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悟(7篇)(2)
推荐文章
这天我们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上课,而我们能够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天的中国又将会如何?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孩子们明白如今的完美生活来之不易,照顾好祖国未来的“花朵”。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悟【篇五】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天。那一天当中,起义军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长的一笔,从那一天开始,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扭转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现在,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当我们再去回顾那个空前绝后的战争,也许,你会为起义军的行为加以鼓励!
辛亥革命,如同一个十分重要的齿轮,他把整个中国的命运化危为安。推翻了一个已经软弱不堪、早已腐朽的清王朝,使这个已经肮脏不堪的社会重回新生。在110年前的今天,起义军们浴血奋战,信念一致,抛头颅,洒热血换回了110年后的这安宁、富强、繁盛的国家。
我可以很自豪的说,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乡——武汉市的武昌起义,如果没有武昌这次英勇起义,就不会结束这长达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没有这次的起义,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天真、无忧的童年。如果把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让所有人都关注的核爆炸,那么,武汉就是这个核爆的中心。武汉人民不惧危险,十分勇敢地开始起义,让人民敢于去维护自己的财富,勇于不向封建思想低头,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那一片新的天地。我为我家乡的人民而感到骄傲。
这次的起义,是孙中山爷爷率领的,我们要牢记“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这次这个伟大无比,前无史历的举动就告诉了我们“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辛亥革命保护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不再那么不堪一击,他向着一个目标发展,就是一心要打倒那腐朽的清王朝,他做这如同原子弹一般,可以轰动全国人民的事情,所以“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这次的失败经验与这胜利的果实都会记入华夏大地中的画卷。
如果这次没有辛亥革命,没有推翻清王朝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会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中,就会如同一只被严密地裹住的小鸟,使我们会无法自由自在的飞翔,会使我们无法看见蔚蓝的天空,使我们无法踏上那翠绿的草地,使我们的未来光芒暗淡,毫无前进之路。如果没有这次辛亥革命也许我们的国家会被敌国侵略,那薄如蝉翼的保护膜也会被敌人腐蚀,使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说不出,受尽外来者的辱骂、嘲笑。
那每一个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当遇到挫折,也会勇敢的站起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保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也许我们这个年龄是应该放开自己的保护伞,“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坚强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让中国人铭记在心的革命!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悟【篇六】
110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曾发生了一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这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给中国带来了近世文明,使新的民主共和思想广泛深入人心,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永不磨灭的。这正如周恩来先生曾对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做过一个中肯的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是经过辛亥革命的砸碎思想禁锢,浴血爱国精神,敢于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把中国延续了2100多年的反动封建帝制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由此孕育了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思想革命运动。
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扣响着民族奋进号角的主旋律。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爱国者始终以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为已任,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投身为国,以义灭身”,其人其事留存青史,彪炳千秋。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捐国之躯,历经千百年的淬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不朽灵魂和优良传统。可以说如果没有110年前无数辛亥革命志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孕育出中华民族觉醒的五四运动。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间,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让我们的心灵深感震撼和自励,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高耸丰碑之上。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孩童时代,大约在他9岁时的那一辛亥年,就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烈士悲壮牺牲后的血腥场面。沈从文先生在他的《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曾经回忆写道:“这一夜中城里城外发生的事情我全不清楚。等到我照常醒来时,只见全家中早已起身,各个人皆脸儿白白的,在那里悄悄的说些什么。我问‘爸爸,爸爸,你究竟杀过仗了没有?’‘小东西,莫乱说,夜来我们杀败了!全军人马覆灭,死了上千人!’正说着,高个儿叔父从外面回来了,满头是汗,结结巴巴的说:‘衙门从城边已经抬回了四百一十个人头,一大串耳朵,一十七架云梯,一些刀,一些别的东西。对河还杀得更多,烧了七处房子,现在还不许人上城去看……’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全用新毛竹作成(就是把一些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横横的贯了许多木棍),云梯木棍上也悬挂许多人头。我随后又发现了那一串耳朵,那么一串东西,一生真再也不容易见到过的古怪东西!现在却有那么一大堆血淋淋的从人颈脖上砍下的东西,革命算了,已失败了,杀戮还只是刚在开始……”正是那些众多被砍头颅、被割耳朵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的流血牺牲,才激愤了后来者们的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英勇斗争。
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八年,中国的大地上终于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伟大文化运动,在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也成为传承辛亥革命精神的伟大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1939年5月1日,毛泽东同志曾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写道:“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个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把“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确定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称之为比其同一时代稍早的资产阶段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最显著特点。就是20世纪初的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从“辛亥精神──五四精神”的传承与接力,使当时的新民启蒙、新民教育、新民觉悟、新民革命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而使得整个混朽中华“老大帝国”逐渐开始脱胎换骨,变得“少年进步了”。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悟【篇七】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凝聚民族核心价值的起点的话,那么其经过百年砥砺的最大变化,是雄健了今日21世纪“少年中国”的体魄和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最富有创新变革的时代精神。例如《周易·乾·文言》中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它揭示了国人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汤《盘铭》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意即如果每天能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再更新。《周易·系辞传》也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意为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达到量变的极限,就会遇到制约和阻滞,要想继续通达,需要适时创新变革。以及要求人们不要固守于旧有典章,而要与时俱进的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在中华民族的典训之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盘古开天等千古传唱的故事,无不折射出我们民族内心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开拓进取、永不停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感悟(7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