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2)

关键词: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事迹,张富清,共和国勋章
金梅0 分享 时间:

这,是一名老兵不变的心愿。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篇4

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3月,张富清参加革命。从此,他找到了一生的奋斗方向。

第一次参加战斗时,张富清就请求作为突击队员去炸敌人的碉堡。炸毁碉堡后,张富清的右腋大片皮肤被烧伤,指导员要他退出战斗,等待治疗。他却忍着伤口撕裂的疼痛,继续战斗。经过这次战斗,张富清被师部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后来,张富清对连队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8月,张富清正式入党。没多久,永丰战役打响,张富清申请成为突击连里的突击队员。在一次战斗中,张富清的头皮被一颗子弹击中,血流不止。他顾不得疼痛,接着往前冲……“当一次突击队员还能理解,每次都当,你为什么就不怕?”面对别人的疑问,张富清回答说:“如果每个人都怕,都不愿意在困难面前冲锋,那我们就换不来全中国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之后,转业时,张富清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也没有回陕西老家。“当时国家号召我们去最艰苦、最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设。”身在武昌学习的张富清,得知湖北恩施地区生活水平、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很差,就选择来了这里。“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离开前,张富清这样说。

到恩施后,张富清听说来凤县是这里最偏远、最困难、最缺干部的地方,他又再次提出要到来凤县工作。刚到县里时,各项条件很差,连床都是用木板和木凳搭起来的。张富清没有一丝抱怨。

越是艰苦,张富清的工作热情越高。后来,当组织决定派张富清去三胡区工作时,一接到通知,他毫不犹豫地扛着行李就去上任了。刚到三胡区时,这里的村民一年四季只能喝稀饭,张富清就带领大家修水渠、建水坝,慢慢改善了区里的农业设施,老百姓的生活也改善了许多。

当时,区里最穷的卯洞公社一直没有通公路,住在高山上的村民去最近的集市得走15公里路,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悬崖,张富清了解情况后很揪心。

于是,县里提出社社通公路的目标,张富清决定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修出一条公路来。修路时,他总是主动将最难的活儿揽在自己身上。需要在悬崖上打炮眼,他就带头绑着绳子在崖壁上抡着大锤敲打;需要放炸药,他又主动上前去放。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20天,一条7.5公里长的公路终于修通了。

如今,张富清很少提及自己的事迹:“我的好多战友都为国家牺牲了,而我还活着。我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用我的奉献去告慰牺牲的战友……”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篇5

有时候,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初秋,刚刚出院的张富清回到家中。尽管身体还有些许不便,但只要状态好一点,他还是会下床走几步。

品读张富清的一生,“路”无疑是串起他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元素。不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张富清一直在奋力前行。即便是88岁时因病左腿截肢,他依旧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向前走。

张富清一生走了多少路已无从计算,但伴随那些坚定的脚步不停延伸下去的,永远是那条初心之路。

择 路

每个人一生要走很多路,重要的是岔路口前的选择。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在陕西省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3月,瓦子街战役中,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当杂役的张富清被解放出来,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是带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回家过日子,还是跟着共产党去奋斗?张富清毅然选择后者:“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

1955年,战功赫赫的张富清转业了。原本可以回老家陕西或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镇工作,但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赴湖北偏远的恩施来凤县工作。

翻开张富清的人生履历,类似这样的选择还有很多。无论何时何地,张富清做出选择只有一个理由——党和人民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他服从命令,毅然转业。

湖北恩施条件艰苦,需要干部,他听从召唤,打起背包就走。

在恩施来凤县三胡区任副区长,偏远山区需要驻村干部,他主动申请前往。

“这里苦,条件差,共产党员不去,哪个去?”当张富清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人肃然起敬,也留给人们太多的感动和思考。

开 路

翻开张富清家中的相册,很多照片都是在烈士陵园拍的。

儿子张建全说,了解父亲的战斗事迹后,他才明白父亲每次去都是为了看望牺牲的战友。

张富清打过很多硬仗,最大的考验是1948年11月的永丰镇之战。那天拂晓,身为突击组长的张富清,带领两名战士夜间攀上寨墙,炸掉敌人两个碉堡,身负重伤后仍打退敌人数次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张富清先后获得1次特等功、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以及2次“战斗英雄”称号。

烽烟滚滚唱英雄。当年,张富清的身材很瘦弱,是什么让他一次次鼓足勇气一往无前?

