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2)
推荐文章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7】
“爸爸,多休息,我们走了,再见,你开完会以后来找我们,我们在华清池等着你,写给爸爸……”在邱军的办公桌玻璃台下压着一张平整的小纸条,是他的女儿用稚嫩的笔迹写的一段留言。
在妻子眼中,邱军总是在工作、出差。结婚10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就连女儿出生,邱军都没能守候在妻子身边。到华池后,邱军更忙了,有时候连约着打一次视频电话都要一推再推。
在女儿眼中,爸爸无所不能,小小的她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放假来到华池县,看看爸爸和他工作的地方。而那段时间,也是邱军为数不多享受亲情的时刻。2020年6月,邱军的儿子出生,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感恩眷顾,好字凑齐;感谢亲朋好友,特报喜讯。初次见面,百看不厌;寒来暑往,来日方长;惟愿平安快乐,加油少年,奔跑吧,后浪!”这是近两年,邱军在朋友圈发的唯一一条与工作无关的微信。儿子出生,他也仅请了一周假,来去匆匆。翻看邱军的微信朋友圈,两年来共发布动态65条,其中64条是关于扶贫的。“作为妻子,我不想你去;但扶贫是事业,也是责任,我得支持你去。”邱军即将远赴千里之外的华池县任职时,妻子对他说。
“平时他很少对我们说家里的事,特别是二宝出生后,他一共只见过孩子两面。当时我还想着我们这个领导还是‘心硬’,只要工作,不管家庭。”魏建飞告诉记者,直到有一次,他看见邱军在休息时拿着手机反复翻看着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边看边笑。“领导,想家人了就打个视频电话吧,和家里人好好聊聊。”邱军回道:“不了,太晚了,他们应该睡了,不打扰他们休息。”
邱军不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他有一手不错的厨艺,一有空闲总是自己做饭吃。2020年11月17日上午,邱军突感身体不适,送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型。随着病情的加重,他说不出话来,就用颤颤巍巍的手写道:“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
“我跟着邱军蹭了好多次饭,他的手艺真不错。就在他生病不久前,我还吃过,真香!只可惜,再吃不上了……”回忆往事,魏建飞泪如雨下。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8】
在中国化工集团的同事眼里,他是块头大、嗓门也大的“大邱”。无论在新疆大黄山还是内蒙古康乃尔,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工程现场总能听到“大邱”洪亮的嗓音,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工作。
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百姓眼里,他是“不是华池人、胜似华池人”的亲人。争取项目、直播带货、入户解难……这位挂职副县长不是个摆架子的“大官儿”,倒像个踏实肯干的乡亲。
他是邱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青年干部。在华池挂职副县长的两年间,他辞家别亲、舍身忘我,把一腔热血献给了老区群众,助力华池县2019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而他,也把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永远留在了华池。2021年1月8日下午,因抢救无效,邱军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亲人,年仅39岁。
“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
1981年,邱军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他考入安徽建筑大学,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邱军入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的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成为东华公司项目管理部副主任。
2018年12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37岁的邱军主动请缨来到华池县。彼时的华池,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还是甘肃省1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贫困发生率26%。
从八皖大地到黄土高原,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亲人朋友,面对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邱军却没想过退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
华池的一草一木,见证着邱军服务乡村的信念。刚到华池的那些日子,邱军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里,只为摸清把准贫困现状。每到一个乡镇,他都要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每到一个村子,他都要看住房、看饮水、看产业发展;每到农户家里,他都要问收入、问教育、问医疗、问困难。
若是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很多时候吃完早餐,吃下一顿饭已是夜幕降临。白皙的脸被晒黑了,嘴上干起了一层又一层皮,衣服上经常沾着土,黑皮鞋到了晚上就变成了“灰皮鞋”……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走访调研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手里的扶贫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他还学会了华池方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邱军不仅掌握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还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9】
“走遍全镇1310户贫困户,与群众结成了‘亲戚’”
位于华池县南部的城壕镇,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里山大沟深,产业单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贫困人口1310户5243人,贫困发生率41%。
但这样一块看似贫瘠的土地里,邱军硬是看到了希望。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论证,邱军认为城壕镇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优质的水源和空气,十分适合发展奶牛饲养产业。
