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上集观后感(观看家风纪录片心得体会)

裔寄蓉0 分享 时间:
家风上集观后感(观看家风纪录片心得体会)

《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曾仕强教授的这本《家风》是通过华夏传统文化来讲解,副标题中有两个定语,分别在两个角度上限定了文章的内容。“遗失的”表明目前已经少能见到,所以文中的许多观点,虽然来自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在目前主流的传播中已近乎消逝。“优秀”表明文章中宣导的观念是经去粕存精筛选后的内容,看来曾教授也认为传统文化中精芜并存,需要博古通今的学者引导我们则其善者而从。这是我读完本书后,回头再品味标题的严谨而总结的心得,是为记。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结构遵循古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中华文化讲家国同源,家风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家”是传承文化的最小单位,因为小所以可以抗击风险,经历磨难而不灭,家是承担繁衍意义的组成,将文化的传承搭载在生命的传承上,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先贤选择了路径,当我们接过接力棒的时候,要看懂自身的使命,严格自律,尽量完整地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书中讲家风传承,第一步,对自己要有根本的规矩、知进退、不服输、适可而止,且懂得隐藏,先把自己修好,再谈其他。第二步,夫妇和顺、各司其职,生活第一。第三步,百善孝为先。敬爱父母、学习父母、相信父母,通过敬畏祖先福德来身教子女,对子女教导而不伤害。至于教育下一代的“方法”,答案是并没有。书中将这三步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对于子女教导只是顺带的,说教毫无用处,身教是唯一的途径。

唯独有一件事情,是要慎重来对子女说的,婚恋观。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子女面对婚姻之前要教授家族的家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选择家风可以共同传承的家族来结合,确保家族兴旺,基业长青。读到这一段,我是真的感受到“遗失的”部分了。从这个点切入,重振华夏家风的时间,不过二十年。

本书的后几章,讲的是生活技能培养。技能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要培养。看得见的技能有勤劳、负责、节俭、认真。最可贵的是看不见的习惯,第一,凭良心,第二,敢认错。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有力量。

末尾处曾教授讲“做人要有弹性”,做人做学问都不可僵化,不执着于一定要怎么样才可以。不断地适应,根据环境调整,这是我认为读完本书后领悟到的中华文化精髓——“易”,也是我认为本书中最玄妙的部分,读起来却并不长。在这里卖个关子,建议感兴趣的朋友们建议阅读全文。

家风读后感400字左右

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这句话深深在我心里,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岁的一天,一个叔叔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玩了许久,叔叔便把她拉着走了.在家里的沙发上,一个玉像项链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装看电视,一只手拿着遥控板,另一只手却一直往后面拿项链.摸到项链后我就马上往房间跑,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在吃晚饭的我,虽然脸上平静,但心中却忐忑不安.爸爸和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复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首先把碗“砰”地一声放在桌子上,大声喊道:“马上把项链拿来!”我被爸爸的怒吼吓哭了,连忙跑进家里拿了出来.妈妈拿过项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论是在哪里捡的也要还给东西的主人,不然主人会担心,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把项链还给了那个小女孩,她连声道谢,那位叔叔也对我赞不绝口,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观看家风纪录片心得体会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 《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离娄下》 )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 ,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 “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 、“圣人可学可至” 、 “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家风家道传承的观后感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 文化 风格。家教家风家训心得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家教家风家训心得感悟,欢迎查阅!

家教家风家训心得感悟1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 对子 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 儿童 成长的好摇篮。

12862537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