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建国观后感,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写一篇《建国大业》观后感,不少于

关键词: 协商,建国,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协商建国观后感目录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300字左右

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写一篇《建国大业》观后感,不少于800字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300字左右

思路:根据建国大业的内容展开情节,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

昨天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建国大业》。

电影以建国初期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多党合作政府的建立为主线。

里面穿插了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解放军渡江、共产党多方争取各界民主人士成立多党合作的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历史事件被写着。

通过这部电影,我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也了解了很多历史人物。

在政协筹备会议上,确定了国旗和国歌。

一开始大家都同意在中央放一根黄色的棒子来表示黄河,但最后的方案是背景为红色,左上角以五芒星为中心围绕4颗小星。因为这代表了中国的现状,也展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

在讨论国歌歌词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毛主席说“民族要有危机感”。

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写一篇《建国大业》观后感,不少于800字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集中反映了从1945年国共两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行重庆谈判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这五年间的风云变幻,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重感。

同时,用虚实对比的手法表现历史事件,既省去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

例如,李公朴被杀是通过闻一多的演讲显示的,闻一多及其后上海13名著名民主人士被杀是通过画面显示的。

又似以写意的战争场面突出建国的艰辛。

同时,用大量的镜头表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

敌机轰炸位于西柏坡的x住处的哑弹这一细节,让人感到惊险刺激,具有历史真实感。

电影的重点在于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抗衡,从对抗到最后共产党胜人一筹。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斜到共产党这一边,中国历史由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

从《建国大业》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基调始终倾注于整部影片,当时很多人才倒向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与此相比,国民党忙于派系斗争,一党独大,挖苦自己,许多父母叛离,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一时逝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深深地从火热中,在这个曾经绚丽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战火,是滚滚狼烟。

看了电影,一想到历史,我就很激动。

当年各种历史的想象,让年轻人心中涌起了汹涌的涟漪,心潮起伏,随着60年国庆节的到来,我想起了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60年前的中国是民主的政治协议,60年后的中国是和谐的社会科学学发展观,是新中国60年的表现。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使我感动,终生难忘

29759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