于是,邱军主动请战包抓,他要带着群众发一笔“牛财”。
他利用央企帮扶资金作补贴,确定了“企带户养”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乡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动员160多户群众养殖奶牛800多头。为解决养牛群众的后顾之忧,他对接正大集团,让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构建起抱团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牛产业”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只发“牛财”不够,邱军还想让这里的“荒山”变“金山”。邱军积极协调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资建设钢架大棚,实施沙棘扦插苗培育,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配套棚灌设备钢架大棚62座,项目育沙棘苗620万株,实现44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15000元以上。
“邱县长这两年到城壕镇调研脱贫攻坚52次,走遍了全镇1310户贫困户,真正与广大群众结成了‘亲戚’。群众只要听说邱县长来到城壕,总是争相邀请他‘串亲戚’‘唠家常’。”城壕镇党委书记李伟说。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0】
“他对群众很大方,就是对自己抠。”认识邱军3年来,华池县政府干部魏建飞这样评价自己这位朋友。
在华池,许多群众都深深地记着邱军的慷慨帮助。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王文正记得,儿子王志彤时常收到邱军嘱托妻子从安徽寄来的衣服、文具和玩具。南梁镇高台村的刘玉金记得,自己女儿读高三时一度心理压力很大,邱军经常来进行心理疏导,女儿上大学前还特意来看望,送了一部手机和一个行李箱。被帮扶户燕丽记得,一次邱军看到自己家里的电饭锅太老旧,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还亲自送了过来。
“每次买了东西,邱县长都亲自送过来。”王文正说,“一个大城市来的人,一个副县长,一点不嫌农村人,没有一点架子。”只有魏建飞知道,这位对群众大方的副县长,却把自己喜欢的皮鞋保存在手机相册里,一直不舍得买。脚上的皮鞋穿坏了,也只是花了10元钱,将开胶的鞋底扎了一圈。
2020年10月23日,邱军一大早就带着同事给深山里的孩子送去羽绒服和保温杯,随后走访调研,一直忙到天擦黑。回到乡镇吃饭时,邱军接到母亲打来的视频电话,问儿子生日怎么过的,这时大家才知道,这天是邱军39岁生日。当天,吃着师傅赶制出来的长寿面,邱军动情地说:“在家里有母亲念着,在华池有同志们想着,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而这,也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在距离挂职期满的最后40天里,邱军病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邱军惦念的依然是工作。在重症监护室中,他曾用发抖的手写下:把我写的自评报告交给集团,工作总结的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对明年资金使用要有个大概规划,县上要加强与中国化学沟通,做好老百姓的动员……
邱军不幸病逝后,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央企楷模”“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他在扶贫一线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激励了许多人,就如网友“大李”写道:“他把生命献给了异乡的人民和土地。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党员。”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1】
2021年1月15日,邱军去世后的第8天。年轻的妻子,瘦了一圈,头发白了一大半。年迈的母亲,欲哭无泪,悲恸到无法下地。而90多岁的奶奶,还在安徽老家,等着孙子回家过年。
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到华池县挂职副县长。2年来,他实施奶牛养殖、沙棘育苗,紧抓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2019年华池县整县脱贫,邱军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然而,就在2年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邱军却病倒了。2021年1月8日,在重症监护室,经过50余天的抢救后,邱军永远地走了,带着他对华池县的眷恋,带着华池县干部群众对他的不舍,永远地走了。
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
2018年12月,邱军主动请缨,经过集团选拔,来到甘肃省华池县,挂职副县长。“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邱军曾在日记中写道。
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干旱缺水、资源匮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贫困发生率26%。直到2019年前,还戴着“穷帽子”。“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邱军曾对同事说,他相信只要发扬好“南梁精神”, 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
纵横的墚峁,将华池县“切”得七零八落。不少自然村,藏于大山,隐于沟壑。“邱县长天麻麻亮出发,夜幕四合才返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记得,初来华池,邱军水土不服,却工作忙不停,嘴唇皲裂、起皮,带血的口子,迟迟难愈合。一个多月,邱军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不仅理清了思路,而且还学会了当地方言,成了地道华池人。
几番走访,数次调研,邱军打算在城壕镇发展奶牛饲养。想法说出,一片质疑。镇上人评说镇上事,既没养殖经验,也无启动资金,“不切实际,纯属空想。”邱军先不争辩,只是埋头干。他利用央企帮扶资金,作为政策补贴,并引进养殖企业,对接销售市场,打通上下游。“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群众没了后顾之忧。”华池县扶贫办干部闫育刚说,“牛”生意赶上了好时候,当年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0年,邱军多方筹措资金,在城壕镇新建了一座肉牛养殖场。“牛”生意再升级,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托管代养,农民变“股民”,年底能分红,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2021时代楷模邱军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