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优秀范文(2)

关键词: 白衣天使感人事迹,白衣天使突出感人事迹,白衣天使个人感人事迹
天文0 分享 时间:

接到电话,黎清翠立即从床上翻身起来,没有了任何睡意,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患者,问清了患者所处位置,最终在患者家顶楼找到了她,______告诉她:“腹壁上的肠造口让她疼痛难忍,不愿意再继续生活下去了。”黎清翠耐心劝导,说到她那还在读初中的儿子,讲到她那不离不弃的丈夫……经过一番劝说,患者瘫软在了地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这时的黎清翠,才松了一口气。

安抚好患者情绪后,她为______进行了造口周围并发症的处理,清洗过程中,不断有粪便往外溢出,溅在了黎清翠的裤子上,但她没有怕脏嫌臭,直到换上新的造口袋。闻讯赶来的______丈夫了解情况后,把一个包有500元钱的红包塞在她手里,被黎清翠婉言谢绝了。

之后,黎清翠每天打电话询问患者情况,为其讲解注意事项,并隔三差五到患者家进行造口护理,在她精心护理下,造口周围皮肤浸渍得到了愈合。

“她是轻生女的暖心妹妹。患者家属为了感谢她,特地订制了锦旗。从家属的笑容里大家看到了黎清翠为护理事业的付出和奉献。”护士候婷说。

护士长龙雪:

她是幼小患者的知心妈妈

2015年6月30日晚上8点左右,县城滨江路一栋楼房,突发天然气燃爆事件。当时,黎清翠正在为5岁的女儿洗澡,接到电话后,她只好把女儿交给丈夫,迅速赶往医院。当她来到科室,看到连续不断送来的病人,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地安排着每一项护理工作。

“护士长,这小孩不愿意让我们检查,也不配合治疗。”一名护士焦急地呼喊着。黎清翠来到小男孩的床边,孩子看上去和她女儿一般大,被燃气烧焦约三分之二的小脸蛋,已看不清面容,暴露的四肢也被玻璃碎渣伤得血迹斑斑。“小孩的家属呢?”她心疼地问道。原来孩子的父母也受了伤,病情危重,孩子是120送来的。

小男孩没有哭闹,只是从他的一双大眼睛里透着恐惧、带着害怕,抗拒医生和护士为他治疗。“我明白此时的小男孩最需要的是引导、关怀。”护士长龙雪说,见状,黎清翠主动上前耐心地劝说开导,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最终小男孩勇敢地伸出了小手,黎清翠凭着“一针准”的硬功夫抽了血,输了液,避免了因穿刺失误再次带给小孩痛苦。

管床医生马上就要为小男孩清理受伤创面了,一走进换药室,小男孩看见医生手里的钳子、剪刀,便呜呜地哭出来了,哭声痛到了黎清翠的心里,她便亲切对孩子说:“宝贝儿,不哭,你是最勇敢的,叔叔只是帮你把脏东西洗掉啊……”好似小男孩就听她的话,整个清创过程,孩子都显得那么勇敢。回到病房后,黎清翠一直在病房抱着小孩,为他哼着摇篮曲直到天亮,而她自己却整晚没有合眼。

“她是幼小患者的知心妈妈。出院那天,小男孩哭了,并不是因为伤痛,而是舍不得口口声声喊的‘黎妈妈’。”护士长龙雪说。

医生谢俊华:

她是高龄患者的亲孙女

周大爷是一名70岁高龄的直肠患者,术后发生肠瘘,营养缺乏,患者家住农村,经济短缺,无法熬制营养汤料。黎清翠看在眼里,全然不顾工作的劳累,每天早上天未亮就匆匆起床,为患者熬制营养鸡汤,带到患者面前,并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当周大爷知道护士长为了他竟能如此付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黎清翠正在办公室忙着,却听见“医生快来,我老头子怎么不说话”,她立马跑到病房,原来是一位92岁高龄的大面积ⅱ度烫伤患者丧失了意识,呼之不应,家属非常着急。黎清翠呼救后,迅速为患者摆好体位,实施心肺复苏,患者脸上及全身都涂有美宝湿润烧伤膏,全身的油剂和烫伤膏的药味,她全然不顾,直接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最终患者总算是抢救过来了。

“她是高龄患者的亲孙女。患者家属握着她的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黎清翠只觉得是她职责份内的事,立马又忙其他事情去了。”医生谢俊华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黎清翠2010年至2016年先后被县人民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2014年担任科室副护士长,2015年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格证书……

“成绩已经过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采访结束,黎清翠告诉记者,她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做一支普通的蜡烛,不断燃烧自己,用光和热温暖更多需要她关爱的人。

