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先生观后感,作文观动漫《愚公移山》观后感700

关键词: 公木,先生,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公木先生观后感目录

公木的介绍

作文观动漫《愚公移山》观后感700

公木的个人经历

公木先生,原名周炳耀,是台湾的作家、艺术家和电影人。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多个领域。其中,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改编成电影后大获成功,成为了台湾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公木先生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青春、爱情、成长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除了文学作品,公木先生还涉足电影、音乐等领域,展现了他的多重才华和艺术追求。

总的来说,公木先生是一位充满才华和创意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经典之作。"。

公木的介绍

公木,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

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河北正定中学毕业。

他秉赋聪颖,正直好学,家庭和学校给了他良好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这条大道上的奋进者。

1928年后,公木进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办刊物、搞暴动,又加入左联,所以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入狱。

公木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

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

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

李曾主编《部队文艺》等,源源不断地在各地诗文报刊上发表诗作及论文等。

鲁迅的文学学风和蒋光慈等人的诗作成为他一生奋斗学习的楷模。

公木的诗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又如黄河之涛一泻千里而一发不可收停。

他以清新、质朴的格调热情歌颂农民的觉醒,广大群众获得解放的兴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不仅如此,他还在培养一代新人的路途上呕心沥血,当今一代新诗人邵燕祥、张志民、流沙河、未央、雁翼等都尊敬地称公木为老师。

应该说公木为年青人留下了很多很多。

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

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着一代八路军战士,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为人民建功立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举世闻名的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这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都证明了他在创作问题上的宽厚胸怀。

公木又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公木原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公木现在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兼中文系主任,吉林社会科学院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吉林社会科学联合副主席兼语文协会主席,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暨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等职务。

如今,84岁龄的他依然思想非常活跃,精力旺盛。

在他的倡议下,又组起了《中国诗歌简史》编委会,他团结了一批人,立志要填补中国诗史的空白。

公木堪称是应用生命写诗的人,老诗人的心里燃烧着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

作文观动漫《愚公移山》观后感700

《愚公移山》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后,感受很多。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的是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进出的道路,于是愚公下决心要搬走它们,他不顾别人的嘲笑,每天带着他的子孙去挖山,最后感动了上苍,上苍派人帮他移走了这两座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都可以克服,一个人的梦想必须靠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才能完成...

公木的个人经历

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甫,又名张松如,笔名公木、龚棘木、席外恩、四名、魂玉等。

公木1910年夏出生于直隶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北孟家庄村。

他先后考入直隶正定省立第七中学(即现河北正定中学)、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国文系。

1930年1月公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冬,公木与同学一起拜访了在北平探亲的鲁迅先生,聆听了教诲。

并为他们正准备筹办的《文学杂志》向鲁迅先生组稿,鲁迅对他们的《文学杂志》给予了支持和指导,并为创刊号写了一篇新作《听梦说》。

学生时代,公木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因搞暴动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

1933年至1937年,公木先后在山东滋阳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和河北正定中学任教。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经林伯渠同志介绍奔赴晋绥前线,参加由程子华任司令员的敌后游击队,任宣传股长,开始用“公木”笔名。

1938年8月,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秋,公木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时,与同科的朝鲜籍音乐指导郑律成一起,两人决定合作谱写一部由八首歌曲组成的《八路军大和唱》。

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冲锋陷阵的号角,那威武雄壮的队伍,使诗人的灵感之火化作撼人心魄的诗句。

公木带着激情,一气呵成,写出了《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炮兵歌》、《骑兵歌》、《军民一家》等八首歌的歌词。

《八路军进行曲》坚毅豪迈,热情奔放,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有着一往无前,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革命气概。

同年冬,这首歌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油印出版,首演于延安中央大礼堂。

1940年该歌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深受喜爱,成为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

1941年8月,该歌获延安五四青年奖金委员会评定的音乐类甲等奖。

解放战争中,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9年此曲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曲目。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歌词,刊于《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

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1年5月公木调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室任主任,1942年9月调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公木参加文艺工作团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被任命为本溪市委宣传部长。

1946年1月,公木参加筹办东北公学任党委书记、教育长。

1947年4月成立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公木任院长。

全国解放后,公木曾在鞍钢教育处任处长。

1954年10月调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任副所长、所长,在此期间代表作协赴匈牙利、罗马尼亚交流访问。

1958年公木被错划“右派”,并被开除党籍,安排到吉林图书馆任馆员。

1962年,公木被分配到吉林大学中文系当教员,他开始转入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公木的冤案得以昭雪,恢复了党籍。

他先后担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副校长,吉林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暨文学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暨吉林分会主席、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1998年10月30日公木病逝于吉林长春。

如今,公木先生的塑像矗立在吉林大学的校园内;公木安葬于河北省辛集市烈士陵园。

3363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