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人物英雄事迹(2)
聂海胜只休息调整了一两个星期就重新上天了。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所以我说,拼搏的人生最壮美!“聂海胜后来回忆说。聂海胜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是空军特级飞行员。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层层选拔,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34岁的他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聂海胜人物英雄事迹【篇4】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为了抢最有料的新闻,记者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聂海胜的妈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聂妈妈偏瘫躺在病床上,各路记者都想进入房间去了解聂妈妈的心声。但为了让聂妈妈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对进入现场的记者进行了几次清场。
我依稀记得,当时有记者为了躲避宣传部门人员,与他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记者甚至还爬上聂家二层洋楼的楼顶,因未站稳差点摔到楼下。惊险过后,当地保安更是加强了管控。
在一楼门前院子里,当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电视,用来转播。央视记者因为要直播,要求当地部门配合清理其他记者。当时新华社记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发两家央媒记者的现场争吵。
为了新闻,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最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当时还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更没有自媒体平台,官方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级别越高,越受重视,也自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
当时我们作为省级都市报的记者,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呈现事实,我们有六七名记者在现场附近做各种采访,分工不一,完成报道。
下面这篇报道,是我们获准进入聂妈妈房间后的记录,把聂海胜飞天过程中聂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
聂海胜人物英雄事迹【篇5】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