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观后感作文800字
推荐文章
《战长沙》是由中央电视台、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湖南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无所畏惧、一心报国的壮烈故事,还原了湖南长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长沙观后感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1
《战长沙》基本上原生态再现了历史上长沙大会战的原貌,无论大轰炸还是火烧长沙城,都刻画的极尽详细、鲜活。硝烟弥漫,战火风云,长沙儿女饱经磨难却坚韧不屈,从而成为战长沙、保长沙、卫长沙的最强大动力军。诚然,国难之下,并非人人都是勇士,都是英雄。《战长沙》以胡家为主轴,细腻记录了他们从草根平民到勇士英雄的变化过程。相比枪炮火药制造的大场面大震撼,小人物的成长史却有着另一番的气壮山河般的豪迈与悲烈,而这,恰恰也是《战长沙》最吸引人,最不同于同类影视剧的地方。
战争常常是以人为主,反应战争的影视剧往往也多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战长沙》中,胡家上下老少几十口恰如当时中国草根百姓的缩影,饱受战争摧残,却始终坚毅不拔,纵使赴汤蹈火、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胡家女婿薛君山原本是国民党部队中的小小保安队长,欺行霸市,为所欲为,敛财、横征,各种坏事没少做。但他却是一个顾家的男人,对妻子温柔体贴,对丈奶奶敬畏三分,尽管看不起吃软饭、常抱怨的老丈人,但对家人,总体上做到了情义双全。对家事热心,四处为小姨子张罗婚事...尽显其作为小人物的多样性与生活化。火烧长沙城之际,他顾不得家人,时时以身试险,救出于自己有恩有情之人,尽管最后被诬为“放火贼”(因为他是国民党保安,而火烧长沙城系国民党所谓)当长沙大决战来临之时),但他不气馁,清白之后,果决加入抗战队伍,驰骋在前线。长沙大决战之时,他完全表现出了一个作为长沙人本该拥有义务与责任,对亲人的牵挂,对敌人的绞杀,热血之中,激情之上,尽显湘乡大地草根好男儿的火烈与辣到,成为《战长沙》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实力派男星任程伟一改形象,出演有些坏有些混甚至有些恶的草根勇士,鲜活立体丰润真实,不禁让人击掌叫绝。
胡家长子胡长宁是一介书生,学校老师,懦弱、抱怨、纠结、清高...战事到来时,他还顶不上家里主事的女人,“窝囊废”形象跃然屏中。但在经历过一次次劫难的洗礼之后,他也慢慢成长起来,最终
倒在了日本鬼子的枪口之下。胡长宁是一个小角色,杨新鸣也算不上演艺界大腕,但他的出色诠释,却让这个小角色熠熠生辉,成为《战长沙》中最夺人眼目的形象之一。那眼尖不经意的一瞥,嘴角随意性的一动,欲言又止、时而流利时而结巴的言说,都将胡长宁的羸弱、委屈、愤懑、哀怨拿捏得淋漓尽致。当然,《战长沙》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让人打心底里感佩、感动的小角色、小人物,比如胡家奶奶等等等等...
对小人物的细腻刻画,细致描写,是《战长沙》取胜收视热动观众的主要原因。与以往同类型影视剧更注重场面、特效,并以此掀起高潮推动剧情发展相比,《战长沙》则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从而令这部颇具年代感的剧集更显代入感、存在感。人物矛盾的生发与终止,角色冲突的抑扬与拓延,则成了助推《战长沙》剧情延展,直至高潮的关键因子。这也让普通观众在观剧赏剧的同时,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如果当时我在场,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胡长宁、薛君山我会怎么做。也难怪同看该剧的长沙朋友会感慨——看《战长沙》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真实、真情、真感动、真温暖。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2
上学时最不喜欢学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对于那一次又一次战争,都要记住时间,地点,领导人物,口号,历史意义……感觉一翻开书全是民族大义,合上书全是枯燥乏味。但是这部剧让不喜欢历史的我感受到了课本以外的历史。
剧中一开始经常看到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不时拌嘴,那么温馨。一个个人那么鲜活,就像是身边普普通通的大爷大妈。可是看着看着一个个都死了。最地痞流氓坏事做尽的薛君山,打尽了生命的子弹,壮烈死在战场;最怕事懦弱的父亲,敢于在日本人面前唱着抗日的戏曲走向生命尽头;最刚烈坚强的奶奶,为了不连累子孙,自缢于屋中;最不懂事的小满,临死前挣扎着将最后一颗子弹送给了那位日本的高级军官。。。最后一家人的墓碑竖立在一起,感觉就像一场聚会,只是这聚会不是在饭桌旁,而是在墓地。而这只是无数家庭中的一家。
他们并不完美,有各种缺点,而最后都选择了相同的结局。他们不懂民族大义,临死前都没喊一句口号“打倒。。。”他们日夜盼望着胜利的消息,可以不再过炮火连天,时刻准备逃亡的日子,可是等来的却是一个个战争惨败,日军逼近的消息,等来的是家人一个个的惨死。
曾经读过《芦花荡》等抗日文章,文中那唯美的月光,芦荡没有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曾经看过抗日神剧,我感受到的是我军英勇无敌,日军惨不忍睹。可是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日军力量如此强大,力量如此悬殊,一次次惨败,而胜利是那么艰难,艰难到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了,人们都没有庆祝的心情。感受到的只是战争哪里有胜利者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战争对每一个家庭都已经是灭顶之灾。原来历史课本上那简单的文字背后都是一次次机枪扫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还有更多的战争,更多的牺牲连记录都没有。
