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遗址观后感,关于写武侯祠的作文或观后感
推荐文章
成都遗址观后感目录
三星堆观后感作文怎么写
记得第一次参观三星堆遗址公园的时候就被这些千姿万状的外星人形造像深深吸引,觉得古代文明非常细腻神奇并且充满想象力。
在中国美术史课上再次看到这些造像,纵观三星堆文明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三星堆文明是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5000年至3000年前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考古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
三星堆遗址和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遗址中存在着三种不同形态、连续发展的考古学文化。以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也被称为“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初期的三星堆废城时代为代表的三期文化是成都的“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遗址中,青铜文明占主导地位,这些古蜀国人形造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中,三尊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不仅体型大,而且眼球突出于眼缘,两耳更是夸张,长如兽耳,大嘴咧到耳根,令我难以形容让人感到非常的惊讶和奇怪。
这些奇怪的形状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神秘的小组似乎在向我们展示当时神秘的故事。
另外,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是绝无仅有的极其奇妙的东西。
青铜神树分三层,树枝上栖息着九只神鸟,明显是“九日居下枝”的描写,两棵大铜树体型巨大,特别是最大的铜树上缠绕着龙,它们应该不是一般的树木,具有某种神性的神树,给学者留下无尽的谜团,供人们在历史和古书中追寻。
我觉得为什么三星堆文明能引起国内乃至国外的巨大反响,是因为古蜀文明带给大家的奇妙浪漫,以及他所蕴含的神秘需要学者不断探寻的文化渊源,明等体现了当时古蜀文明的另一面。
我也很好奇。
关于写武侯祠的作文或观后感
丞相的祠堂在哪里?我是锦官城外柏森。
杜甫的这两句话是指成都南部的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的祠堂。
它始建于西晋末年,明初被毁,如今这座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重建的,布局与武侯祠一样,庄重、美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汉昭烈庙”(刘备殿),后一部分是“武侯祠”。
过了刘备殿,再往下走一段,就到了诸葛亮殿。
寺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镀金泥塑坐像。
诸葛亮戴上纶巾,手持羽扇,神态庄严。
右边是儿子诸葛瞻,左边是孙子诸葛尚。
他们祖孙三代都为蜀汉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治水利,兴农,劳苦成病,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为国家统一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殿前对仗\\”的字样,可见自古以来兵非好战的反面之心;疑势即宽严留误后沉蜀,应深思。”
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政治方略,高度赞扬了他的宽广胸襟。
殿对面的照壁上用木雕镶嵌着民族英雄岳飞亲笔题写的《出师表》。
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前厅对联“三欧频合世界,两朝开老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人未先死,泪满英雄心”,抒发了人们对他未完之志的惋惜之情。
一进武侯祠大门,甬道两旁树木参天,郁郁葱葱,给人以古朴幽深之感。
沿着小巷往前走,左边有座大乌龟驮着的明碑,右边有座被称为“三绝”的唐碑。
碑高约4米,宽约1米,碑文至今清晰可见。
再上台阶,就到了宽敞的庭院,是祠堂的中心。
院子的正中央是刘备殿。
正殿很大,金黄色的琉璃瓦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斗角飞檐,雕梁画栋,大殿气势非凡,大殿中央供奉着刘备塑像。
这位蜀汉之王面容慈祥,眉宇间透着王者的威严。
两侧偏殿是刘备结拜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
正殿南两侧是文臣、武将塑像的回廊。
这28个粘土都是五颜六色的。
文臣静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刘备平定天下。武将有光辉,有叱咤战场的气概。
站在檐廊上或走着,眼前就会浮现当时蜀汉百官进京的情景。
出了武侯祠,回头眺望,红墙金瓦掩映在松柏之间。
正对着马路的门上有“汉昭烈庙”,但大家都叫它“武侯祠”。
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自己的尺度。
关于写武侯祠的作文或观后感
我们一家参观了位于成都市区的武侯祠。
武侯祠是三国名胜,建于公元223年。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三国时代最大的遗址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到刘备和他儿子、孙子的石像。
耳朵比肩膀还长,手比膝盖还长,果然如此。
我们继续走,看到了关羽、张飞、曹操等石像。
石像中,关羽是红脸;张飞是黑脸;曹操是白脸,红脸代表正义;黑脸是急性子。白脸是狡猾的意思。
接着是诸葛亮的石像。
听导游说,诸葛亮在28岁时成为刘备的军师。真了不起啊。然后我们看到了赵云的石像。原以为赵云是个骑白马的英俊少年,没想到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原来,赵云是众将中最长寿的一位,大家是为了纪念这位“常胜将军”而雕刻而成的。
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三国武将使用的兵器。岳飞手抄的《出师表》,字字苍劲有力,文中的“帝”字有十几种写法,实在令人惊叹。
武侯祠让我对三国时代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