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森先进事迹5篇(2)

关键词: 李林森先进事迹,李林森事迹,李林森
泽璇0 分享 时间:

因为太操劳,术后半年,李林森就出现肝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反应,手指、脚趾关节开裂,拿东西、走路钻心地痛。他赶到重庆大坪医院复查治疗,刚到第一天,就接到万源市委的电话通知,第二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他想都没想,拔掉针头就要出院。主治医生对他说:“你哪里是来治病的,简直是把生命当儿戏!”“医生,这个会关系到我们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工作,我必须回去!”丢下这句话,他连夜坐车颠簸400多公里,赶回万源。

2011年4月,病情恶化的李林森被家人强行送到重庆进行治疗。经诊断,李林森不仅患有肝癌,还同时患上了肺癌,并且同样已经是晚期了!

“对不起,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先进个人事迹2011年4月20日中午,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收到李林森发来的短信。与李林森共事多年的王成军,赶到李林森病床前,抓着他的手,泣不成声:“你居然瞒我这么久啊!”

2011年4月28日,医院正式发出了李林森病危通知书。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李林森最喜欢听来看望他的人说工作上的事。很长一段时间,他病床前还摆着笔记本电脑,以便随时审阅文件。妻子向琪说,“工作最能让他兴奋。”

2011年7月31日,李林森走了。42年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忠诚与坚韧让他的生命变得更有高度和宽度;他的精神,在大巴山深处熠熠生辉。

李林森先进事迹4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

万源,这个曾经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至今仍是国定贫困县。贫穷与落后,不仅刺痛着60万老区人“摘穷帽”的渴盼,也迟滞了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步子。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刚一上任,李林森便下决心“有所改变”。

翻山越岭,一路颠簸。花了两个多月,李林森跑遍全市52个乡镇的村村寨寨。干部有何长短,发展瓶颈在哪,心里有了底。

所以,当2007年达州市委把村党组织换届试点的任务交给万源时,李林森一点不憷。这个曾在3个乡镇当过主官、成功收拾过“烂摊子”的新部长,精选8个不同层次的村落搞起了试点。

“一些村级班子受家族势力、宗派势力等影响,作用发挥有限;同时,很多能人在外,上级组织又很难发现新的优秀人才……”李林森把脉问诊,梳理成因。

在旧院镇红岩村,他的判断得到证实。这个受两大家族势力影响的村落,不光班子老化,还长期不团结,“各选各的人、各吹各的调”,在外的能人都不愿回来主事。

这样的村子在万源颇为典型——怎么办?

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李林森逐渐聚焦“发扬民主”这个“法宝”——“四评村官”应运而生。

所谓“四评”,就是让想干事的人先“自我荐评”,村民们再“集体相评”,提出村干部参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满意人选。经“组织考评”后,参选者须在全村老少面前发表“施政演讲”、“公开竞评”,由村民差额票决,选出最满意的村干部后备人选。

40岁的庞大兵便是个见证者。这个红岩村的能人,一直埋头经商,不问村务。“四评村官”试水,他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和几个乡邻一道,站出来了。

“原以为上面早就内定了,没想到自己真的成了。”显然,庞大兵的“施政纲领”打动了多数村民,最后脱颖而出,荣膺新任党支部书记,“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帮结派,凭本事竞争,靠民意当选,大家服。”投票那天,李林森一直坐在台下,现场观摩,击掌加油。

“四评”一出,气象一新。万源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一下子低了19岁,文化程度大幅提升。这一“草根民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更让李林森没想到的是,这堂生动的党内基层民主“实践课”还被高层首肯,推广至全省、全国……

“在万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能创新探索出‘四评村官’这一在全国叫得响的经验,难能可贵。”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感慨。

习惯优秀、追求卓越,李林森不会做“太平官”。

一次全市大会,十几个市级机关、乡镇负责人居然竞相打起了瞌睡,这一幕被电视记者拍个正着。

如何解决干部日常监管中“法规条例管不着、规章制度管不了、领导干部管不到”的问题?市委点名让李林森破题。

李林森也不含糊,不久就搞出一项“发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

这个特殊的档案厉害之处在于,倘若干部出现无故迟到早退、不孝敬父母等不端小节,将被记录在案,并跟干部考核、交流、表彰、使用等直接挂钩。

小节也能影响“乌纱帽”!这在四川又开先河。“利刃”高悬,失德干部心存忌惮,会场打瞌睡之类歪风,一去不返。

人才难进、人才难留,党管人才,组织部长首当其冲。

“一个人视野有限,人才要靠大家一块找。”每遇市领导下乡回来,李林森总爱问上一句:“发现好苗子没?”

