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静的佛家语录(2)

关键词: 心静的佛家语录,心静,佛家
婕音0 分享 时间:

59、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60、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修行的佛家语录

1)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离相为离念之方便,离念为离相之究竟。

2)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3)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4) 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5) 诸法缘生者,谓一切法本来无生,但由因缘聚会,假现生相耳。

6) 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7)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8)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9) 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10)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

11) 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 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12) 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是处。

13) 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14)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15)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16) 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 盘 。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17)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18)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19) 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20)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佛门佛家语录大全

1)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2)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 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4)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5)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6)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7)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8)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9)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0)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11) 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12)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13)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14)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15) 众生界即诸佛界。

16)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 槃 生死,俱是强名。

17)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18)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1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20)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21)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22) 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23) 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24)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25)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26) 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27)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28)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29)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30)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24923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