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电影观后感,萧红故居观后感500字

关键词: 萧红,电影,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萧红电影观后感目录

电影《萧红》好看吗?《萧红》影评!

萧红故居观后感500字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悲惨。近日,我观看了一部以萧红为主题的电影,对这位伟大女作家的一生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部电影以萧红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小学习文学,到与鲁迅等文学巨匠结识,再到最后的自杀。影片中的萧红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追求自由和平等。

电影表现出了萧红作品中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描写,场景和气氛都很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电影音乐也很符合气氛,很有感染力,令人感到非常震撼。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萧红这位伟大女作家的一生和作品。她的坚韧和执着令人钦佩,她的作品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悲惨。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萧红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电影《萧红》好看吗?《萧红》影评!

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洛神,萧红的经历和文字一样,一直是一段传奇。

上世纪中叶颠沛流离又百舸争流的中国,情路坎坷的才女作家,这样一个故事,能难拍到哪里去?但是导演霍建起却以实际行动告诉观众:我能!

台词无疑是《萧红》的一大致命伤,并且分为两类,其一,是二流近当代文学教科书萧红赏析选段,用以表现导演对萧红的理解;其二,是《情深深雨蒙蒙》式的对话。

从影片一开始,骆宾基开始抒情:你的作品宏大,细腻云云云云一大段,就让人感觉大事不好。

果然,之后居然出现了鲁迅对萧红萧军情感纠葛的评价:你们两个就像两只刺猬之类《情深深雨蒙蒙》般的对话。

此类例子,数不胜数,观众笑场不知凡几。

影片后半段临近结束时,骆宾基和端木蕻良站在萧红墓前,居然又开始以诗一般的语言,背诵萧红赏析选段,仿佛怕前面表现的内容观众没看懂似的,实在令人发指。

台词的问题其实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问题,过多浮于表面的肤浅解读和表现,让这位中国文学的洛神,在霍建起这个戏水人手里,溺水而亡。

简言之,霍建起不懂萧红,不懂女人,更不懂爱情。

为了节省脑细胞,他更多用的是让演员将人物心理说出来,而不是细节的捕捉,镜头语言。

这就让电影和观众感观产生了错位,装逼的意识先入为主,人物设置单薄,再加之做作到搞笑的台词,失败在所难免。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这部萧军萧红这一对左联小红军唱主角的电影里,居然没有像多年前的《鲁迅》那样,频频唱红,而是将着力点放在了男女关系上,甚至在影片后半段出现了两男一女同睡一床的中国公映大银幕突破之举,还是体现了一点导演的想法。

但是,从本质上说,《萧红》导演霍建起和《神探亨特张》导演高群书,都是一样的。

两个人都是想用电影表现我懂,一个是懂萧红,懂女人,懂爱情;一个是懂中国现状。

可惜的是,他们的懂只是比不懂懂那么一点点,骗得过那些什么也不懂的观众,而在比他们懂那么一点点的人面前,难免贻笑大方。

撇去以上那些吐槽,《萧红》在视觉方面,还是颇为精美的,可以说是直直击中了小清新们的心。

那些美衣华服,亭台楼阁,千山万水。

甚至那些精心设计场景:水面漂浮的欧利维亚;镜前顾影自怜的女作家。

都让人知道,这部电影是用了心的。

但是,就像导演从电影里极力表现的我懂一样,这些精美的画面对电影本身,于事无补。

萧红一生经历的主线,导演抓住了,但是以太多没有具象性的情节来进行填补,于是只能给人隔靴搔痒之感。

我们知道萧红一生坎坷,她倔强,她需要爱,她才华横溢,她情殇连连。

这些,都需要导演通过抓住萧红一生中可以不为人所知,但一定是要非常人能受的片段,来进行体现。

而这,则需要导演对萧红,对萧红的作品,甚至对女性,对人,这个永恒的问题有自己的深度见解。

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大量的萧红赏析选段,只能将电影拖入肤浅的深渊。

一句话,《萧红》的确让人感觉不是电视剧了,但也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仅此而已。

萧红故居观后感500字

寻访【萧红故居】有感

  怀着对萧红老师的敬仰,这一天我与同学来到位于呼兰区的萧红故居。

  其实我关注萧红从高三开始,高三时学习疲倦偶尔听听广播,见得“民国四大才女”萧红,以及那时正在筹拍的电影《萧红》,只是感觉萧红这一人物及其神秘、传奇。

我在网上多次查阅资料,了解萧红。

那时我就对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很感兴趣,可是高考在即,便没机会阅读。

  后来,电影《萧红》公映了,但还是没机会看,再后来,我终于可以在网上搜索观看了。

看了一遍似乎没看懂,我就索性下载下来反复看。

每次看都觉得每次都有收获,好东西难免要和大家分享,我就在我的各个社交网站上与大家分享这部传奇之作。

之后我也尝试把电影放在电视里,让家人也感受一下萧红的个人魅力。

  这一天虽然天气有些冷,但还是能感受到萧红老师当年创作的热情。

我和同学乘着551公交来到了呼兰,经过询问,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萧红故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萧红纪念馆”。

通过登记,我们进入了纪念馆,一块大大的石碑在正中间,上面写的是“前言”,紧接着左前方是一块白色的萧红像,前面是萧红幼时在地里与爷爷劳作的情景,再向里面走是萧红和她生前与萧军以及与恩师鲁迅的照片,还有许多萧红作品的手稿,和鲁迅先生写给“红军”夫妇的书信。

  上到二楼,我们看到萧红与萧军和她们的朋友们在一起唱歌欢乐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萧军和朋友们在一起谈笑歌唱的气氛;还有萧红独自一人静静创作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在恶劣环境下创作的艰难;和恩师鲁迅家里萧红与萧军谈话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及其萧军、鲁迅谈论写作技巧时的热度;

  从“萧红纪念馆”走出来向东便是名副其实的“萧红故居”。

走进萧红故居的庭院,第一个赏心悦目的便是那洁白的汉白玉制作而成的萧红雕像,她拄着下巴思考的样子着实让人羡慕。

接着就是萧红及其所有家人生活过的房屋、正房、东西厢房以及张家仓房、马棚还有水井。

萧红及其家人居住的房屋中有许多这个年代不曾使用的工具。

“乃莹”出生的房间西墙上挂着萧红与生母的合影和她家族的全家福。

  走出“萧红故居”,经过“萧红纪念馆”,离开萧红故居,有一种不舍的感觉,再这样一个张家大户人家,萧红并没有放弃学业,而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求学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萧红一样,为了自己梦想勇敢去闯。

她善于写作的优秀品质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一辈学习。

  在此,我向伟大的萧红致敬,向一直辛勤工作在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你们!

33425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