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简介2022(2)

关键词: 感动中国苏炳添事迹,感动中国苏炳添简介,苏炳添
倩仪0 分享 时间:

“从身材来讲,他能跑到这个成绩确实需要很大的天赋。”邓民威说,苏炳添身材并不高,但步频比较快,还有他的步长达到1.77米左右,相对于同类型运动员来说算比较大的。“今年冬训时,他成绩就相对稳定,起跑从左脚换成了右脚,这就提高了他的起跑速度。”“大家平时里都喜欢叫他添哥,”邓民威说,2013年,苏炳添在日本参加比赛时跑出了10秒04的好成绩,回国时,他还不忘从日本带了许多礼物送给老师,让自己十分感动。“作为黄种人,他是第一个突破10秒的运动员,为黄种人争了口气。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和当年刘翔跑出12秒87的世界纪录的含金量是差不多的,”邓民威说。苏炳添父亲:顺其自然就好

苏炳添每次比赛前都会给父母打电话,或将年底才回中山

昨天,记者分别联系上了苏炳添在中山的启蒙老师,以及苏炳添的父亲。苏父说很紧张高兴,而他对儿子没有什么过高要求,顺其自然就好。初中体育教练杨永强则表示,希望他能再破纪录,跑入世界前八。

昨天,苏炳添的父亲很忙,亲戚朋友打电话祝贺,媒体联系他采访。“我是今天早上亲戚告诉我说苏炳添跑了9秒99,我才看了视频,得知了这个消息。”苏父说,“心情当然是紧张高兴了,全家都很高兴。”

苏父介绍,苏炳添常年都在外训练比赛,一年大概回家两次,每次都是匆忙住了一两晚又离开。不过儿子在外时,每个星期都会打几次电话回家,有比赛或者要外出前一天,都会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问候父母的身体,谈谈家常,也会和父母说下他最近的训练与比赛。“当然会挂住个仔啊,不过也没有办法,他要训练比赛,我们肯定全力支持的。”苏父说,“除非是他打电话回家,不然我不会打电话给他的,不敢打扰他!”

对于自己的儿子,苏父的评价是:听话、勤奋、孝顺、不让父母担心,“是个好仔!”对于儿子的比赛,苏父表示,“他尽自己的力去跑就行了,我也没有给压力他,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跑好自己顺其自然就好。”“他的教练也说过,能拿到金牌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苏父说。

初中体育老师:希望他能跑入世界前八

称苏炳添观察能力很强,做人虚心,还待人有礼

对于苏炳添百米跑了9秒99的成绩,他的中学体育老师杨永强同样表示非常开心,他说此前有预料苏炳添今年应该能跑入10秒大关,但没有想到这么快,“真的非常恭喜他。”杨永强介绍说,苏炳添上初一的时候个头很小,也就1.5米多点,很不起眼,但是在村里组织的比赛中,他拿了第一名。“而且他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我一眼就相中了,”杨永强还表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时候很小的苏炳添就能骑摩托车,而且经常飙车,“他跟我说他喜欢速度,骑摩托车能增强‘快感’。”杨永强说,苏炳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他的父母早前务农,他也并非出身于体育科班。

杨永强说,虽然后来苏炳添去了市体校、省队等训练,但近十年来,他们之间一直都有联系,苏炳添回了古镇,师徒会约出来吃饭聊天,而苏炳添平时也会给他打电话。

在杨永强眼里,苏炳添不仅观察能力很强,做人虚心,还待人有礼。“他观看他人的比赛,总能观察出一些问题,而比赛后,也能对自己做出分析,促进进步,”杨永强说。这次苏炳添去美国前,也给杨永强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他的状况,“这次他的状态挺好的,还有比赛时可能也是因为有刘翔在现场,有个鼓励,所以他发挥了很高的水平,”杨永强说。

杨永强表示,接下来苏炳添的目标应该就是8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或者明年的奥运会上能够跑入决赛,跑入世界前八,“这算是终极目标,得努力。”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简介4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简介5

和很多调皮的男生一样,我小时候也很爱表现自己。初中时,我的座位是在靠墙的位置,如果从外面回到座位上,我常常不会让旁边的人站起来,而是自己从过道跳到两个凳子间的缝隙处,然后坐到座位上。我的弹跳力和灵活性从小就不错。那时我的身高虽然只有一米五几,但是立定跳能摸到3.2米的篮球架上比较高的位置,我记得当时能做到这一点的同学很少。那时我也没有专门练习过,更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天赋,只是知道如果跑步,我可以跑得很快,但是跑得远不远我就不知道了。

我是广东人,和北方人相比起来,身材可能偏矮小一点,但是在运动的灵活性方面可能会强很多。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身高固然重要,灵活性也一定要有。短跑需要很强的爆发力,如果不够灵活,听到发令枪声后跑出去的步伐就很难有特别快的节奏。

进广东省队是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刚到专业队时,我的成绩还不错,练了近一年,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一直下降,我心里很不好受。为什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训练,比赛成绩却退步了?当时我想了很多,甚至不想再练了。袁国强教练让我再坚持一下。他说:“你之前不是跟我练习,所以这段时间成绩肯定会有起伏,再过一段时间,你的成绩才会慢慢体现出来。”我听了他的这句话,又坚持了两三个月,后来经历了一场比赛,我才真正确定自己要继续走下去。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训练方法会影响跑步的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我不会有后来的成绩。

在后来的几年里,我取得了一些还算可以的成绩。我发现,如果在一个项目中你一直领先,你可能会过得很安逸,很难想到再去做出改变。只有当更强大的对手出现的时候,你才会把神经绷紧,才会想:已经有人超越我了,我要不要追上去?

如果没有对手,我可能不会改变。我当时遇到的对手是张培萌。那几年里,我和他在相互竞争中,把100米的成绩缩到了10秒。

我出道时,张培萌已经是国内第一。我们同场比赛,我第一次破了全国纪录。我记得张培萌跟我说过他对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那一次我在日本比赛,他在现场看我跑100米,我跑了10.04秒。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的震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简介相关文章: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年会个人工作成长心得

个人工作总结分享心得

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观202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通用

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看感想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

128137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