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感人事迹材料
名人的名气大小通常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较大的关系,如政治人物、军人、科学家、企业家、作家等。事实上,名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感人事迹材料,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名人感人事迹材料1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名人感人事迹材料2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wa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名人感人事迹材料3
郑板桥的旷世奇才被世人称道,这得益于他一生勤奋读书。然而他认为,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开心明理,内有养而外有济也”,能“用以养德行,寿考百岁期”。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
有道是落笔养气、读书生神。读书时,身心沉浸于书卷中,摒弃杂念,抱元守一,虽未刻意以治病健身为目的,而潜移默化中已然启迪心智,慰籍心灵,进而能够达到调和阴阳,修身养性、健脑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郑板桥读书,率性自主,不拘成规,舟车中、马背上、被子底下都是他读书的场所,曾经“日与上人作西山游,夜则挑灯煮茗,联吟竹屋,几忘身处尘世,不似人海中也。”郑板桥读书还有着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读书须有取舍,否则便“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他还告诫弟弟要善于读书,要“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机械模仿,人云亦云。
翻开书本,他可以将人世的困苦烦恼暂时抛于脑后,在荡涤心灵中不断开阔胸襟。在他眼里,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也是可读之书,同样能够使他胸怀淡泊、坦荡达观、疏泄解郁、百病难侵。正如现在央视公益广告中所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阅读,与后者有关。”的确,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更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开阔视野和胸襟。
名人感人事迹材料4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对各民族的有识之士也很敬重,在朝廷中起用了不少文韬武略的中原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其中的耶律楚材在蒙古建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自幼学习儒家文化并博览群书,具备很深厚的汉学功底。
成吉思汗仰慕耶律楚材的才学,在攻占金朝中都后,立即派人寻来耶律楚材。两人见面相谈甚欢,成吉思汗让耶律楚材跟随左右,并给他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吾图撒合里。
成吉思汗时期,治国方略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破坏程度不断升级,神州大地干戈四起、生灵涂炭。耶律楚材非常想扭转这种趋势,实现其以儒家“仁政”治国的理想,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于是,耶律楚材以自身的才华和儒家思想逐渐影响成吉思汗的治国理念。
1219年夏,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此后六七年间,他一直跟随蒙古大军辗转西域各地。他先负责大汗帐下的文书管理工作,后来由于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等,成吉思汗命他掌管观看星相和占卜吉凶之事。耶律楚材每次都分析得缜密合理,并且往往每言皆中,成吉思汗对他非常信任。有一次,正值六月盛夏,在起兵祭旗的早晨竟然下起了大雪。将士们都担心这预示着出兵不利。耶律楚材观象后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制胜的吉兆。”成吉思汗深信不疑,决定如期出征。耶律楚材的预言鼓励了将士们,他们一鼓作气、奋勇冲杀,最终大胜归来。
耶律楚材利用占卜吉凶的机会,时常巧妙地劝说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少杀戮,以安定民生为重,这使得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屠城现象逐步减少。在西域期间,耶律楚材还撰写了《西征庚午元历》,根据西域较为科学的历法,纠正了中原地区使用的《大明历》中的季节误差。他又撰写了《西游录》,真实记录了蒙古军队的西征情况,详细介绍了西域见闻。
1227年秋天,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军营中逝世。临终前,他指着耶律楚材对窝阔台说:“这个人是天赐给我家的,今后一定要重用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