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感人的事迹(2)
“上学受老师批评了?”母亲看东西总是这样准,尤其是我的事。
“嗯”我小声的应答,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听不见。
“是不是成绩下降了?”
“和这有一定的联系,不过不完全是这样。”羞愧涌上我的心头。“老师说我不会分配利用时间,心里想补哪门科,就拼命补那么科,结果这门没补好,其他的又下降了。”
我心里在颤抖,极力掩盖内心的恐慌,害怕母亲的奚落。
“没关系,失败了可以重来,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如果你在困难面前没努力就失败了,那么你注定还要做失败者。”母亲不紧不慢地说。
母亲的善解人意,让我更不敢正视母亲。
我感到十分惭愧,我现在才发现我在困难面前是那么失败,那么不堪一击。如果没有母亲的一番话,我到现在还被笼罩在失败的阴霾里,不能自拔,还是个骄傲自负的学生。以前我总轻视母亲的话。
现在的感觉如春风一样,轻轻地抚摸着我;如甘霖一样,滋润着我那干枯的心灵;如阳光,橵遍我内心的每个角落。
是温暖了我的心房,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是抚慰着我的伤绪,让我看到自己的脆弱。
母爱如此伟大,我怎能不好好孝顺母亲,我应该有一百种理由爱她,可惜,以前太自负。幸好的是我还有机会。不过我现在知道了,我有一个爱我的母亲,是她教我做人的道理,鼓起生活的勇气。
我怎能不爱我的母亲,更没有理由。
就像大海上的航针,为我指引着方向;
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
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为我带来生的希望。
关于母亲感人的事迹5
她坚持每天讲一些儿子小时候的故事:7岁时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8岁时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让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儿子都忘却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另外,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儿子熬粥。拣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
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摆着头,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就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微笑着接受儿子的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着的头已经白发丛生,她的气力也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她依然很小心地做好每个细节,精致而虔诚。
可是这一些切,儿子并没有领情,依然以冷漠拒绝着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解8年零工73天,在第8年零74天的这一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
她顿时泪如雨下……这是自从那次车祸医生宣布他脑死亡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曾对她说过,像他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喝到了久违了的母亲热的粥;粥并不像他以前喝到的那么美味,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粥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突然撒手人寰。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
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7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7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
儿子却知道,创造这些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爱。
关于母亲感人的事迹相关文章:
★ 精选短篇感人事迹
★ 全国抗疫感人事迹
★ 感人个人事迹材料
★ 感动中国感人事迹
★ 鲁迅感人事迹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