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2)

关键词: 精准扶贫个人事迹,精准扶贫事迹,精准扶贫
泽璇0 分享 时间:

整合资源优势团结协作致富

初显成效的__村民渐渐有了主动脱贫的意识,把心底渴望致富的梦想交付给当家作主的郑支书。__属于黄泥地质,茶叶清香可口,采摘的新鲜茶草深受周边茶商青睐,前来收购鲜茶草的商贩络绎不绝,如何将自己的资源优势深加工?如何把闲散的资源整合以来,拧成一股绳赢得更大的收益?郑支书召集__村两委商讨方案,决定新建高山茶厂,并以辖区内鹰棵岩命名注册商标,并率先成立《__茶叶专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工厂,他深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力,高薪聘请制茶专家坐镇指导,从鲜茶采摘到杀青制作,从茶叶出锅到产品包装,他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鹰棵岩的品牌多次在全省“信鸽杯”、“鄂茶杯”等茶叶比赛中获金奖,产品畅销武汉、合肥、上海等大中城市。如今的__村民,仅茶叶一项每年就能达到人均2000元的纯收,特别是种茶大户__,每年出售鲜茶和茶叶合作社的分红共计两万多元,种植药材收入一万多元,红灯笼辣椒收入三千多元,难怪__常常自愧说:“当初郑支书让我改粮种茶,我是_无奈才种的,晓得收益这么好,真该多种几亩啊”

致力精准扶贫永远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的惠民春风温煦中华大地,__村也同样在这场润物无声的雨露中笑逐颜开。借助高山气候条件和村民传统腌制工艺,__的红灯笼辣椒产业如火如荼的扩大种植规模,面积增加到180亩,产值超过25吨,郑支书以村委会为依托带领166户参股注册《__自强互助脱贫种植专业合作社》,口感香辣、包装精美的红灯笼事业分别以产地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于一体,订单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__乘上英山全域旅游的快车,郑支书领着__人探寻渔阳河的传说,揭开渔阳河的神秘面纱,有序开发集高山瀑布、河谷探险、高山滑水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着眼__村森林覆盖面积广,经英山县商务局牵线引进适合高山种植的山桐子项目也落地生根,全村一期栽种山桐子700亩,山桐梓具有绿化环境,花期观赏,经济效益,水土保持等四大优势,待到桐花烂漫时,挂果收益必然来。

放眼望去,如今的__村组公路全部硬化,家家户户洋楼挺立,庭院错落有致,郑支书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没有停歇,他把目光锁定富足的小康生活,全心全意致力小康村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精准扶贫事迹材料4

“卸甲二十载,宗旨本色在。努力争朝夕,人老志不移。”这就是县委办公室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陈__同志20余年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抓学习,退休不褪色

“春蚕至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学习进步争上游”,这就是他的人生坐标。在退休后20余年的生活中,他始终持续党员的先进性,每次政治学习提前到场,认真学习,用心发言,主动担当群众的政策宣传员。在自学中,他以学习为动力,指引自己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每一天都要看报、看新闻联播、写日记。20余年来,共写日记4本361篇,记载先进人物事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热点、新农村变化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一个个鲜活的事迹鼓励着我,成为我一切动力的加油站,促使我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把事做好”。在学时事、学保健、学养生中,他先后为《远安改革开放二十年》、《三线建设在远安》等文献撰写超多稿件,《根雕与健康》、《预防老年人跌倒》、《怎样开展老年书画活动》、《我退休后的十年生活总结》等优秀文章被编入市老体协健康文集。

