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2)

关键词: 中国好人榜个人事迹,中国好人榜优秀事迹,中国
金梅0 分享 时间:

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4

李顺秀,女,1963年5月出生,高中文化,退休工人,祁阳市生态保护协会、牵手志愿者协会会长,市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主任、民间总河长。11年来,她以初心融入家乡的母亲河,守护一江碧水如一日;用至爱的阳光,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有一种满足感”,这是李顺秀口头禅。她先后荣获湖南省“最美民间河长”“最美志愿者”“河湖卫士”“湖南好人”等称号。

秉初心,全力守护母亲河一江碧水

李顺秀常说,保护母亲河是她的初心和责任。2017年永州市率先推行“双河长制”,她很荣幸地担任了祁阳市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主任、民间总河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共组织巡河、净滩等活动257次,参与人数11000人次,巡河里程达到35000公里,清理垃圾5000余吨;开展水安全和环保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78场次,参与人数达14000人次;汇报各类环保问题6个,并及时督导、予以整改。2018年她带领的祁阳团队,被评为湖南省“绿色潇湘河流守望者”优秀团队。

用至爱,为困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如果没有李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25岁的刘某飞这样感慨。儿时的他父母离异,缺乏关爱,性格偏激,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混。李顺秀像母亲一样关爱他,在他18周岁生日那天,订了酒店包厢,买了生日蛋糕,请他的亲朋好友一起为他祝福。当时他哭成了泪人,竟扑在李顺秀怀里,发自内心的喊出:“李妈妈,谢谢您!”2009年,又资助他在广州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有大村甸镇丁家岭村唐某珠三兄妹,母亲出走,父亲生病,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极为困难。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资助学费,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他们达8年之久。此外,每年还资助了两名困难学生。

敢担当,以平凡人生书写绚丽篇章

李顺秀,虽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却退休不退志,不忘发挥余热,把志愿服务做到困难群体的心窝,用奉献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她用爱心助困,善心助弱,广泛地筹集资金,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共培训70余名残疾人,支持18人开店就业,还组织参与“心手相连,关爱未来”等捐助活动,为残疾儿童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她及时组织志愿者160人,进社区宣传防疫抗疫94场次,发放宣传单14590份,并带头自筹资金16000元,免费发放口罩4960个,为一线工作人员送上防疫物资和药品,同时为困难户和残疾人提供各类青菜水果等,在祁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她用无私奉献书写着人生的绚丽篇章。

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

黎艳芬,女,1970年9月生,广州莲旺纸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艳芬热心志愿服务20多年,她坚持开展敬老活动,积极捐款捐物开展资助贫困家庭、帮扶单亲妈妈、关爱山区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她热心支持妇女事业,建立了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家事调解、促进村居妇女就业等60多场公益活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疫情期间她通过海外渠道采购一批价值20万元的防疫物资,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 黎艳芬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广东好人”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家庭”。

积极筹集防疫物资,坚持公益20余载

20多年来,黎艳芬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带着家人坚持到广州市番禺区各个村内开展敬老活动,为单亲妈妈开展捐款活动及参加单亲家庭亲子志愿活动,为贫困家庭助学捐款,到残联机构帮扶慰问,到敬老院和老人家聊天问候,为山区孩子赠送书籍,每年参加广东省“630扶贫济困日”捐款、儿童爱心基金捐款等活动。

2020年初,正在国外的黎艳芬得知国内防疫物资供应紧张,她第一时间到各大药房购买口罩和体温枪,但无奈国外的防疫物资也已经开始短缺和限购。她和丈夫分别向美国、澳洲、日本等国家的朋友寻求协助,成功筹集到一批价值20万元的防疫物资,并迅速通关、报关、空运、机场货运等,将防疫物资运回国内,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

维护妇女儿童利益,爱心责任薪火相传

黎艳芬作为番禺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及番禺区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会长,热心支持妇女事业,累计开展60多场公益活动。她建立4个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为50位单亲困难母亲提供帮助,受益群众600多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展振兴乡村巾帼行动计划,参与群众800多人;为60多名儿童进行学习能力和情绪提升训练;建立3个巾帼志愿服务基地,加强妇女组织阵地建设,实现妇女群众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协助广州市妇联承办公益项目,免费提供餐车帮助村居妇女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她与学校家委会成员带领全校2000多名家长参与云南青云小学爱心助学帮扶活动,6年来帮助困难山区农户售卖核桃超160万元;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让小爱汇成大爱”关爱残障志愿服务等多个公益活动;连续4年组织孩子到多个工疗站、敬老院等开展爱心行动。

