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观后感

关键词: 铁娘子观后感,铁娘子观看心得,铁娘子观看感悟
阿祖0 分享 时间:

撒切尔夫人,一位杰出的女人,从杂货店家庭的女儿,到考上牛津大学,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11年。不少人称她为“铁娘子”。那么你知道《铁娘子》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铁娘子》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146137《铁娘子》观后感1

撒切尔夫人,一位杰出的女人,从杂货店家庭的女儿,到考上牛津大学,从保守党的以为教育委员到领袖,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11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任何女人可以超越她。

不要谈过去,就算是现在,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还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尊敬,在男人堆里获得社会地位,得到尊重,谈何容易啊!但是,有那么一个女人却做到了。所以,撒切尔之所以被称为“铁娘子”,是因为她的理性、执着的精神,还有她政治信仰如同铁一样,钢一样,坚硬而不可摧残。不管他死后的灾难如何洪水滔天,死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遭受的凌辱,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情:那就是——工作。在国家危急、人民危难之时,每个人都要节省开支,节衣缩食,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并全心全意的为国家服务。是啊!她的理想多么崇高啊!当时的英国,必须靠每一位公民的双手来拯救,国家的灾难,必须靠每个人坚强的信念来抵挡,这不仅仅是在告诫当时的英国政府,给是在教育千千万万的世人!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动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与希望。看到今天那一场场大罢工,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女人为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政治家”,而非只是磨磨嘴皮子,并无具体行动,“坐山观虎斗”的政客。正是这位女人,站在了国家民族生存与灭亡的一颠,用那强硬的方式,甚至是铁血手腕收复了这片土地。

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坚强、有主见、果断行事的人,所以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也是我联想到我以前学习骑自行车的故事。当我五、六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辆金黄色的自行车。刚开始,我对他很感兴趣,便经常在妈妈的帮助下刻苦练习,自行车终于能歪歪扭扭的行驶了。但是,随着我技术的提高,妈妈偷偷的把后面连个小轮子拆掉了。一次,我跨上自行车,只骑了两三米,只听“砰”的一声,车子和我都重重的摔在水泥地上,我气愤的大叫,并把车子狠狠的仍在一旁。妈妈默默的扶起车子,为我讲了一个“铁娘子”的故事,我听后深受启发,心想:一个女人都能那么坚强的面对困难,我又怎么不行呢?想到这里,我鼓起勇气,骑上车子,经过我的努力,终于学会了骑车。

一个好的故事,是一阵清风,为远航的帆船指明了方向。我觉得,这个故事更像是一片净土,滋润了我的心田。

#146138《铁娘子》观后感2

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里,小草发芽,桃花盛开、杨柳依依、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三月也一个是属于女人的季节。三月八日那一天,电影《铁娘子》在国内首映,我校工会组织观赏了这部好莱坞的热门影片,度过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铁娘子》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传记电影。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结婚前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于1925年,不但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历史纪录。她意志刚强、作风果断,因其强硬态度获得“铁娘子”之称。她曾四次访问中国,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

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部传记片没有像记流水账似的把撒切尔夫人的生平全都展现出来,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重点聚焦在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度过的17天上,这17天也是她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捩点。影片主要围绕撒切尔夫人如何突破性别、阶层的重重阻碍,从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变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影片中,患老年痴呆症的铁娘子,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度过残生。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作为女人,我感到铁娘子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人!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铁娘子。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在这部影片中,大家看到了铁娘子顽强拼搏的人生。

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玛格丽特·撒切尔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人!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她热爱的一切都离她远去,政治、权力、爱人、自信、智慧、果敢、朋友,只剩下她自己活着,她是那么的衰老、孤独。上天给了她最好的人生,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坏的一个结局——患上了老年痴呆症,83岁的铁娘子无奈地输给了岁月。我不知道如果她还清醒,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直到电影播放完毕,大家还深深沉浸在影片所讲述的情节中,意犹未尽。从这部影片中,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看故事、看演技、看化妆,也可以看室内装饰、看服饰搭配、看人物性格、看情感交流……,只要你能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到回味无穷的。

#146139《铁娘子》观后感3

写这篇《铁娘子》的影评前,先写两件关于撒切尔的事:

一个是2002年英国BBC做了一项民意调查“100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荣登第16位,在她之前的有丘吉尔、莎士比亚等英国名人。但仅一年之后,英国另一家电视台也做了一项调查“100位你最痛恨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当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她辜负了英国人”。

第二是2002年撒切尔77岁生日时,这位昔日结交广泛的政治强人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个孤独的老人把这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虽然她曾经期望过起码可以收到几十张。是政客舍弃了她,还是英国人舍弃了她?

可以说,每一个杰出的政客在本国人的眼里都是爱恨相伴的。就像美国人看尼克松,中国人看毛一样,当然法国人看拿破仑要除外。这位杂货商女儿能一步步走入下议院,最后到大臣,打入内阁成为首相,她本身就充满着传奇色彩。这位老人现在还在世,也没有一个作者真正意义上的为她着书立传,想要了解她除了昔日的新闻材料和部分回忆录外,可谓渠道甚少。然而铁娘子的强硬的外交手腕和鲜明的经济政策被后人奉为“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模式”,今天在人民眼中,这位夫人的身影本身已经逐渐淡,提起撒切尔更多是一种经济和时代的回顾。

有人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世界无疑是男人主掌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提“女权”但少有人提“男权”一词。这并不是男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女人的欺压,但是可悲的是总有大批人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呼吁中,却少有人像撒切尔这样真正一步一步争取。影片中撒切尔的助手对她说:“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政党,就亲自领导它。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国家,就亲自领导它。”一席话破除了撒切尔的对男权世界顾虑。梅里尔斯特里普演活了撒切尔那种满怀政治抱负却因为心中顾虑而畏惧首相一职的心情。

我本人并非什么“男女权主义”人士,因为在我看来许多女性在婚后对于社会所谓的“隐退”是饱含了非常大的牺牲,这一点男性没法做到,这其中有生理原因,恐怕还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原因。进,意味着挑战了那份育子持家的母性;退,很可能是完全牺牲了自己的理想。“丹尼斯,我和其他女人不一样。她们沉默、美丽,挽着丈夫的手,或远远地呆在厨房里,做清洁工作。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是有意义的,要比做饭打扫带孩子更有意义,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比这更丰富。我不能洗茶杯直到终老。”也许外界看到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然而撒切尔年轻时的这段话却讲述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我想这段话却能引起所有人对人生理想自我实现的重新规划,绝对不同于青少年时代“理想、努力”这几个字眼,而是饱含牺牲。

9314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