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历程观后感1000字(2)

关键词: 自闭历程观后感,自闭历程观后心得,自闭历程
树杰0 分享 时间:

我们总是在感慨母爱多么多么的伟大,强调母爱如此如此的无私,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流了多少血,多少泪,母亲失去了什么,而我们看到了多少,又为她做了多少。

自闭历程观后感四

电影《自闭历程》是一部十分精彩的传记电影,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美国知名动物学家的真实经历,从自闭症儿童到畜牧学天才,其熠熠生辉不放弃的故事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励志传奇。这部作品是由知名导演杰克逊倾情执导,其豆瓣评分高达8.9分,并荣获了多项大奖。主人公坦普葛兰汀从小就被诊断为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其母亲在抚养过程中,遭遇过很多的挫折。由于不擅长与人交际,极为暴躁,所以女主角葛兰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然而一次偶然发现,畜牧学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的导师还有家人用遵遵教诲和耐心,成就了她美丽的人生逆袭。这部作品的人物关系十分的简单,作为一部传统的美式传记佳作,其叙事风格简单明了,更为贴合现实的演绎了自闭症人群的成长与坎坷。导演用多角度的方式呈现了自闭症儿童天赋的一面,这种积极的引导也呼吁着人们更加了解这个群体,用爱心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这电影有很多细节很容易打动人。在temple做毕业演讲的时候,感动的我差点儿哭了。一个自闭症患者能一点一点的从自我,和别人的帮助那里走出来,再去帮助自己和别人和世界真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她说的很好,我们不需要那么残暴,我们应该对它们给予尊重。我们就应该对任何事物都给予尊重。《自闭历程》是英国导演杰克逊的代表作,也是受到广泛好评的一部电影,故事讲述的就是自闭症患者女孩坦普的一生,坦普懂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不喜欢交朋友,在这个年纪,几乎所有人都想交更多的朋友,只有坦普静静独处,甚至不喜欢说话,完全自闭。着急的父母去寻求医生的帮助,母亲才知道,原来坦普已经换上了自闭症,而这种心理疾病并不是吃药动手术就能治好的,医生告诉母亲,坦普需要爱来拯救,虽然母亲是哈弗大学的高材生,对于女儿坦普的病却束手无策,虽然母亲已经无微不至,但是坦普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母亲索性把坦普送到寄宿学校,希望能有惊喜的回应。

于是坦普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师,物理学家卡洛克,卡洛克博士发现坦普虽然有着自闭症,但是对科学很有天赋,别说同龄孩子,就是长大的成年人也不及坦普,随着博士的鼓励,坦普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虽然坦普没有治好自闭症,但是也许给她留下了很快乐的回忆,毕业后的坦普不愿意继续学业,去了亲戚家的农场。为了让角色更加的符合现实,女演员克莱尔丹尼斯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身份之中,她不断地去摸索情绪,性格,所以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角色上的戏剧化冲突,她的一言一行,反映,都表达了自闭患者的内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该电影以正面的形象演绎了主人公一生的成长,较为弱化了其人物上的歇斯底里。

此种方式深刻表达了他们与常人之间的距离,也唤醒了人们不在有对于他们的偏见。  每一个人都是被老天眷顾的孩子,身上的优点与天赋都是自己可贵的标记。这部电影作品用暖人心弦的主题,增进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爱,它励志的形式给予了绝境之中人们对于人生的期盼,或许我们都会逆袭自己的人生,关键就是在于敢不敢面对,然后挑战自己。

