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作文2000字(2)
我是地震那年出生的,所以电影开始的镜头——买冰棍、吹电扇、画手表,一下子叫我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除去开场地震来临、震后废墟上的痛苦抉择以及结尾家人相认的感天动地,电影叙事的中间部分几乎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恸哭,可是眼泪大多时候却是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整场电影下来,除了演到汶川地震开场的时候带笑笑童鞋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眼睛是干的,其余的时候泪水始终在奔涌。每个场景每句对白都触碰我的软肋,我是彻底的被这部电影征服了,感情爆发了无数次。笑笑在一边忙不迭的给我递纸巾,还对LG说,我不要在妈妈身上坐着,衣服都被她弄湿了!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令我感情大爆发的几场戏吧!
感情爆发点一: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了谁都能要了当妈的命,被舍弃的姐姐方登当听到母亲所做的抉择后流下的那道委屈和绝望的眼泪就像针扎一样刺痛我的心。徐帆撕心裂肺大骂“老天爷,你个___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因为母亲无奈的抉择,方登32年来一直没能走出这个阴影,就像在影片结尾方登问妈妈:“这32年你是怎们过的”一样,这孩子的32年也生活在无尽的痛苦、怨恨和失落中。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我也曾经问过LG的,“妈妈、老婆、孩子同时落水,你会救谁呢?”现在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愚蠢了,不管是谁,在这种状况下都无从抉择,选择实在是太难太痛苦了!
感情爆发点二:奶奶要带震后余生的孙子走。说实话老太太虽然很绝情的要带走缺了一只胳膊的孙子,留下孩子妈妈独自一人负罪的生活,并且说出“要不是因为你,我儿子也不会死”等等令人伤心欲绝的话,可是我从心里并不是很怨恨她,因为换回母亲的角色来想,她也是痛不欲生的,她不是一个不近情理和残忍的女人,不然她也不会在汽车启动后望着伤心欲绝的媳妇在女儿的劝说下改变主意,重新叫孙子回到妈妈的怀抱。当老母亲坐在远去的汽车上,望着相拥的母子俩,流下不舍和辛酸的眼泪,我再一次控制不住哽噎了。
感情爆发点三:祭奠亡灵之时。当镜头推出满城祭奠亡灵的镜头时候,那种心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当星星点点的火堆,寄托生者的哀思之时,真的从心里希望阴阳之间可以通话,可以相见。母亲带着儿子给罹难的丈夫和女儿烧纸,并一遍遍说着新家的路线,期待丈夫和女儿能时常回家看看,当因为没有去考大学毁了前途、辜负全家希望的儿子说出:“早知道,当初就该别救我救我姐”时,母亲狠狠甩向儿子那记耳光,就像抽在自己脸上一样,生疼生疼的。
感情爆发点四:令人钦佩的儿媳妇——小河。小河是儿子方达在外闯荡天地,事业有成后带回家的儿媳妇。小河的豁达和对婆婆的理解真的叫人打心里敬佩她。丈夫事业有成,开宝马车,有能力叫家人住更大更好的房子,母亲不愿意,依然坚持住在老房子,儿媳妇没有说什么,反而责怪丈夫不该说出令婆婆伤心的话,一家人挤在小窝棚里,迎接孙子的到来。过年了,外地媳妇小河要带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去父母家过年,可是方达坚决要妻子留下儿子陪自己的母亲过年,夫妻俩爆发了家庭大战,太理解小河的委屈了,从心里觉得儿子方达的这个做法实在是太霸道,太不讲道理,太偏激,原本以为夫妻俩会因此而鸡飞蛋打(电影里的原话),可是小河这个善良的女人,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儿子陪伴孤独的婆婆过年,自己和丈夫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当小河推开婆婆的房门,依依不舍的轻吻儿子告别,被丈夫拉走后,我再次泪如泉涌。想想小河父母巴巴盼望外孙的眼神和失落,我的心被揪的更疼了!
