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观后感作文600字
《大明劫》是由王竞执导,谢晓东制片兼编剧,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领衔主演的历史灾难题材作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大明劫观后感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明劫观后感作文600字1
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有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恶龙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屠龙的少年变成了恶龙。
影片背景为李自成起义攻打潼关,而城中瘟疫肆虐,感染无数军士百姓众多医生引经据典却收效甚微,最后此重任落在了主角——吴又可身上。他临危受命,大胆质疑《伤寒论》,自创祛除瘟疫方法,著《瘟疫论》。然而大明朝积病已久,非医者可治,终难逃命中注定的劫。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吴又可给孙传庭的启发。历朝历代都反复强调,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何为人心?在孙传庭看来,人心就是粮食,是源源不断的兵源,这人心在李自成那儿,所以它输个十次八次都可以。孙传庭文韬武略,并非亡国之臣;崇祯励精图治,并非亡国之君,可大明还是亡了。难道真如崇祯所说:“非朕不明,非臣不忠,而是天灭大明”?其实是他们看不清人心,也丧失了自己的心。瘟疫再可怕,鼠疫再嚣张,在四海八荒的人心面前,都是纸老虎。
皇帝猜忌臣子,不派兵拨军饷,终败兵城下;将军残暴虐杀,罔顾人命;军士们杀医伤医,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互相背叛,罔顾他人救命之恩……无解之症,疲敝之师,将倾之国。曾经的他们都是那个屠龙的少年,想要励精图治,一心为民,却最终无一例外变成了恶龙。
但有一人仍坚守初心。即使遭遇性命威胁,吴又可仍坚持为患者疗伤;瘟疫如火如荼,无数医士束手无策,他却在孙传庭一番话语之下毅然踏上祛瘟疫之路。纵使患病军士不理解甚至拒绝治疗差点打伤吴又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帮助渴望回家的年轻士兵隐瞒身体状况;在孙传庭火烧隔离病人后愤然离去;隐居苏州呕心沥血整理《瘟疫论》……治病救人,是他一生不变的信仰。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危难、无可奈何……有些人背离初心,有些人性情大变,那个满心希望的少年,似乎忘记了为何出发。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奔向疫区,无惧风险,不求前程,英勇逆行。他们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他们是时代的骄傲,是国家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他们立志于解除人类病痛,即使前路艰险,也无法改变他们救死扶伤的初心。
何为人心?不是兽,不是恶龙,是那个满身正义的少年,是那个坚守初心的少年,是那个心怀善意的少年,是那个不受诱惑的少年!
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他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带走了洞穴里的金银财宝分给了全村人。从此这个村庄过上了安宁和谐的生活。
或许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大明劫观后感作文600字2
近两年来,在讲述明朝那些事的众多影片中,《大明劫》是一部上乘之作。
首先,剧情构思精良-----在大的历史背景(明朝末年)的小切口(抵抗闯军前的准备)下,集中关注各色人等的人性善恶。
比如,临危受命的大将孙传庭在国库空虚、军队钱粮短缺、在崇祯帝多次苍白无力的催促,向众豪绅求救无效的情况下,怒杀豪绅头子,强抢豪绅的家产财物,以备出关讨伐闯军。孙传庭在临近出征前,把患瘟疫的众多将士活活烧死。为的是维持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和避免瘟疫蔓延后方。我们很难说清楚孙传庭是善或是恶的,但我们可以说他是“舍弃小我为了成全大我”。
比如,明末的土强豪绅们,他们宁可花重金为博驻军都督孙传庭一笑,也不愿意捐款给朝廷军队用于抵抗闯军。难道他们不懂得无国就无家?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明朝是强弩之末了,已到积重难返的境地。他们自认为只要固守自己的些许家产,谁成王败寇,和他们又有何关系!其实,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强抢豪夺贪图享受,明朝才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
