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迹200字(2)
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
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名人事迹200字 篇8
康熙钓鳖
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就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不当心,犯了别人的忌讳,或触及痛处,往往会造成隔阂与成见。康熙皇帝有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所取的态度却别开生面。
康熙暮年,牙齿尽脱。有一天,他同皇后带了嫔妃们在御池钓鱼取乐。
偶然举杆,钓起一只甲鱼,旋又脱钩掉下。一妃子说:“王八逃走了!”皇后在旁边无意地说:“看光景是没有门牙了,衔不住钩子。”那妃子斜视康熙笑而不止。康熙明白,皇后是说漏了嘴,可以原谅。至于那妃子的取笑,他感到很气愤,遂贬她不得在身边侍奉。
名人事迹200字 篇9
1830年,81岁的歌德对他的朋友爱克曼,毫无顾忌地说出他的憎恨:“我知道得很清楚,我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他们很想把我拔掉。他们无法剥夺我的才能,于是就想把我的人格抹黑,时而说我骄傲,时而说我自私,时而说我妒忌有才能的青年作家……”这位老人没完没了地埋怨,一直啰嗦到1832年3月22日逝世才闭上嘴。
《歌德谈话录》的中文译者朱光潜先生,对大师的这种情绪加以注释:“歌德因政治上的保守而被当时的进步人士冷落甚至抨击,他到临死前还耿耿于怀,这也体现了伟大诗人和德国庸俗市民这两重性格的矛盾。”
名人事迹200字篇10
1927年,二十四岁的聂绀弩来到南京,遇到了比他小六岁的女学生周颖。那时,周颖正与一位赵姓青年交往,恰巧这位赵姓青年与聂绀弩是好朋友。也许是为了消除紧张情绪,每次与周颖约会时,赵姓青年都会叫上聂绀弩一同去。
有一天,周颖专门请聂绀弩吃饭,吐露了自己对他的爱慕之情。第二天,聂绀弩就买了本郑振铎翻译的俄罗斯作家路卜洵的小说《灰色马》,送给赵姓朋友。自此后,知趣的赵姓青年就自动隐去了。
原来,《灰色马》中就有这样的情节: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每次约会时,也总是拉上自己的一个朋友。结果,姑娘爱上了陪伴的这位。
第二年,聂绀弩和周颖就结成了终身伴侣。
名人事迹200字相关文章:
★ 现代爱国名人事迹
★ 历史著名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