感情爆发点五:女儿与母亲的相认。当女儿在父亲的遗像前,看见母亲为她洗干净镇在水里的西红柿后,我的眼泪又已经开始止不住了,之后,母亲向女儿下跪忏悔,说出32年来自己一直在向她赎罪,女儿终于原谅母亲,最后女儿在墓地自责的说出那句话,“他是我弟弟,他活着,多好”。之后一段王菲的《心经》开始荡漾,空灵的声音,真是净化心灵。
影片的最后缓缓地展现了现在的唐山大地震的纪念碑和广场。23秒,让一座城市顷刻间沦为废墟,24万人失去鲜活的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32年,重建的城市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幸存者却难忘那场灾难,一场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了重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想在生活中我们因该学会更加宽容和珍惜!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作文8
《唐山大地震》的震撼,不是矫情,它不是导演的杜撰的灾难片,它是真实的,历史重播。
看着影片中那些房屋顷刻坍塌,无数生命转瞬被吞噬,我们那颗心无法做到冷漠。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眼泪总是不由的流出,心在颤抖,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平复自己,唯有借助文字……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时我还没出生,每次从别人口中听说,但真的没有概念。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电影,是发生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地震发生时,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母亲李元妮在废墟上扒拉着,哭喊着:“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都救吧,要都救出来啊,我给你们当牛做马!”撕心裂肺的`声音把我们的心都震疼了,哭碎了。救助员只有粗糙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生命危在旦夕。救助员对母亲说,只能救其中一个孩子,必须选择一个,不然两个都活不了。这是多么的残酷,多么无奈的抉择,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终,母亲低泣,救弟弟方达。母亲这句话在姐姐方登的耳边如雷炸开,姐姐流下绝望的泪。
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插入方登的心。
方登心里痛啊,这一痛就痛了32年。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可在灾难面前,这份爱却又那么渺小,自己根本无力拯救孩子的生命。
母亲心里苦啊,这一苦就苦了32年。
谁也没想到,姐姐方登在尸体堆里奇迹般活过来了,后让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在方登的意识里,她是一个让母亲抛弃的孩子,她对母亲的纠结从地震那天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从此,她沉默寡言,即使有疼她爱她的养父养母,她也没向他们道出那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当年那块水泥板一直压在她心里,她无法快乐,无法救赎,心灵的余震和地震一样带给她难以忘却的伤痛。多年来,方登从没去唐山找过母亲和弟弟,在她心里面,家人都死了。
弟弟方达虽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胳膊,长大后出息了,有了自己的公司、车子和房子。他要接母亲过去住,母亲不依。他又想在唐山给母亲买套新房子,母亲仍不依。母亲说,我不搬,我哪都不去,不然姐姐和爸爸的魂回来,找不到家。母亲无法跨越横亘心上的那道坎,母亲说,如果我过得红花柳绿,就更对不起你姐了。次地震把母亲这辈子都毁了,母亲守着一堆废墟过日子。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母亲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
我想,也许只有大悲大痛后才能大悟大彻,才能深切体会母亲心里的疼痛,才能感受母亲常说的“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镜头转换到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俩看到地震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震撼了,往事宛若昨日,唐山和汶川地震多么相似,满目疮痍,痛彻心扉。泪流满面,拭去泪水,姐弟俩各自毅然决然的奔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姐姐再一次目睹了骨肉不得不分离的痛苦,目睹了抉择两难全的残酷事实。姐弟俩意外重逢了,姐姐说,那个是弟弟,他能活着多好!我恨自己,恨自己的自私,恨自己折磨了母亲32年。
一家人也终于团圆了。在墓园,方登愧疚地抱住母亲痛哭:“妈,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32年了,姐姐终于理解了母亲,原谅了母亲。心里那块坚冰,终于融化了。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部催泪弹,无疑冯小刚是聪明的,抓住人性温柔的弱点,给予我们沉重一击。影片虽是以地震为主题,但我想冯小刚更想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勇敢和不倒的信念。让我们看到了唐山人的坚强,也看到了世上最动容的爱。在我眼里,方登是坚强的。读大学时,与学长恋爱并怀上了孩子,学长叫她打掉孩子,美其名曰为她好,不想她牺牲。方登与学长分手了,她没打掉孩子,她对学长说“我是唐山人,你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牺牲!”从死亡线上活转过来的方登,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她退学了,远走他方,并把孩子生了下来,独自抚养。
方达是坚强的。地震让他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并没有自卑,没有萎靡不振,相反,他用顽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这是个孝顺的孩子。命大,福大,用他的话来说,妈生了他三次,他活了三次。
养父是坚强的。老婆病逝后,他与女儿相依为命。可女儿退学后就再没回家,没与父亲有任何的联系。清冷的家里,有日渐年迈的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牵挂和思念。当父女团聚时,父亲痛心地拍桌大吼,我每天都在想你,想你在哪里,想你到底过得好不好?那刻,我体会了一个父亲背后的心酸和坚忍。
母亲是坚强的。地震让母亲失去了至亲的丈夫,32年来,她一直以为女儿也没了。这么多年来,母亲背负着沉重的愧疚,心里碎得跟渣一样,但她还是坚强的含辛茹苦的把方达养大成人。儿子提议母亲再找个伴。母亲说:“不找,要不是你爸拉我一下,我早就没了。他用命爱我,这辈子我就做他一个人的媳妇。我不亏。这一生还有哪个男人会拿命换我……”虽然早已泪流满面,但我仍要说,这个母亲是世上最幸福的。
活着,抬头能看到蓝天,看到阳光,真好。活着,醒来能第一眼看到身边的亲人,真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好好活着。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作文9
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旧唐山的风景画:繁忙的人群,密集的楼房,飞扬的标语,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突然,天空中有成千上万的蜻蜓慌慌张张地从远处飞来,似乎要有什么灾难即将来临。
方大强是某工厂的工人,膝下有一对双胞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妻子叫李元妮。在1976年晚,方登和方达为争一个西红柿而吵架,妈妈对方登说明天再给她买,方登才消气,但是这一等却等了三十二年。
1976年7月12日晚,方大强家,方登和和方达正在睡觉。方大强和李元妮在离家不远的工地上。家里书桌上鱼缸里的鱼在不安地游来游去,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急躁...... 工地里的工人们都要收工了,塔式吊车也已停止了工作......远方的地平线,毫无预兆地,突然闪起了紫色的骇人地光,紧接着一场灾难来临......裂纹突然爬满了房子,地面也变得起伏不平......方大强拉着李元妮跑,而方登和方达尚在屋内......刷着标语的墙在颤抖着,塔式吊车垮塌了下来,很多未能及时逃出的人们被急速落下的砖瓦无情地掩埋......方大强和李元妮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住的房子飞快地坍塌......23秒,地震将一座繁华的城市化为满目疮痍的废墟,使上万儿童失去了父母,上万父母失去了孩子.....风平浪静后,幸存的人们开始清理遇难者的遗体,并寻找幸存者。方大强在地震中被掩埋,在余震中丧生......李元妮悲痛欲绝地咒骂着上天,同时又意外地发现方登和方达依然存活,却被同一块水泥板压住了,救一方的话水泥板就会向另一边倾斜,从而致使另一方被压死。于是李元妮面临着是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痛苦抉择。最后,从李元妮的口中无力地飘出了三个字:救弟弟。话轻飘飘地,仿佛是在喃喃自语......