又比如,剧中的男主人公游医吴又可,身处动乱年代的小人物,他的生存哲学是“遇事走为上策”,曾供职太医院的他因道德底钱,他出走当游医;因为与恩师对瘟疫病症治疗的意见有所分歧,他半夜悄悄出走;因为与孙传庭对于人生价值有严重分歧,他以出走的姿态拒绝了孙传庭的聘任。但是最后,他的出走使他完成了中医传世之作《瘟疫论》。
其次,尽力的真正的还原历史原貌,还原人物的'本性。
编剧没有把崇祯帝刻画地昏庸无道,而是真正还原他帝王该有的品性-----对重臣武将的猜疑,对闯军欲亡国的畏惧,对大将拥兵自重的厌恶。
编剧也没有对李自成的闯军歌功颂德极尽吹捧,而是暗示起义军的滥杀强抢及其所到之处即变满目疮痍的丑恶。
编剧没有把临危受命的大将塑造为救国的大英雄,而是还原他作为一名武将凡事权衡、只问结果的性格。编剧也没有把游医吴又可吹捧为悬壶济世的良医,而是还原他作为一个小人物在动乱年代无法安身立命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借用本片的主题曲中一句歌词做结:秋草难遇春光,大明在劫难逃。
大明劫观后感作文600字3
在连续三部现实题材影片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后,编剧谢晓东和导演王竞再接再厉,联手推出第四部作品。这次,他们把笔触放到了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以一场瘟疫切入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转战历史题材,二人依旧保留了写实的风格,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史书中对明末时期的各种细节记载,让整部影片的历史风味达到了教科书和馆藏的级别。正是在这样写实的历史氛围中,片中的两大主人公孙传庭和吴又可跃然银幕之上。通过这两个人的内心挣扎,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历史洪流中,即便是看清时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身不由己的宿命。
王竞导演之前的作品,女性主角和女主演的表现都十分亮眼。《我是植物人》中的`冯波、《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都是影后级的表现。而《大明劫》中的角色设置则更像香港双雄片。戴立忍饰演的孙传庭和冯远征饰演的吴又可之间,有着鲜明的角色对立和戏剧矛盾。孙传庭的史料记载较多,戴立忍则着重表现该角色在历史事件中的内心世界。吴又可的史料记载很少,冯远征便将其独特的性格和对疾病的新认知凸显出来。一收一放,相得益彰。两位演技派大咖的碰撞,令人赞叹不已。
谢晓东编剧的作品,往往注重悬念的铺设和照应,以及细节上的社会深意。《无形杀》和《我是植物人》,都是看到结局后才恍然大悟到让人脊背发凉的真相。《大明劫》也不是温情的作品。尽管这部戏中没有悬疑的戏份,但是谢晓东依旧用了很多暗示来讲述一些残酷的现实。在他细研史料后,已经了解到明末时期,当社会积弊已久,历史洪流已经不可逆地像下一个时代涌去,个人的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孙传庭为了保证出关作战,最后对军营中的传染病采取了根除性解决,是一种取短痛免长痛的悲情。谢晓东曾提醒来观影的朋友“这部戏会很冷”,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态度。
如果大家只是注重了影片的故事,那么会误以为《大明劫》是中医名家吴又可的传记片。因为影片几乎详尽完整地叙述了吴又可发现传染病、提出瘟疫传染的理论、以及用理论去实践救治、最后将起初不被认可的理论总结成了流传后世的《瘟疫论》。其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角色鲜明的个性表现,都是一部优秀传记片所应该包含的。不过王竞和谢晓东的野心可不止于一部吴又可传记片那么简单。王竞明确其努力,是为了把《大明劫》做成一部史诗片。
于是我们看到,《大明劫》的细节考究程度达到了令历史学家都佩服的程度。影片中的明代武器,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遗弃的文明是多么珍贵;士兵们的铠甲、平民和官绅们的服装,以及各种建筑和室内装饰,都还原了史料中的描述。尤其是三眼铳和可以换“弹夹”的大炮,让影片开场的攻城战,显出了无与伦比的气势。据说《大明劫》中根据史料打造的诸多道具,已全数被电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可见用心做电影的内地电影人仍在,内地的史诗片,也将会区别于古装片而为观众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