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行测考试的时间

关键词: 合理安排行测考试的时间,合理,安排
美婷0 分享 时间:

很多学生对于行测和申论两个科目无论在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对各个部分做题时间的整体安排方面都存在疑惑,不知道每个部分的具体时间应该如何安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合理安排行测考试的时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合理安排行测考试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行测试卷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即120分钟。试卷的内容分为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五个部分。对于每个部分在考试中建议的参考做题时间是不同的。

常识部分20题,建议参考做题时间为10分钟,这个部分的考点对于各位考生而言,需要的知识储备量比较多,涉及到政治、法律、经济、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生活方方面面,针对于这个部分考生如果有相对应的知识储备,解题速度会很快,一般建议考生在发卷以后快速扫读确定答案或者是考试时间接近尾声涂机读卡时边看边涂,时间不宜过长,做题过程中不纠结不浪费时间。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40题,建议参考做题时间为40分钟,所考题型分为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个方面。针对于不同题型的每个知识点较为常规,各位考生可以顺着题目顺序做,对于模棱两可,不太确定的题目,不纠结,快速选取答案即可。

逻辑判断部分35题,建议参考的做题时间为35分钟,涉及题型为图形推理5题、判断推理10题、类比定义10题共三种题型,图形推理以及定义类比部分相对来说较简单,建议考生在做的过程中注意做题速度;判断推理部分会涉及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两种不同的考点,做题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解题。

数量关系部分10个题目,建议做题时间为15分钟,但是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在有效的时间全部做完该部分的题目可能性较小,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对于常考的、可以拿分的知识点涉及的题目优先做,比如:工程问题、基本计算问题、容斥问题、利润问题、和定最值,这些知识点涉及到的题目可以优先做、拿分,时间不允许的话,其他知识点的涉及的题目可以按照概率去蒙。

资料分析部分相对来说容易拿分,建议各位考生做题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对于每篇中常规的4个题目优先做,每篇中的综合判断题根据资料分析的整体做题时间灵活调整,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在解题时倒序分析,选出答案即可;如果资料分析整体时间比较紧凑,可以适度的去蒙。

摒弃选项选择的完美主义倾向

事实上,行测文科类的很多题目,其选项设置都存在意图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全面、对应不够直接等问题,试图在这些选项中寻求一个“完美答案”,难度较大,也非作者意图。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主观强行将某个有瑕疵的答案合理化,而是放弃完美主义倾向,并结合题干,对比选项,在并不完美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更优的选项。

下面我们看一个例题:

【例】撒切尔夫人生前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即使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是个无法重视的小国。此话虽然尖锐但却提醒我们,西方并不看重物质财富的一味提升,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西方对中国能成为超级大国持怀疑态度

B.中国精神文化生产输出仍处于落后地位

C.中国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

D.精神文化的崛起比物质财富的提高更重要

解析:这个题目本身并不难,分析文段,前文提出撒切尔夫人对中国的看法,认为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原因是我们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并不值得重视。最后,作者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做出了评价,提醒我们:西方并不看重物质财富的一味提升,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当然,文段的落脚点是尾句,即提醒中国重视参与国际事务和文化输出的力度。选项中只有C对应的是对中国的提醒。故此题选C。

但很多同学对C仍有疑问,认为C所提到的“创新”不是尾句的内容,而就前文的问题而言,作者说的也是“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创新”,还有生产和输出。这样的考虑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比较选项,A项直接是前文非重点的内容,D项脱离了中国的语境,都明显不对,B项和C项对比,B项直接针对的是问题,且仅提及“文化输出”,C项提及的是针对问题的提醒。一个片面的问题和一个片面的提醒对比,显然,作者的提醒更重要,所以C项是比较之下,更优的选项,即便稍有瑕疵,也是该题中更能对应作者意图的选项,所以选C。

252581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