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电影观后感700字(2)
做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将激励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捍卫中华民族面献身。
林则徐电影观后感五
“呼——”随着一声风的呼叫,浩瀚的大海在你面前反展现磅礴的气势和不屈的身影。几艘英国制造的帆船满载着毒品鸦片,神气活现地向中国挺进。抬头望去,阴暗的天空中找不到上帝恩赐的灿烂阳光,整个天像块巨石压在人们心上,给人以憋闷和压抑的感觉。蓝灰的天空和蓝灰的海洋相交趸在天边,空旷而寂寞…¨
这就是电影《林则徐》开头的一个场景,那令人深思的面无一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场的成功,不仅引起了观众的兴趣,激起了观众的情感,而且给整个影片奏起了雄壮的序曲,拉开了悲恸的序幕。
导演用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直接交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1 8世纪末期,英帝国主义首先用廉价的商品和残害中国人民的鸦片打开了中国长期紧闭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摄影师用仰角的手法烘托英国的帆船,使人产生英船傲慢和恣肆的感觉,从侧面表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了深埋在人们心底对侵略者的敌视和对清政府的愤怒,电影与观众的感情在共鸣。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电影开场时的颜色,几乎都是由蓝色和灰色等冷色构成。“孤寂”“悲哀”诸如此类的词不由在心中如潮水汹涌。这不仅暗示着中国的命运——即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抵抗外强的侵略,阻止毒害中国人民身心的鸦片,这正是暴风雨来临前那个最憋闷的时刻。
波涛滚滚的大海在这个开头中起了重要作用,引起了观众的联想,对整部影片有深远的意义。
难道你就不觉得浩瀚的大海犹如伟大的中国?它以巨龙的身躯立于世界东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着倔强的人民——炎黄子孙。他们虽平凡如海中的水珠,可他们热情、勇敢、勤劳,因此组成了犹如大海一样广阔的民族。
大海不会老,不会死,不会消沉,不会颓废,所以中华民族不会死,它将永远以巨龙的身份向全世界宣告它的顽强与奋发。
英船代表着英国殖民者妄图践踏这片土地,这汪洋大海。 可他们错了,他们忘却了巨大的海风会掀起巨浪,他们将葬身于这片不容践踏的洁土。
林则徐电影观后感六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看电影《林则徐》,我们别提有多兴奋了。影片刚开始,就让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像压了一块石头:英国殖民者为了挣钱,他们把大量的输入中国,残害中华儿女,霸占中国领土,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咬着牙,接着看了下去:清朝的道光皇帝为此十分着急,他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林则徐抱着“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他一上任就造了几门八千斤大炮,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
在和英国人的交战中,他截获22艘货船,活捉了商人颠地,让所有的商人交出了,在虎门销毁,真是大快人心。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贸易,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爆发.定海失陷后,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川鼻草约》。真是奇耻大辱。广大劳苦老百姓忍不下去,纷纷扛起大刀,背起锄头,打得英国侵略者落花流水……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而林则徐则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能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从这一点上看,他的确是非常地了不起,我十分敬佩他。当他因为清政府的无能,日思夜想、不吃不喝时,我为他深深担心,责骂琦善这无耻小人。我憎恨无能的清政府、仇恨侵略者,但林则徐刚直不阿、秉公办事的光辉形象却在我脑海中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林则徐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