一个记者问士兵:“你想象中胜利后生活是什么样?”他说没想过,也不敢想,因为还没等到胜利,自己就会死。正是因为胜利如此艰难,所以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是如此可贵,我们今天安安定定的生活正是无数人在梦中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3
假期我观看了影片《战长沙》,令我感触很多。
影片中的主人公湘湘无忧无虑满心想着嫁人时,战争已经悄然降临了。而刚从南京大屠杀逃亡过来的金凤对湘湘说当父母兄弟的血浸过面庞,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的确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湘湘认识了顾清明,一个有着深厚的家世背景,虽倍受阻挠却依然勇闯前线,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两人从一见面的争执,到后来的生死相依,都是因为无情的战争。
没有几个人一出生就是英雄,很多人都想像影片中的湘湘一家一样,害怕死亡,只想安宁平淡地度过一生。但战争的无情,逼迫他们不断成长,只有成长了,拥有了面对生死离别不会冲动的心态,经历了种种磨难而不会屈服的意志,才能够打败敌人。
薛君山和顾清明,一个是长沙的地头蛇,一个是顾家的大少爷,两人都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可是他们却同样地换上了军装,冲向了战场。薛君山是最眷恋生命的男人,可他却在保家和保命之间,做出了无悔的`选择;顾清明,他说过,换上军装,遇上敌人,就只能死战,不能后退,因为身后是家人!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每一个人物都在成长,都在变化,可悲的是,每一次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次次死亡。最怕事懦弱的父亲,敢于在日本人面前唱着抗日歌曲走向生命的尽头;最刚烈坚强的奶奶,不想连累子孙而自缢在屋中;最不懂事的小满,临死前挣扎着将最后一颗子弹送给了日本军官
也许这些人并不完美,但在战争面前,只有一个选择。或许这对日本人杀死的人中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一个家来说却是一切。顾清明说过,什么是战争,战争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这也许给我们诠释了一种成长的方式。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4
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带着弟弟和我坐着动车,来到了湘妹子的世界——湖南,长沙。
这时,那个住在长沙的叔叔过来接我们了,由于已经比较晚了,来不及找旅馆,所以,我们决定这次长沙之旅就安置在他家里。安顿好行李之后,我们就“洗洗睡”了。
毛主席的家里十分朴素:房屋的主材料是最普通的原木,一圈圈的年轮流露出岁月的痕迹;被子和蚊帐上打着几块大大小小的补丁,厨房的餐具和锅上生满了铁锈。整个房屋根本没有多余的家具,甚至是一把椅子!可见毛主席的勤俭节约啊!
在长沙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望着长沙的土地,念念不舍的上了火车。这次“战长沙”之旅真令我受益匪浅呐!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走下了火车,一股热浪袭来。虽是冬季,但长沙仿佛仍是秋天,舒适又清爽。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他家吃了早餐,就开车去了毛主席毛泽东爷爷的故乡——韶山。毛主席曾在这儿立誓:“革命不成功,誓不回韶山冲。”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冲,距长沙市104公里,又名上屋场,坐落在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山冲中。房屋是一座泥砖青瓦、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故居现有房屋13间,为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就诞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雷锋纪念馆。纪念馆内主要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雷锋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及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一层采用专题和编年体形式详实地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二层展出了40多年全国军民学雷锋活动和典型事迹。现有馆藏照片2万多张、文物3千多件,是一座现代化的一流展馆。大门的左右方各有一句雷锋叔叔的名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这短短的两句话,却包含了做人的道理。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5
终于看完了《战长沙》,没有一次快进,因为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镜头。看了很多的影评感觉自己才学匮乏实在是不敢再写什么影评,但是内心堆积的因该剧而起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应该尽情抒发!