爱与奉献经营家庭,用心传承家风家训

黎艳芬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对长辈感恩知恩的孝心培养。她言传身教,孝父母敬公婆,自小培养孩子们对老人长辈尊敬有礼。此外,黎艳芬支持女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每年带着孩子利用假期参加小小暑期工实践、广州南站志愿服务、春节花市义卖活动、慰问工疗站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黎艳芬坚持公益20年,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用爱和奉献谱写助人为乐的赞歌,为困难家庭带来希望。

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6

潘宣琴,女,1972年10月生,珠海市斗门区市政管理所环卫工人。在丈夫不幸早逝后,潘宣琴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一边悉心照顾患有糖尿病的婆婆饮食起居,一边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潘宣琴的大女儿从小有哮喘,家中的小儿子脑部发育畸形,生活无法自理。她奔波忙碌,照顾孩子,从不抱怨,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她的言传身教感染了女儿积极投身公益,回馈社会。潘宣琴荣获“广东好人”称号。

孝老爱亲,为家庭挑起重担

20多年前丈夫不幸去世后,这个家庭的天仿佛一夜之间塌了一半。潘宣琴悲痛不已,但她顾不得伤心,咬紧牙关独自扛起家庭的重任,一边悉心照顾患有糖尿病、身体不适的婆婆,一边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糖尿病人的饮食需精心准备,受并发症影响行动不便,潘宣琴数十年如一日,对婆婆的照顾从不懈怠,尽自己所能让婆婆吃好、住好,一直代替丈夫进行赡养的孝义,直到2008年婆婆去世。

潘宣琴的大女儿从小患有哮喘,在初中时不幸确诊为淋巴脑瘤。除了大女儿身患重病,家中的小儿子也因脑部发育畸形,手部出现缺陷,无法生活自理。面对如此艰难的家庭环境,潘宣琴拒绝了姐姐让她改嫁的建议。

潘宣琴生活拮据,大女儿需定期接受复诊和治疗,仅靠她和二儿子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但是疫情防控期间清洁工作繁重,潘宣琴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却不能允许自己一直请假,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有时候她只好狠下心让女儿一人在医院治疗。常年累月的劳苦,让潘宣琴患上胃病。

言传身教,向社会贡献力量

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经济保障,潘宣琴把自己当成“铁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自2001年工作以来,她每天清晨6点上班,每月5天的假期也从不休息,保质保量完成单位分配的各项工作。每当大型突击任务期间,她都主动要求放弃轮休,和班组一起加班加点。

潘宣琴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受母亲的影响,大女儿刘桂绿同样拥有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精神。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馈社会。2013年,刘桂绿加入了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参与手语舞表演活动,6年来共服务600多对亲子家庭。她还成为首批珠海网警志愿者,申请登记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丈夫不幸离世,潘宣琴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悉心照料患重病的婆婆及儿女,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一线,用柔弱双肩为苦难家庭撑起一片蓝天。

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7

张吉君,男,生于1976年11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渭源县莲峰学区高级教师,渭源县2021年度“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初中时期就失去母亲的他,含辛茹苦拉扯弟弟成家立业。而立之年妻子又身患绝症离他而去,他仍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同样身患绝症的岳母。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毅然挺起腰杆,四处借钱带着岳母奔走在来去医院的路上。在生活中,他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岳母的衣食住行,引导岳母重拾生活的信心。他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用真情温暖了因婚姻失败而陷入困境的现任妻子,重新组建了家庭,对现任妻子的儿子视如己出,年老多病的现任岳父岳母也由他和妻子赡养照顾。重新组建家庭后,他依旧把前妻的母亲带在身边,给了岳母更加温暖的关心照顾。他将三个被爱遗忘的特殊家庭,用心经营成一个爱意融融的幸福之家。生活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但他却生生将荆棘变成了花丛。

2022中国好人榜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相关文章:

2022腾启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7篇

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2022《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2最美志愿者个人先进事迹新得会范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6篇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事迹范文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00字

现代名人事迹范文

女工事迹材料优秀范文

163364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