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观后感550字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微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微电影观后感600字一
生活中谁都有老师,一部短短的微电影《我的老师》,唤起了我们温馨的记忆。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老师?抽空去看看他们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的老师》反映的是元氏县南佐中心小学教师何彦丽,放弃进京的机会,克服和丈夫、失明孩子两地分居的困难,舍小家为大家,独自一人在乡村小学坚守七年,立足三尺讲台,默默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的确,这样一部朴实无华的电影能深深打动观影人的心,只因我们心目中也曾渴望出现这样一位老师。回想我的学生时代,确实有一两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也曾经帮助过我,那份感激之情一直埋藏在我心底。而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看了这部影片,我也在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可能我无法成为影片中那样的老师,但至少我从这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宽容和奉献的精神。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身为教师的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为我们释疑解难!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热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主动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感情的桥梁。当你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时,你会发现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已属于你我,我们又怎能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三尺讲台呢?一个好老师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误人子弟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骄傲地说:我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孩子。
微电影观后感600字二
微电影《我身边的雷锋》系列影片,讲述了许多人学雷锋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部叫《手》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男生感受雷锋精神,向雷锋学习的成长经历。 男生的母亲去世了,只有父亲和他生活在一起。他的成绩很不好,每次考完试父亲都要打他。一次考试过后,男生依然对成绩不上心,父亲很担心他在过几个月的高考中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于是将他的成绩单放在他母亲遗像前,让男生很愧疚。而在他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这个时候老师和同学对他伸出了友爱之手,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还在生活上关心他。
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在他很无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集体捐钱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温暖了他的心,让他感受到雷锋精神无处不在,使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从此之后,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向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活雷锋,平凡、朴实,艰苦。他们总是默默无闻,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在平凡中践行着雷锋精神。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伸出你我的双手,传递温暖的爱心,融化人心的坚冰。伸出你我的双手,改变的不只是他人,还有你我,还有整个世界。
微电影观后感600字三
微电影《反复》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宝文理校园食堂里,讲述了食堂一位女工作人员的故事。生活中,她一个人却扮演了太多的角色,同时她也承载了太多的生活压力。每天忙碌的工作无聊单调却又反复着。在电影中,她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的妈妈,又是父母的女儿,同时也是食堂一位繁忙的工作人员。日子不言而喻充满忙碌与烦躁,各种各样的问题扑面而来!
在电影的开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嘈杂的人流,之后特写的镜头转向了一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小男孩身上。随着小男孩的身影,镜头追随到了宝文理校园中,终于到了餐厅二楼的某窗口前,小男孩在桌子上放下了自己的书包。然后满脸喜悦的向窗口正在忙碌的妈妈呼叫,然而他只能看到妈妈带着口罩忙碌的身影,妈妈根本不能听到他的声音。小男孩失落的从书包中拿出作业,开始完成作业。稚嫩的文字,稚嫩的背影,被淹没在匆匆而过的人流中。午饭时间,路过的同学们人手一份美味的午餐,没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渺小的身影上。而他只能饿着肚子等待妈妈忙碌完之后为他准备的午饭。终于等所有人流散去。妈妈疲惫地取下口罩,还没2。手机响了电话中显示“李老师”,原来小男孩在学习上出了点小问题。妈妈疲惫而又烦躁,孩子饿着肚子,背着书包沉重地反复着来时的路。这样一个对我们而言很平凡的中午,风轻云淡。我们可以毫无压力的反复这四年如一日的日子,我们可以安心自在。可是这一对母子,已经在生活中煎熬。
如果说还有一丝丝休息的时间的话。这时她的母亲又打电话来,父亲已经坐在了轮椅上,母亲本来身体柔弱,再加上没有人陪伴。和养老院的其他人比起来更显得寂寥落寞。她是父母的女儿,钱夹中的钱数来数去总还是那么几张。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好的日子这岂不是我们每个做儿女的最大的心愿。而最大的痛殇却是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
以上就是《反复》的大致故事情节。作者意在表现日子的反复而繁忙压力却从未减少。日子总在反复却一去不复返。
《反复》独特的背景取于宝文理校园中,当然以校园为题材的电影已经数不胜数,而它的亮点在于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主人公却不是大学生。而是那些最容易让我们忽视却又最能惹人动情的故事。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无非就是天堂或是所谓的象牙塔,无忧无虑,理所应当的花着父母的钱,无所事事。而电影中的主人公则是与校园中的主人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在校园里是所谓的最不起眼的,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精神却具有无限的社会 性。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双手汗水创造>幸福。很明显这与大学生日下风行的奢侈糜烂的大学生活形成了显明对比,而这又何尝不是对大学生的一种反面讽刺。
除此之外,《反复》在题材上与现实社会接轨,不是沉沦于风花雪月的缠绵,它直面现实,解剖揭露现实的无奈和重压。
对于大学生而言,从《反复》中我们更应该理解生活不易,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让他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微电影观后感600字四
微电影《雀儿山上有个家》纪录片,讲述了雀儿山隧道工程建设者们在这里创下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平均年龄28岁。让我感受到了工程建设者们在一线,不畏困难,坚持完成工作的意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雀儿山隧道:海拔4377米,全场7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长公路隧道。工地上矗立着“缺氧不缺激情,海拔高斗志更高”的宣传口号。工程局书记到项目调研时说:“别说干工程,你们能在这里生活就是一种奉献”。到高原一个月,每一个建设者的皮肤都晒脱皮了,脸上挂着红红的高原红。每天工作也都需要背着几斤重的氧气瓶。他们为了每个人的安全,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制度,夜间叫醒,每天凌晨3:00,定时相互叫醒一次,因为缺氧,躺下去就有可能起不来了。建设者们的伙食更是困难,吃的蔬菜都是从成都运过来的。一次吃半个月。这样的艰苦环境,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工作精神,让我们难以用语言形容。
设备管理员,许阳,是2---年毕业的大学生,22岁,负责工地发电机的维护。山上所有用电,全靠五台发电机,24小时运转。压在许阳身上的担子有些沉重,他每隔一小时就加一次油。发电机的周围不能有明火,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夜里,他只能不断的用跺脚哈气
来取暖。同事们都心疼他,想替替他。他总说:“算了吧。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现在已经和发电机处出感情了,要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还不踏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