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观后感,三顾茅庐观后感
推荐文章
话说当年观后感目录
。
1. 观影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尽可能了解电影的基本情节和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
2. 观影时要认真观察、听取对话和配乐,关注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言语,以便对电影的情节和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
3. 观影后要对电影的故事情节、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4. 在撰写观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同时要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使观后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
读《庄子的砍树和杀雁》有感

话说当年,有一学生来问庄子,如何得遇明主,如何做得名臣。
庄子把学生领导山上,见一群人在砍伐树木,庄子打发学生上前问问,为何有一棵大树不砍。
砍树人回答说:“那是臭香椿树,纹理歪曲、气味难闻,实在不成材,所以不砍。
”
庄子对学生说:“树木有长到十年而遭刀斧之祸的,有百年长青的,原因在于有用与无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学生大悟:“原来是有用则亡,无用则存。
”
庄子摇头,有带学生到一农舍。
一老翁正在杀雁,众雁惶恐异常,唯有一雁神态自若。
庄子遣学生前去询问,老说:此雁鸣声悦耳,极其难得,不忍杀。
庄子对学生说:雁有长成即遭刀斧的,有自得其乐快活无忧的,原因在于有用与无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学生又悟道:“原来有用则存,无用则亡。
”
庄子大笑,学生疑惑不解,说:“君子长久之道,到底在于有用还是在于无用呢?”
庄子说:“做树,则无用长久;做雁则有用长久。
君子应当谨慎地考虑有用与无用的问题,顺应环境善于变化,就好像天上的龙,风云际会高翁高在上,万众敬仰;一旦大旱千里,风雨不做,就身伏草莽,做一条小蛇,与蝼蚁蜈蚣为伴。
该做龙时专心做龙,该做蛇时安心做蛇,这才是长久之道。
”
作为领导,杀雁型领导与砍树型领导会有什么危害呢?
领导才华在于用人之法。
有人因事择人,能者多劳,以致忙闲不均,能者疲惫,闲者悠然,以此砍树领导;有人因人设事,重重筛选,使庸者能者泾渭分明,存其精华,去其平凡,此为杀雁领导。
凡成大事,需团结众人之力,若层层裁汰,难免人丁不旺、力量单薄;若举凡重任,尽皆交付非一两个能者,难免闲者生事,老者生怨。
所以砍树的领导失职于不公,杀雁的领导失之于过雁。
我们知道了杀雁型领导与砍树型领导的弊端,那么该如何避免呢?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立一种制度,确保人才找到之后合理使用,不但人尽其才,而且保证付出了就可以有公平的回报。
把这种回报机制以制度条文固定下来,然后公之于众,使得人才的使用与回报可以脱离领导者个人的好恶。
这样,让人才无论遇到砍树的还是杀雁的领导者,都能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这才是长治久安的策略。
卓越的组织就是这样不断地设势,有了这个势,不必费心搜求,人才就会自己前来;而且无论领导个人风格怎样,人才都可以安心、放心地做贡献。
平庸的组织不知道设势,一方面疲于搜寻人才;另一方面有忙于调整领导者个人风格,努力不少但是效果往往不好。
三顾茅庐观后感

给你两篇参考:
1、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
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
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
”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
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
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
我喜欢《三国演义》。
2、
上星期,我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
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
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
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