原来光感觉万源缺人才,但2007年底一次翻阅干部花名册时,李林森才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3人,部门局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正科级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事业后继乏人!

李林森急了,迅速向万源市委提议并报告上级组织部门:贫困革命老区,发展的希望在人才,干部的活力在青年,要抓紧研究对策、不拘一格引人才。

“千名大学生进万源”,便是这一背景下的成功探索。2009年,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李林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贫困山区招才引智的好机会,脑海里早就构思的大规模引才计划可能很快就能实现。

那阵子,李林森频频现身四川、重庆等地高校,宣讲特殊政策,卖力“推销”万源。只要大学生有意愿,多累他都亲自谈。

一“仗”打下来,当年投奔万源的大学生高达800多人,还批量引进了十几名研究生,引才总数相当于万源过去8年的总和,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

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五议”社区班子,_社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经过李林森这一把把“创新之火”持续加温,万源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连续3年各项指标稳居第一方阵。

李林森先进事迹5

2006年2月,在四川省宣汉县“9?5”抗洪救灾“火线”提拔起来的宣汉县副县长兼五宝镇党委书记李林森调任万源市副市长,11月转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去万源赴任的那天下午,李林森本想悄悄离开五宝,让来接他的朋友把车停在场镇边上的汽车站,自己再从镇政府走小路去车站,途中还是被人发现了。乡亲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按当地传统,大家给他送来热水瓶、搪瓷茶杯和踏花被。李林森与乡亲们一一握手道别,近3公里长的街道,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看着满街依依不舍、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李林森眼含热泪,婉言谢绝了乡亲们送来的纪念品。

回龙村村民覃有松等人把踏花被“扔”在车上掉头就走了。覃有松动情地说:“洪灾过后,李书记为了我们早点搬进新房,天天上工地来看进度,协调建房材料和工人,他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后来,李林森还是把这些踏花被分送给了镇上的困难群众。

2004年9月5日,持续特大暴雨洪灾导致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位于前河上游的五宝镇数万群众面临着奔涌洪水围困的险境。

“共产党员,请跟我上!”灾情发生后,时任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火速组织9个应急分队,分赴8个村、1个居委会,冒着生命危险紧急转移群众。经过10多个小时的生命大搜救,两万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全镇无一人伤亡。

洪水未退,公路被淹。此后数日,五宝场镇完全成了一座孤岛,外面的援助进不来,两万多人失去家园,所有生活物资全被洪水浸泡,交通中断、信息中断、电力中断……除了一身衣服,许多群众什么都没有了。

“绝不能让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在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面前,李林森沉着应对,昼夜奋战。由于长时间劳累,他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9月21日上午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醒来后,他一只手打着吊针,一只手拿出手机询问情况、安排工作。一位县领导责备他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强行”夺走了手机。“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我呀!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李林森就像战场上的士兵被夺走武器一样,泪水夺眶而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灾后重建的日子,他依然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顿可口饭、没洗一次热水澡……洪灾中,郑家容经营的药店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被洪水冲走,成了一无所有的特困户。绝望中,郑家容几次喝农药欲“一死了之”,都是李林森组织镇村干部及时赶到,才使她脱险。李林森还组织干部到她家清理淤泥、清洗修理药柜等,又协调信用社贷款6万元,使药店在洪灾后不到半个月就恢复了营业。

灾后的五宝,活跃着一支支马帮队,那是李林森在公路中断、重建物资无法运抵的情况下,动员全镇养马群众用马背托起重建的重任。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

118899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