自闭历程观后感五

坦普尔在应该得到拥抱和抚摸的年纪得不到满足,所以自闭,也害怕别人的接触。四岁了还不会说话,所以别人无法了解她思考世界的方式。在别人看来是多么可怜的孩子。看着坦普尔为了获得平静而自己做了个机器的时候,我猜测,她的妈妈应该会帮助她克服恐惧,融入人群,这确实是普通人的想法,而影片让人意外。坦普尔自始至终都是个自闭症患者,她甚至为了验证那个机器的合理性而做实验写论文。这看上不合常理,我甚至可以想象这片子在中国拍的话,肯定会被妈妈打着“你不可能一辈子靠机器过活和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的旗号来克服恐惧。这部电影似乎有种在向自己的缺点妥协的味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完满的地方,有些不完满可能会伴随一生,那么要用什么态度对待?影片告诉我们,无法改变那就让他在那儿吧,看看自己的优点,然后尽量地发挥他。坦普尔思维异于常人,这让她在普通人不擅长的领域,获得另一番成就。影片也没有一味对自己的恐惧妥协,而是将这种恐惧化为意象——门。

当坦普尔勇敢地打开一扇又一扇门时,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随之而来。所以,这也是一部励志片。面对困境,有时候只要再勇敢一点就能过。当他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又非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当她鼓起勇气走出宛如断头台的自动门时,她只是比平时多了一点勇敢。我们也可以。坦普尔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也不懂得察言观色。而动物是简单的,所以她喜欢和动物打交道。让人玩味的是,她唯一的同龄朋友是个盲人。盲人当然不需要和她耍心眼。镜头在牛的脸部特写时,看着他们的眼睛,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们显得很善良,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说话,这让我怀疑语言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语言当然很伟大,但这是不是其实也增多了误解。坦普尔的工作更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她在姨妈家和牛过了一个暑假,让她觉得快乐。她也看过马死在面前。所以很能理解她之后的工作,她趴在过道上模拟牛的感受又根据自己观察世界的特点设计出充满人性的过道。虽然牛一样会被屠宰,但至少让这个过程显得平静。她是真正的爱动物。按照常人观点,坦普尔绝对是个异类。对待异类,大部分常人如她的室友同学老师也是不理解的。普通人拥有普通的眼界,看到的世界是大致一样,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群起而攻之。这部影片就结结实实地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我们该想想:对于那些不一样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了解他们的想法,更何况,有名言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坦普尔在自闭症大会上发言,其中一句让我很有感慨:不管是在家还是学校,举止和规矩都很重要。这句话又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普通人对待异类,尤其是精神问题的异类,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善良:那就是认为他们有病,所以有些不合规矩的举止是正常的。当然不要钻牛角尖说不是说要包容异类吗,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包容的是异于常人的思想,要坚持的则是做人的基本规则。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异于常人的天才爱杀人,那我们就不应该包容。  此外,比包容更重要的是爱。坦普尔妈妈对她的爱很伟大。影片没有过多妈妈是如何教会坦普尔说话和遵守基本规矩的,但这个过程必定世间难得。就现实而言,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能成为伟大的人,也许就是最普通的自闭者患者,那么,爱显然更重要。这是一部很丰富的电影。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易于常人的人,这部电影应该只是个开始,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自闭历程观后感六

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最近,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自闭历程》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请来大牌影星,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在电影上映前没有进行大肆宣传。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反思,也给我带来了启示。影片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自闭症患者坦布尔,她对于拥抱极度敏感,同时社交能力极弱。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了欺负与各种歧视,而唯一关心她的,也只有她的家人与卡洛克博士了。

但即使坦布尔遇到了这些种种的麻烦,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她努力去打开一扇扇门,并最终凭借她卓越的洞察能力所发明的一个屠宰场设施设计取得成功。而她却依然尝试更上一步,她发表过上百篇论文,并到各地区演说,尝试去帮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对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坦布尔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确实令人惊讶。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有着多大的区别?我们不也是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在中途中有无数个嘲笑并打击我们的人,而我们大多数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没有差别,只不过她一直坚贞不移地走着路并没有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放弃自己。但是真的要说到坦布尔为什么会成功,那么这就仅仅只是原因之一。

坦布尔是十分幸运的,因为那些帮助她的人都是真心去帮助她的。而她自己的心态也十分重要,她并没有把那些挫折看做是挫折,而是把它看做是打开一扇门之前的历练。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将她面前的门一扇一扇地打开。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9693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