数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缺了一条左臂的方达成为了一所公司的老总,并且娶了一位叫小河的妻子。方达曾多次劝母亲搬到新居去住,可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因为她相信她丈夫和女儿的魂魄终有一天会回来看她的,怕他们找不到家。李元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汶川地震时,方达赶去救灾,意外地碰到了唐山宋志永救灾小分队和他的姐姐——方登。
方登还活着。
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被雨浇醒了,后来被一解放军家庭收养,后来搬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当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时,因为自己曾学过医,赶去汶川帮忙救灾,不想竟阴差阳错地碰见了方达,并通过他与宋志勇的谈话得知母亲一直为此事内疚后,认出了方达,并与他回到了家中。方登一进家门,就看见妈妈早已为她洗好的,泡在水盆中红润润的西红柿。“我没有骗你。”母亲说着,已是泪流满面。这一家经过三十二年风雨后,终于重归团聚。
2008年,唐山市政府为在地震中遇难的24万同胞修建了罹念墙,墙上刻着他们的名字,籍以缅怀遇难同胞。
2010年,唐山大地震罹念墙前。一位华发老者对着罹念墙上儿子的名字喃喃自语: “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可以使每一位观看它的的观众为之动容。地震时惊险的场景,地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悲痛的神态,离别数十年后再次重逢的场面,都无不触动着人们的心弦。同时,它又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最有意义的现在。
此外,作为一个唐山人,这部电影也让我感觉十分亲切......陡电厂的烟囱,南湖公园,唐山百货大楼,新华电影院,《读者文摘》......以及那纯正的唐山方言,都让我产生很浓烈的亲切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新华电影院看了一场很有意义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导演,改编自小说《余震》,讲述了唐山大地震后一个一家四口生离死别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作文10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三点我有三点感触:伤痛、亲情、希望。一种只有灾区人民才能体会那伤痛,知道亲情的可贵,但电影给了我们希望。
伤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少人为了工作不顺心、感情不如意、生活的不愉快而想不开,去做一些损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但在这里面有多少人的伤痛能与唐山人所受的伤痛相比呢?
唐山人不但瞬间没了工作,有些还面临着肢体的残废,失去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我们拥有着工作,拥有着能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工作中的小小不顺心我们更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因为这确实是我们人生中一件小事情。
唐山人看着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面前死去,已无法对自己所爱的人弥补了,他们的遗憾可是一辈子的;我们都是活着的人,在追求感情时应该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对方的爱我们应该更加的珍惜,双方的缺点我们应该宽容一点,我想这样一切的不如意将会海阔天空的,一切的遗憾将会消失。
唐山人的家园在短短23秒的地震中移为平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没有了。目前的我们至少还有个完完整整的家,不愉快的事情就当作是生活的调味剂吧,酸甜苦辣我们都不怕,起码我们的主菜——家园还在吧!
亲情——在影片中,母亲在生命的选择题前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姐姐,这是作为一位母亲多么无奈的选择,里面经历了母亲多少次的挣扎啊,这是需要如此大的勇气作出的选择啊!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都会把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也许父母做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父母争吵时,会怀疑自己是否是他们亲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想过离家出走,想过断绝父子(女)关系。但是,不论我们如何不理解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最后都会宽容和原谅我们。
“弟弟能活着,多好!”这也许是方登明白了真相,理解了真相之后,真正成长的开始。也许从那以后,她才懂得了“亲人”的含义和分量。亲人,终究是亲人。互相付出,互相关爱。共享天伦,共赴患难。并肩前行,同生共死。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记得的。
希望——《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最后脆弱的人民在各界的关爱下站起来了,没什么困难可以难到我们,我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关爱可以克服一切;从唐山到汶川方登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心灵的枷锁也解开了,我想世界上本没有锁,只要我们敞开心菲,换位思考,宽以待人,一切的枷锁将为我们打开。因此通过唐山人的跌倒与站起来这个过程当中,我想世界还是充满着希望的,这么大的一个困难面前我们都可以站起来,那还有什么可以怕的呢!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