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运会的个人事迹(2)

关键词: 奥运会个人事迹,奥运会事迹,奥运会
泽璇0 分享 时间:

小名“小眯”

邹凯私底下是个很开朗的孩子,不过面对教练、领导或者摄像镜头,他都显得很拘谨。“小眯,开一下门。”队友在门外唤着邹凯的小名,像是叫猫一样。对这个外号,邹凯并不介意,“我眼睛有点弱视,不敢戴隐形,也不敢动手术,怕耽误训练。”正是这个原因,让邹凯忍着不玩电脑游戏,闷了只看看碟,只要眼睛不舒服,马上关机闪人。

亲友看直播高呼小眯加油“太激动了!太高兴了!”昨日中午12时37分,当四川小将邹凯顺利完成全套动作,从单杠上稳稳落地的那一刹那,家乡酒城泸州沸腾了。“邹凯,我们为你骄傲!”

昨日上午,邹凯的父母和亲友助威团相聚在泸州滨江路一茶楼。在茶楼,“小眯加油!邹凯雄起!”,观众们手握小红旗不时挥舞。

昨日中午1时30分许,邹凯父母回到住家小区时,迎接他们的是小区居民的狂热:暄天的锣鼓、雷鸣般的鞭炮和巨幅的祝贺横标。为欢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禁放烟花爆竹多年的泸州城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泸州自10多年前的城区烟花爆竹禁令,首次为平民英雄邹凯而开禁。

他小时候就喜欢蹦蹦跳跳

“邹凯平时总爱眯着一双眼,小眯的绰号因此而得。”母亲朱世群说。

_年前,邹凯出生于酒城泸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邹小龙,是中石油泸州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加油机修理工。母亲朱世群,曾是泸州市公交公司一名售票员。“邹凯从小体弱多病,但出奇好动,一天到晚在家里蹦跳个不停不休。”朱世群的印象中,幼时的邹凯,曾令她伤透脑筋。与其他父母惩罚孩子犯错行为不同的是,体迷父亲邹小龙的家教,不是打和骂,而是效仿体操运动员最常见的动作,罚邹凯双手着地靠墙倒立。“错误犯得越大,倒立时间就越长。”

_年,朱世群将体弱多病的爱子送到泸州市体操训练馆林朝阳教练手中,开始了邹凯的体操人生之路。“说实话,那时送儿子上体校,完全是为了治他的好动症,有点关禁闭的想法。没想到,儿子却从此迷上了体操。”“幼儿时期的邹凯非常聪明,训练刻苦,自觉性强,对动作的领悟能力和协调性非常好。”虽时隔_年之久,林朝阳教练回想到他的得意弟子时,仍印象深刻。

邹凯成长途中,_前发生在泸州闹市街头三星街上的惊魂一幕,至今让朱世群记忆犹新。“_年,邹凯代表泸州体操队前往自贡参加比赛。为赶时间,我招了一辆出租车送他到车站。不知何故,车行至三星街时,平时锁死了的左方后车门突然打开,邹凯从车内被抛向街头,径直滚到大街中央。幸好当时无车经过……”

然而,受伤不轻的邹凯并未放弃比赛,缠着绷带上阵参赛的小邹凯,以一套高难度的完美动作,不仅征服观众也征服了裁判。“正是这场带伤比赛的突出表现,邹凯被省体操队教练慧眼相中。”

关于奥运会的个人事迹4

_年墨西哥城奥运上,马拉松比赛颁奖结束后的一个小时,有消息传来还有一个选手仍在参赛,这个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抵达终点后,他进入体育场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鼓掌和敬意。

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途中,一名记者发现他,并不解地询问他还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于是便有了那句名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也许这在当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历史性的时刻,但在多年之后回望,他已成为了被载入奥运史册的 “最美的垫底者”。

关于奥运会的个人事迹5

本届奥运会最人本的发光点:奥运会难民代表团(Team of Refugee Olympic Athletes,简称“ROA”)。

这个难民代表团,由10个成员组成,有两人原籍叙利亚(均参加游泳项目),两人原籍刚果共和国(均参加柔道项目),五人原籍南苏丹(均参加田径项目)还有另一位原籍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参加马拉松项目。

他们的旗帜将会是全场瞩目的焦点:奥林匹克会旗。

这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

他们代表的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代表着一个群体,纯纯粹粹地为了自己而战,为了“难民”这个身份而战。

关于奥运会的个人事迹相关文章: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主题征文10篇【全文】

《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500字

关于《夺冠》个人观后感悟范文5篇集锦

2021年《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篇

2021年开学第一课最新观后感10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800字

中国新疆及历史观后感

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作文2021

小兵张嘎观后感五百字

开讲啦观后感

129973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