关于故事剧情如何紧凑,演员演技如何精湛,战争场面如何真实,细节处理如何到位,以至于该剧是如何三观正如何业界良心制作这些我都不赘述了。我只想说说自己最直接的观后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顾清明描述这场战争的,也是我从剧中真切感受到的!以往看抗日剧乃至战争剧我都觉得那只是一枪打破了个辣酱包而已,可是在这部剧中我看到一个个人倒在血泊中,哪怕是龙套甲乙丙丁我都觉得很难受,心口堵了什么一样难受。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这部剧,我恶补了这段历史,认真查阅了抗日以来各个会战的全过程,乃至各个抗日将领的生平。看着几万几十万的牺牲数字仿佛看到一个个战士倒下,异常悲怆和压抑。
坦白说,我是因为霍建华才关注这部剧的。
可是看了几集之后深深的被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吸引,从奶奶到平安和毛毛,从方军长到小穆和小弟,正如一位观剧者说的,这部剧没有什么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首先是为自己活的。
所以伤兵闹事时一个受伤军人说参军是为了军饷,湘平说参军是为了为死去的兄弟报仇,薛君山说保命要紧。民族大义者——有,但促使所有中国人全力抗战的更多是对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抗争,而不是天生的忧国忧民情怀!
战争的残酷在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包括日本军人和民众。
记得有一个情节是日本特务劫持了湘湘,刘明翰用日语劝那个日本人,日本特务听见刘明翰描述的家乡场景后低低啜泣。这让我想起了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虽然站住战争的角度我们立场不同,但战争带来的伤害是一样深刻的!
啰里啰嗦一大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是一部走心的好剧,电视剧可以是娱乐大众的,也可以是发人深省的,但能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发人深省就最好不过了,希望除了霍建华和杨紫的粉丝,能有更多人看到这部好剧!
战长沙观后感作文6
千年缔造,毁于一旦。
一把火,一座古城,一个家族,一群向死而往的军人。
初见时,你面颊白皙,一腔热血,抱着爱国热忱,拼命想上前线,去杀敌抗战。只是无奈背景过硬,所有人都在拼命保全你的性命,只因你姓“顾”。突然感慨于大爷爷,胡家几代子孙,只剩湘平与小满。湘平偏又满腔热血,誓要参军,八十余岁,耄耋之年,含泪规劝,战乱年代,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活着回来成为奢侈。
父亲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却用尽万般方法阻拦你上阵。老来得子,年逾古稀,自你上战,舞步担惊受怕。国未平,何以为家!可偏偏遇上了软肋,眼前的女子只道一句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本以为湖湘湘只会闯祸惹事,只是没察觉世道变化,姑娘早已成人。
我支持清明的一切决定,这样的女子才会让你有所牵挂,如何舍得死去。
有你在等我,我怎么舍得死,并非不怕成为遗孀,只怕没珍惜眼前的岁月。前一秒还活生生站在面前的人,下一秒就变成了冷冰冰的裹尸。你若真的不曾畏惧,又何须泣泪呜咽。能不能别打了!怕!谁不怕死去,谁不怕还没好好道别就合眼了。革命年代的平凡爱情,跟了你,就注定此生不再平凡。
你什么时候回来,
等我们胜利的时候,
我们真的会胜利吗?抗战八年,胡家的人全没了,唯留下湘湘。十奶奶、大爷爷、湘君、平安、姐夫、小满......一切太过惨烈,荧屏上一家子的兴衰人亡,不就是当时年代最真实的写照。不止是胡家,而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家。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多少祖辈鲜血换来的,他们无数次游走于生死边缘,无数次与子弹交错搏斗。有人评价抗战剧终于不再以共产党的视角来诠释了。国难面前无党派。
胡家不怕丢人,怕的是回不来
薛君山拿着机关枪,消失在枪林弹雨中......
平安一脸稚气,躺倒在湘君的怀抱......
湘君笑意满盈,淹没在湘江水里......
胡长宁撑着把油纸伞,穿着父辈的衣裳,唱着戏曲,模糊在雨巷......
那么怕死的小满,那么窝囊的小满,结果还是没有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