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作文
《大江大河》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SMG尚世影业联合出品,侯鸿亮制片,孔笙、黄伟执导,袁克平、唐尧编剧,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的当代题材电视剧。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作文1
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到如今已经整整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经过四十年的砥砺奋进,春华秋实,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借此山影又出品了改革开放年代大剧《大江大河》,让我感受了一下那个年代的历史洪流。
《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88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三位主人公分别作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因出身不好受尽歧视。他借高考改变了命运,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最终成功改变了人生轨迹。退伍军人雷东宝事业上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爱情上幽默、体贴、专情。他带领着小雷家村,进行土地改革、兴办砖窑、养猪场、电线厂。他带领着村子里的人脱贫致富。个体户杨巡凭借开放政策和个人努力,从卖馒头开始发展事业,一路摸爬滚打,从意气风发到失败,再到东山再起!片中杨巡的那一句:只要有我杨巡在一天,扬子街电器市场就绝对不会出现假货。一句话让人感觉到,杨巡身上那股不服输,打不倒的劲头。三个不同人物角色看的让人热血沸腾啊。
我出生在80年代末,尽管没有体会过父辈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只能从祖、父辈口中了解些许,但是,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农村,小时候村里大部分是草房,墙体有的是用黄土泥和碎柴草搅合成的,冬天取暖用火盆,好多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渐渐的,村里都盖了砖瓦房,冬天生上了炉子,买了彩电,现如今,有的出去买楼房,有的在老院子盖起了楼房,买了私家车,吃穿用度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现在回到老家的院子里,我还能找到那儿时的回忆。
高中以前,学校的书桌板凳都是木质的,两个人共用一张大桌子,不能随便挪动,板凳是用楔子楔的,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时不时地就会发生松动,动一下就咯吱作响。上了高中,学校将所有木质桌椅换成了钢架结构,椅子带着靠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桌子。
时至今日,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程,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都深刻地影响着时代中每一个人的思想和命运。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剧情”仍将上演,大江大河滚滚向前,40载改革开放奋斗不止,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作文2
大江大河一开篇就告诉我,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程,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都深刻地影响着时代中每一个人的思想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宋家两姐弟都过了高考分数线,但因“反革命家庭”的出身定位,姐弟俩受到了镇“革委会”的刁难。委屈、焦虑、对命运不公的愤懑,让宋运辉忍不住将多年来对父亲积攒的怨气狠狠地发泄了一通。一直以来胆小怕事的父亲也深深自责,悔恨得用拳头直捶自己的脑袋……这个桥段直接、真实、动人,并不避讳呈现“__”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也由此衬托出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普通人生活的重新“拯救”。
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家庭出身不好的宋运辉,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看图书馆的书,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是他永远的人生格言。工作后,他不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一线,计算工效,还创新编纂了《应知应会手册》,以工科生的严谨,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作出成效。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该学习宋运辉的好学与严谨,加强理论学习,将党的政策运用好落实好,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历史同行,顺应发展。《大江大河》选取的三个普通人,分别是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宋运辉天借高考改变了命运,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最终成功改变了人生轨迹。退伍军人雷东宝,在乡村改革浪潮中,他带领小雷家村全村人紧跟政策,承包到户,办砖厂、电线厂,走在时代前沿。个体户杨巡凭借开放政策和个人努力,从卖馒头开始发展事业,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三个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以点带面,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历史同行,顺应发展。
观看此剧感受中华民族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作文3
作为一部献礼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大江大河》通过描绘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的拼搏历程,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到普通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何在迷茫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剧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知识分子、农村改革者和个体户,他们勇于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用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更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添砖加瓦。
他们既是时代的缩影,更是千千万万投身到改革开放中的弄潮儿的缩影,他们身上闪耀着奋斗的光辉,彰显着进取的精神。
当前党员干部中急于求成的不在少数,往往勇气有余但理性不足,做事不缺乏激情,但缺乏韧劲,工作热情高涨是好事,但往往干事创业过于盲目。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对党员干部来说,要学习“水”的品质,润万物而无言,执着而不盲目,不能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点一滴的积累方能厚积薄发。
要有拼搏奋斗的傲然风骨,尽情抒写壮丽的人生篇章。长江不择细流方能浩浩荡荡,一个党员干部理应如此,无论是对待同事、下属还是普通的人民群众,都应该力争做到宽容不纵容,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放任。始终牢记“公仆”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像涓涓细水一样去做好每一件事,潺潺流淌,无声无息,不求回报。“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要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牢牢把握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谋划工作。要深入研究和思考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着力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视野,真正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加快转型跨越的具体思路,转化为推进富民兴川的措施办法,转化为建设幸福家园的强大动力。
要有严于律己的崇高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严。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从火热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动力;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落实工作,谋在关键、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在推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涵养为民服务的心境,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