都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有的人能够依偎在一齐,有的人只能远远地观望,那也是一种幸福。许弋和张漾的关系很微妙,因为一段未知的过往而怀恨在心,心结打开的一刹那会体会到如释负重的畅快淋漓,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都很明显和与众不同,在经历了青春的无知和伤痛后都会蜕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这就是青春的好处吧。
也许是因为导演初来乍到,又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的情节缜密而又丰富,当导演把它过于完成的搬上大荧幕之后会有一个问题,影片的冗长和没有重点。作为一部国产青春片来说时长115分钟确实有点长,再看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讲述视角都是按着时间线讲述的,有点是易于理解比较清晰,但是如果只是纯粹的罗列会显得影片有点枯燥乏味没有重点,我看完之后就是这种感觉。感觉导演拍完之后剪辑的时候过于保守不舍弃该舍弃的,所以让影片看着有点索然无味,小说大家都熟知,竟然搬上大荧幕就就应突出导演想要的重点展示在观众面前,或者像《小时代》一样打造成一个系列。
影片再次让人体会到了青春的那份张扬的性格,那份无知而勇往直前的勇气,那份受伤之后暗自舔舐伤口的痛楚,青春只有一次,爱对了是感情,爱错了是青春,很喜欢这句话。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深爱不已的人,也许那个人并不是你的Mr.Right,但是爱就爱了,不能将就不能勉强,就算受了伤也心甘情愿,这才是青春~
左耳电影观后感3
为看《左耳》在工业大学的点映几乎横跨半个南京城,期间转了三趟地铁,坐到头昏脑胀。所幸的是,那些在路上消磨的小情绪都在电影开场的刹那消失殆尽。以至于事后我一向在想,我要如何写出一篇影评,能够衬得上它的好看。
在去看《左耳》之前,我曾发了赵薇演唱的MV给一个朋友。她看完之后对我说,必须会去看这部电影。她从来是个挑剔的人,于是我忍不住问她原因,她说因为她看到了MV最后的苏有朋,那感觉,太知性。我笑,对她说苏有朋这次是导演,不出镜的`。她却说那样知性的一个人,必须会拍出这部电影应有的情怀。
情怀,嗯,就是这个字眼。它能够大到无边无际,又小到浓缩至影片中每一个细节。苏有朋做到了,《左耳》做到了。在我至今仍对他在《风声》里面的演技津津乐道时,他又用《左耳》给我另一个惊喜。我不能剧透,所以我说说自己的感受。那就是你在观影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导演是在用镜头用心的讲一个故事,而不是把一个无数浮华的符号和夸张的情感刻板的堆砌出来不由分说地推到你眼前。作为观众我务必讲,《左耳》让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了两个字——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