树形象,离岗不离责

“莫到桑榆玩,为霞尚漫天”。从他退休的第一天起,他就向党组织承诺:退而不休,无条件服从组织需要,为远安发展做贡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作为县委办公室离退休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向党支部递交了承诺书,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真心为群众服务,无职而有责、无位而有为。他在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中写道,“岁半百役三十,政绩沧海一粟。后生涯鞠尽瘁,为党再添光辉”。“人活八十不稀罕,党的号召继续干。干事淡泊名和利,康乐百岁伴我行”。在担任县委办公室老体协主席期间,为了不让这些老同志闷在家里,为使老同志的身心更健康、精神状态更好,他充分发挥自己爱好书法、绘画、根雕、摄影等特长,以县委办公室老体协为平台,广泛培养大家的兴趣爱好,指导他们掌握各种技巧。他把这批老同志带动起来,带领他们到县新农村建设试点马渡河村,在平头山、云盘岭万亩柑橘建设基地摄影,看老百姓的雄心壮志、开山致富的精神,让他们从封闭的小房间里走出来,在群众活动中分享快乐,激发情怀。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同志如今已不再满足于“晚年惟静好,万事不关心”的无为休养,纷纷投入到乐有所为的幸福晚年生活。在老干部建言献策活动中,他提出

的“发展土蜂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开发乡村景点,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古树保护”、“制止乱挖河沙”等推荐,得到县委领导高度评价,并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

献余热,人老心不老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从原县委办公室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又走上了县关工委“五老教育员”岗位。在支部会上他承诺:“下一代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必须要为他们做点实事”。他用两年时间,收集不同时期照片1886幅,并配5万余字说明,修改装订《聚焦远安》相册,在中小学学生中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与宣讲,鼓励他们珍惜生活、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为青少年带给宝贵的精神食粮。虽然人老了,但是人老智多,树老根新,他仍然对党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我将仍然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力争干好,因为我是党的人了,要把一生交给党。”在老干部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他用心带头,认真履责,在帮忙困难群众中,主动捐款20350元,成为县委办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一面旗帜。

精准扶贫事迹材料5

74岁的何__老人是一名中共党员,居住在长沙市老干局宿舍,系市总工会退休干部,是一位热心、热情、热忱的老人。退休后,一向不忘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为居民群众,为党和政府的事业尽自己的'尽力。

说起何__老人,市老干局宿舍4栋的居民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是我们的老栋长;市老干局宿舍的4位栋长会告诉你——是我们的领头人;社区会如此评价——是我们的好组长,是社区与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何老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着周围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的建设。

藩后街社区自成立起就一向将礼貌社区的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多次栋组长会议上,都作为一项议程进行探讨。作为栋组长的何老理会这种意图,用心引导居民参与礼貌社区的建立,自己更是走在建立的潮头。

礼貌社区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绿化方面小到一花一草的种植,硬件建设到宣传一条街的打造,何老都走在参与队伍的最前头。由于整体建设的安排,社区的绿化工程没有赶上最佳时期,正当炎炎

夏日,为了使绿化的成果能保证质量,何老对花、树品种的选取栽培的方式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了使刚栽的树苗能够成活,何老每一天常领着10余位组栋长一道浇水施肥,烈日下汗水浸湿衣背,可脸上却是一脸怜惜和幸福的表情。居民群众都发出感叹,这么恶劣的天气,绿化成活率这么高,真是难得。

对于居民群众,她扶危济困,关心他人疾苦,她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心声。周围群众谁家有个难事,何老伸出援手,义无反顾。蔡锷中路宁时若家,夫妻俩都没有工作,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生活困难,何老得知后,与宁家结成“一帮一”帮扶对,给她家给予了极大的帮忙,生活物质、小孩的零食和衣物,何老都经常送上门。她经常说小孩不上幼儿园也不能不学习,何老买来儿童读物教其小孩识字,把她当亲孙女一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难的局面,何老向社区反映,经过多方努力,为宁时若其夫陈强找了一份工作,生活状况明显好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时不忘党和政府的委托,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姿态。在芙蓉区第三届人大代表选举期间,她用心配合社区的宣传工作,向居民群众宣传选举的好处,并一家一户的上门通知在选举日去选举大会上投票。在选举大会上,她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齐维护了选举的秩序,让每个选民都为自己心中的人大代表投上了神圣的一票,选举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政府,是一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党员。


10533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