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克思名言警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

关键词: 恩,克思,名言
admin1 分享 时间:

恩克思名言警句目录

恩格斯名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

恩格斯名言

1. \"工人们,联合起来!\"。

2.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断层,没有跳跃。\"。

3. \"资本不是一种人,而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

4. \"真正的自由是要求自由的权利,而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 \"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阶级的事。\"。

7. \"宗教是受压迫者的鸦片。\"。

8. \"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肚子里挖掘财富。\"。

9. \"工人们没有祖国。你们不能给他们,因为他们没有。\"。

10. \"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物品,社会主义把物品变成了人。\""。

恩格斯名言

“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这话是恩格斯说的。

过去的美女大多在大英雄的周围,现在的美女却大多傍了大款。

追潮流,赶时尚。

美女是时代弄潮儿的跟庄者。

透过现象看本质。

[同舟共济]之所以要开这个话题,就是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股市里会涨的股票不就是“美女”吗,而会跌的不正是野兽?

[一]“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心理学原因分析

美女的本质就是公认好看的女人,好看是现象,女人才是本质。

普通是大众的,好看是稀缺的。

大众追逐稀缺资源,少数顶尖弄潮儿最有可能得到稀缺资源。

所以,其本质和股票一样,只是个供求关系。

既然讨论到需求,不得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马斯洛和他的需求理论。

以便于我们透彻地理解“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心理学本质。

[1]梅奥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梅奥的原籍是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

他在 20 年代的后期在美国霍桑工厂作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发现了所谓的 “ 霍桑效应 ” ,即发现计件工资制,并不象所期望的那样,彼此拼命争夺,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工人间即缩小差距,快的等待慢的,或共同向厂方交涉降低定额,他发现在职工中存在有一种 “ 非正式群体 ” ,他们怀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讲求友情、互助和要求受到尊重等,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物质,他们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求。

从而梅奥指出:人并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刺激的 “ 经济人 ” ,而是具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 “ 壮会人 ” 。

在梅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提出了 “ 需求层次论 ” ,他认为人们普遍具有五种基本需求,而且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

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

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各誉的需求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是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追求需要的,即至少前一层次得到部分满足后,下一层的需求才变为迫切的主导需要,他指出要有顺序地按着层次进行激励才会获得好的效果。

马斯洛的理论很流行,也比较符合实际,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很明显,当然首先要衣、食、住、行解决了,安全有保障后,才想到社交和得到人的尊重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这个理论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像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需求层次论比泰罗制进步多了,指出了对人的激励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但是,仍然未能突破刺激一反应这一被动式的大范畴。

而且人的需求,有时可能是几个需求同时出现的,先后的次序也可以因人而异。

然而需求层次论作为归纳分析和抽象化条理化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2]现代需求理论的补充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这五个需求虽然层层递进,但只是低层次需要满足的个体“更有可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不是“当人的某一级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

这只表示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确定性。

再者,从下向上推正确,却并不能证实从上向下推也正确。

[3] 结论

“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现象,完全能用需求理论加以解释。

领航时代的弄潮儿,处在社会的金字塔尖。

美女一旦追上了他们的步伐,就有可能立即实现需求理论所指的人类的五个层次的基本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

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

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各誉的需求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而获得美女的弄潮儿,他们同时也可以得到:第一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第五层次的满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现象,是需求理论实现双赢的一种自然模式,是心理学规律使然。

近期股市里宝钢权证狂潮和ST丰华现象,提示引领股市的弄潮儿大举进攻低价,小市值个股。

他们把握了现行政策脉络的精髓。

因此,狂涨的股票,被股民戏称为股市美女——ST丰华小姐。

我们最关心的是:下一位股市美女会是谁?只要跟着股市弄潮儿你就会有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

马克思:

1 每个时代、社会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

2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3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

4 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

.

5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之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

6 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

7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

8 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

.

9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

10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

11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

.

12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种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

1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14 最蹩脚的建筑是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

15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

16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17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

18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

19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

20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

.

.

.

恩格斯:

1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

2 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

3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

4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

5 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

6 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

7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

8 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

.

9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

10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

11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

12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

13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14 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

15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16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

17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名言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 第2卷 第362页 战士出版社 1981年版本我有《军事科学概论》的电子书,提到了恩格斯的这句名言,需要给你发过去。

31396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