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优秀范文5

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为病人把脉开方,14年如一日;有这样一位青年,她在病痛和死亡的阴影下,坚持工作、无私奉献。

2月2日,上海市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岁的医生在她母亲怀里安详地走完了短短的人生旅程。人们惊讶,在她羸弱残疾的身躯里,蕴含着如此坚韧的精神,包含着这样伟大的博爱。人们流着泪思念“人民的好医生”。

爱己及人,生命的烛火为病人燃烧

小小的诊室、简朴的木桌,一盆绿色的仙人掌,墙壁上挂满了鲜红的锦旗——这是最留恋、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患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从小就折磨着她,使她由脊椎弯曲、行走不便,发展成大半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她希望学医治愈自己。1988年,她以高分入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社区成为一名中医。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心看病,攻读古文、医书,自学英文,潜心摸索,在治疗胆囊炎、胆道结石等方面颇有造诣。

用自己的医术和微笑,治愈并温暖了无数的病人。细致、耐心,许多人将她当作“终身医生”。外区的病人远道赶来,她的诊室外总等着众多患者。14年来,她接诊了约23万人次的患者,最多的一天达118人次。即便是年末最后一天上班,她还看了34个病人,开出了20来张处方。

“有病就找陈医生。”已经习惯向“汇报”身体状况的林国强哽咽着说:“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知情人、知心人和高尚的人呢?”钱有玉老人则说:“陈医生的方子便宜又管用。”

坚持辨证施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为患者节约费用,医院曾经做过统计,她开出的方子平均药价只有五六十元。

最后的日子,她选择这样度过

做过3次大手术。早在,专家就预计她只有5年的生命。知道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她没有消沉、抱怨,把忧伤埋在心里。去年3月起,病魔开始加速摧残的身体,家人和单位都劝她休息。她对妈妈说:“我的时间不多了,你让我多看几个病人吧。”病痛袭来,她也会恐惧,“妈妈,我浑身疼得像刀割一样。”妈妈逼她休息,她说:“我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了能让接替自己的医生对病人病情治疗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用无力的手,颤抖着把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详细地写在医保卡上,每个病人都要写上五六十字。最后一天,发现眼睛已经不能聚光,开方的右手也握不了笔了,她让母亲代为请辞:“再坚持上班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了。”

从的家到医院,记者走了不到8分钟。从医院门口走到二楼的诊室,也就20多级台阶。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为上班做准备,由父亲用自行车推送去医院。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她已经无力再挪上楼梯,得让父亲背到座位上;厕所在三楼,为了省下时间看病和避免尴尬,她长时间和病人说话,却不喝一口水;她用左手支撑着严重歪斜的身体,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最后在家的日子只有34天。她的父亲陈介亮说:“海新最爱听交响乐,那些天她总平静地伴着音乐看书。女儿早有安排,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临终时,妈妈哭着请医生用“狠药”。海新却制止了:“我得的这个病很罕见、很痛苦,应该把病灶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要用药糟蹋了。”

她是虽死犹生的天使

“我的病无药可医,生命注定短暂,所以多做一点工作我的生命价值也就更大一点。”行医,是活着的价值,为病人工作,是她快乐的源泉。她走后,许多听到消息的患者赶到医院和她的家中,祭奠这位“驼背的好医生”;她家的电话一次次响起,电话那头是唏嘘哭泣:“到那里再去找这样贴心贴肺的医生啊!”

同事们泪如雨下。同组的黄杏娟医生说:“海新没有豪言壮语,她的心里只有病人。”“我们都知道一线的医生有多忙、有多累,还会遭遇病人不理解,有的同学改行去销售药品。”大学同学、上海曙光医院黄学菁医生说:“海新是那样不容易,我们会更努力。”如今,学习已经成为上海14万名医务人员的心声。

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她遗物中最多的是医书和音乐光盘。她生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动手编写了“我的临床验方”准备和同事们交流分享,却没有等到那一天。她还有心愿未了:没有时间陪父母看看东海大桥和滨江夜景。

新落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阳光的位置放着一张特殊的椅子,这是医院特意为留的;在的家里,她的照片被鲜花围绕着,照片上的海新微笑着,在人们心中,永远有她的位置……


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榜样观后感范文5篇800字

2021榜样5观后感心得体会十篇

榜样5观后感1000字5篇

《榜样5》个人感言心得体会范文5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榜样5》观后感心得感想范文10篇

2021观看榜样5心得体会5篇

《榜样》观影心得体会作文10篇

最美医生观后感作文500字5篇

2021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个人心得体会10篇

105596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