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类电影观后感600字

关键词: 哲学类电影观后感,哲学观后心得,哲学
树杰0 分享 时间:

哲学(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它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哲学类电影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哲学类电影观后感600字一

今天,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内容是主讲孔子的一生由鲁国兴盛的国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衰弱到一个四处传教的乞丐,最终又回到鲁国的人生经历,令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惨。

孔子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学习孔子高尚,让人深有所思,是的,在当时那个战乱的时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个国家重用,但他没有被别的国家用重聘金所动,依然效首鲁国,但最终被叛人挑拨而被赶出鲁国四处传教乞讨,如果;是现在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被视为尊重的人,但是那个战乱的时代,竟然像是一个乞丐流落街头,连口饭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叹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让如此一位圣人堕落……

看到孔子在那种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动,在我们这个没有战乱,与平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种品行的人几乎已经见不到了,要想学会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简单,简单是因为只是捍卫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其实孔子也只是做到了这一点,但难是因为这一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要抛弃功名,财物,地位等等,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孔子这样伟大,但我们起码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恶事,在别人看来,我们远没有孔子伟大,但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看了孔子后,我沉思了许久……

哲学类电影观后感600字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电影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哲学类电影观后感600字三

好久没有看过电影了,今天很偶然的看了一部片名为《超体》的电影。电影非常精彩,看完让人不胜感慨。我不得不佩服西方电影的电影技术和西方导演的超级导演能力。这是一部超越普通人想象力的电影,这部电影最后的情节直接超越物质世界,直接进入宗教所形容的"神""灵"、"道""涅槃"境界和层次的电影。

有一些宗教知识,尤其是佛教知识,更容易理解这部电影。片中的主人公lucy所达到的境界正是佛教所形容的涅槃境界——无相无我,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在那种境界,无所谓存在和不存在,没有了时间和空间,完全是一种遍布所有虚空的"法身"形式存在。这种形式,就是佛家说的"佛"的境界,所认为的'"上帝",就是道家所形容的"道".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所谓科学,本身也是对物质和经验的一种"迷信状态".很多东西,我们不承认那种存在和可能,只是所谓的"科学"不能证明其存在和可能。"超验主义"不是没有道理的,佛陀、上帝、道都是对一种无法形容的境界的一种描述,但是通过人类的文字和语言永远无法形容超越认识认知的东西和境界,要想理解之,只能是自己达到那种境界。唐玄奘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来形容"悟道"是最恰当的。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而所谓"如来",就是"如同生命之本来",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超越我们每一世所执着的"我相"状态。

现在我经常对人介绍"我是滕振辉",实际上确切的说应该是:这一生的"我"认为这个肉身是我,认为他的名字叫滕振辉。所谓的"我是滕振辉",无非这一生因缘际会,一个生在华北平原上河北省故城县一个村子里的,小时候被取了个名字叫滕振辉的人,长大成人来了云南的一个有形的肉体存在,内在真正的自我迷失后,认为这一世的这个有思维又肉体的人就是"我",而不是本来面目的"真我".滕振辉背后的"真我",就是没有因为"一念无明"迷失前的"如来".

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因为"妄想执着",我这一生继续认为"我是滕振辉".

金刚经还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现在的科学认为,物质超越光速需要无限大的能量,而超越光速了,物质讲不复存在。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因为想获得超越光速的能量是不可能的,而超越光速物质消失,又匪夷所思。其实,我们认为不可能,只是我们局限于人类本身的认知,普通人类无法获得无限大的能量,并不能否定超越人类的生命(或者叫境界)不能获得这种能量。

一旦超越光速,物质也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成一种能量,或者说是一种"意识".这种状态无形无状,无始无终,无悲无喜,无生无灭,完全随心所欲,可以充满整个宇宙,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这种存在就是"道",就是"神",就是"万物本为一体"的真正的自然,也就是宇宙初始状态,即"如来".也就是《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名《天道》)主人公丁元英所说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华严经》曰"一切唯心造".世间万象都因心而生,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其实真悟到了"本来面目"也就是"心之本体",就真的知道"皆是虚妄"了。因为到时候在"真我"眼里,无所谓花,也无所谓木,世间万象都是"本来状态",万物一体,都是一种能量或者意识状态。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能看懂我所说的是什么的,也许认为深奥;不懂我所说是什么的,会认为瞎扯。连读完的耐心都没有的人,认为纯粹"故弄玄虚".

哲学类电影观后感600字四

很早就在电脑上下载了这部电影,但却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完它。这次乘着坐火车的时间,安静的看完了。画面很唯美,可见导演的用心。这是一部与心灵对话的影片,每个人看着,在某个片段,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影子。从现实的生活片段描写,到心灵的活动及跳开现实展示宇宙的诞生、地球上的发展演变、生命的形成,日常生活的琐碎。很写意的描绘了一幅俗事生活的画面。我想起了我的成长经历,从蹒跚学步,到伊呀学语,到成长叛逆,到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之事,到思考人生、生命的困惑。我想到了父母由年轻步入年迈,一生的操劳,想到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争执与吵闹。电影中每一片段的镜头都很短,但却如此真实。

99441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