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故事观后感,第17课《麋鹿》读后感

关键词: 麋鹿,故事,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麋鹿故事观后感目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麋鹿》读后感(要一篇作文)

第17课《麋鹿》读后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麋鹿》读后感(要一篇作文)

外形:角如鹿,面如马,踢如牛,尾如驴,俗称“四不像”。

鹿是草食性哺乳动物,每两年交换一次角。经常在水中站着游泳觅食。

传说中的经历:3000多年前黄河、长江中下游的麋鹿,在寒流减少后,竟然消失了。

1865年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之后又有数十头被偷到欧洲。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最后的鹿群牺牲了。

之后,在英国贝福特的私人别墅里饲养的18头麋鹿顺利成长,迅速繁殖。

1967年有400只,现在有2000只。

1986年8月14日,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在江苏沿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麋鹿野生放养区——大风麋鹿保护区。

39只麋鹿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海岸边广阔的沼泽,温暖的气候,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草,是野生放养麋鹿的最佳场所。

回到故乡的麋鹿如鱼得水,又像回到森林的鸟儿。

殖民地迅速恢复了。

全国有1000多只鹿。

仅江苏省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有819头麋鹿,占世界麋鹿数量的近三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麋鹿种群。

第17课《麋鹿》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麋鹿》的课文。这本教材是关于麋鹿的知识。

文章开头描写了我国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场景。描写的动态性引人注目,是非常新颖的开头。

并且具体地描写了鹿在中国存在的时期,如何消失,如何流向海外。

麋鹿在3000多年前出现在中国的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并在那里繁殖。

后来,到了汉朝,鹿就消失了。

有一天,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介绍给全世界。

终于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最后的麋鹿惨遭杀害,有的被杀,有的坐上了向西的船。

终于,在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梅花鹿回到了故乡,定居在大丰自然梅花鹿保护区,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海外流浪生活。

这本书生动地再现了慕斯的生存史和慕斯家族的兴衰。

它告诉人们:要爱护动物,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

如果对我的答案满意的话请点击下方答案旁"采纳"钮扣,谢谢

294459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