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管理观后感,合理安排睡眠——读《老舍写作生涯》有感
推荐文章
睡眠管理观后感目录
。
。
其次,睡眠也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当我们睡眠不足时,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焦虑和易怒。睡眠充足后,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稳定和积极。
。
最后,睡眠管理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相反,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
综上所述,睡眠管理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情绪调节和生产力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提高睡眠质量和时间,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高效休息法》读后感

今天阅读《高效休息法》,收获颇丰。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共有三处。
第一是关于睡眠这方面的注意事项,主要的内容和条例有以下几点:
1.就寝和起床的时间要固定,让大脑记住的节奏
2.避免摄取太多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交感神经一旦亢奋起来就容易睡不着
3.先把烦恼一一写下来后再上床,烦恼会让大脑无法获得休息
4.早上起床之后要晒太阳,容易形成入睡和睡醒的节奏
5.适度运动,适当的疲劳有助于睡眠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这样会导致晚上的睡意降低,打乱睡眠节奏
7.避免在睡觉前进食,食物的消化活动会妨碍睡眠
9.一旦睡醒就立即下床,要让大脑记住床是睡觉的地方
10.拥有一个为了入睡而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拥有,大脑最喜欢习惯
11.把卧室创造出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占据主位后会促进睡眠。
这样看来,我需要改善一下自己的睡眠习惯了。
睡眠是一种最高效也极其必要的休息方式。
我一直认为把握20%的关键事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时间应该也是如此。
保证睡眠这占时间少的板块,能够提升占时间多的其他事情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我因为不小心反锁了门,而熟睡在家中,任凭老爸如何敲门,如何怒吼都没能惊醒我分毫。
之前我以为只要仗着自己年轻想睡就能睡着,现在我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睡得熟,看来这并非长远之道。
希望能够改善自己的习惯,重回小时候的睡眠质量。
第二是关于自己脑内的想法的这一部分。
相信大家也有过脑内杂念丛生的感觉,这时我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上这本书给出了一个。
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车站的月台上,这时有列车进站,车内坐满了名为“想法”的猴子乘客们。
列车会稍作停留,但你仍在月台上。
过了一会儿,列车载着猴子乘客们重新出发,像这样的列车接二连三的驶过,但你站立的位置保持不变,就这样一直待在月台上。
重要的是对想法一直采取旁观者的态度。
我们总爱把想法当做自己本身,但是所谓的自己无非就是个容器罢了,把车站和列车视为同义务是没有道理的。
同理,自己和杂念也是两回事,没有必要同等视之。
这个比喻可谓令人惊艳。
说实话,我也经常为自己的一些想法所困扰,尤其是在做的时候。
当我把自身和想法分离开之后,我就更容易看到,真正的自我和脑中的想法之间明显的区别。
第三是慈悲心和感恩心。
之前我有做过类似的练习,但研究生大一回家之后,我感到自己的内心又充满了对世界的敌意。
我想这是因为我在冥想训练这方面懈怠了,总以为自己做过了就可以不用再做,事实上每天给自己“洗脑”,维持原有的一些好的想法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是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不能只以目标导向去行动,这样容易迷失真正重要的东西。
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也要适当享受周围的风景。
接下来是行动清单:
接下来一周按照这本书上所教授的方法进行练习。
合理安排睡眠——读《老舍写作生涯》有感

早上七点多,还在睡梦中。
小丫头已爬到床上捏我鼻子了;儿子更放肆,趁着大人还没醒,电视打开,“蜡笔小新”中小新那童真、憨厚、无辜、猥琐的标志性的语言就传了出来。
儿子肆无忌惮的把声音调到很大,声震寰宇,——谁叫你大人睡懒觉呐,没人管就是我的天下了!
其实近段时间睡觉令我颇为烦恼。
晚上欲发奋图强写东西,看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屑于”早睡了,况且想早睡也睡不着,总要到十二点以后再睡,甚至一点多到更晚。
那么后果就是早上起不来,总要到七点半左右,脑袋才算是从“混沌一片”回归到“一片清明”。
家里的另一个情况是:儿子和小丫头六点多七点就自己醒了。
这得益于从小就给他们养成的睡眠习惯:自一两岁,妻就让他们晚上九点睡觉,至迟不超九点半。
这个习惯使得儿子现在八岁依然遵循着,因为他已形成生物钟了;女儿虽因老妈带的多,但睡觉也没太晚,加上小孩子白天疯了一天,晚上也是沾床就睡。
对于俩孩子的这个习惯,我心中是窃喜不已的。
对比俩孩子,我思索自己:我该有怎样的作息时间呢?
近日看了胡絜青编著的《老舍写作生涯》一书,深有感触。
胡絜青是老舍夫人,俩人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直至老舍生命终点。
书前面是老舍自己的写作生涯总结,后面有友人的几篇回忆录。
老舍写自己的平时生活规律:每天早上七点之前起床,先在院子里遛弯儿,整理花草;简单吃过后,七点多开始写作。
孩子们懂事不打扰他,熟识的朋友也知道他这个习惯,上午不来找他。
到中午十二点左右,一天功课完成。
然后下午院子里热闹起来,接待朋友,开会,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全部在午睡后的下午完成。
晚上很少开夜车,除了特殊情况,十点钟准时睡觉。
依靠这样的作息时间,老舍在“丹柿小院”写作十六年。
十六年间,他一天不停地埋头写作。
《方珍珠》《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杂文,诗歌,都是在这个小院子写出来的。
而他近百万字的《四世同堂》,以及山东七年创作的《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等等几十部中短篇小说,我想都与他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有关系的。
老舍的生涯透露给我们的讯息我想是这样的:想要长时间的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劳逸结合,持之以恒。
想要做事情,不要以为凭一股蛮力,一时的头脑发热,一时的头悬梁锥刺股,就能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而必须细水长流,有持续性不间断的规划,否则劲用猛了反倒有折的危险。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本钱在,才能创造万物,创造价值。
仅凭坚强的信念而勇猛无敌的向前冲,虽精神可嘉,终非长久之计。
“欲速则不达”“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急不得,乱不得。
我想我也要调整自己作息时间了,细水长流,不急不躁。
每天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