“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

赶 路

张富清家中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他经常会在上面寻找当年走过的路。陕西、甘肃、新疆、北京、天津、江西、湖北……那些铿锵足印,见证着这位老兵的一次次“长征”。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富清随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先头部队深入新疆腹地。从酒泉至喀什,2500多公里,要穿越戈壁瀚海,翻越雪山峻岭。张富清跟着部队,靠着一双铁脚板,一路行军,一路征战。

1953年初,全军抽调优秀指战员参加____,张富清又一次主动请缨,和几十名战斗骨干从新疆向北京开拔,迈开双腿,日夜兼程,走了1个多月。

195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张富清,怀着改变边远山区贫困面貌的憧憬,跋山涉水,向西而行。他和妻子孙玉兰坐轮船逆水而上,从武昌到巴东,然后赶往恩施偏远的来凤县。当时,从恩施到来凤,坐车要走一整天。

从“山连山川连川”的陕北,到“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新疆,再到“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张富清赶了多少路,连他自己都没法算清。他只认准了一点,为党和人民赶路,再远也值得。

守 路

如果不是2018年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时的偶然发现,可能到现在张富清的赫赫战功都少有人知。

从转业那天起,张富清就用一口皮箱,锁住了他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全部荣誉。多年来,他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张富清从来都只说:“自己凭本事吃饭。”

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俭朴生活、做平凡人。2019年,张富清从北京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回来,很快就把这枚勋章和他珍藏多年的军功章一起,锁进柜子里,极少拿出来。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好多都不在了。和他们比起来,我有什么好显摆的……”这几年,张富清先后获得“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称号,但他的脚下,依然是那条初心之路。

今年7月1日,党的百年华诞。目睹神州大地举国欢庆,聆听“七一”重要讲话,张富清心潮澎湃。

“祝愿我们的党越来越好,也相信我们的党能越来越好!”

这,是一名老兵永远不变的心愿。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篇6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看似寥寥数语的评价实则却是深入人心、字字珠玑。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融入灵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组织交代的每一件事。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要牢固地树立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态度和坚定信念,增添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勇气,少一些抱怨情绪、多一些实干行动,少一些畏难气馁、多一些坚决坚韧,。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篇7

张富清,陕西洋县人,1924年生,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退休老党员,普通是因为他的衣食住行和最普通的家庭一般朴素,不普通是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着一个信仰,始终坚持着党性这一基本原则,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的艰苦朴素。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中,张富清同志的家中,极具朴素中又处处彰显着仅仅有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学习他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和传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秉承着优良传统。

学习他的低调做人。先进事迹中张富清爷爷说:“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新时代的我们,在工作中更应该戒骄戒躁、谦虚向学,用低调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

学习他的对党忠诚。先进事迹中我们看到,张富清同志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坚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基本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艰苦朴素,学习他的低调做人,学习他的对党忠诚,坚守不忘初心,秉承优良传统,用对党忠诚的信仰、艰苦朴素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懈努力!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事迹介绍篇8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近日在新闻上,看见张富清老人的先进事迹,张富清老人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老人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60年来张富清老人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都不知道,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作为同样一名退役军人,我为他感到自豪骄傲,这是一名军人的本色,这是一名老兵的担当。

从老人身上我不仅看到了赫赫战功,更看到的是老一代革命的牺牲奉献,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精神,实为我辈追寻之楷模。作为一名退役士兵,使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我们是青年一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都是追梦人,从一名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退役士兵,来到基层,为群众办事,学到了很多,我们这代人有属于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不忘初心,服务人民,老一辈用青春血汗创造的环境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他们为人民不懈奋斗,崇高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老人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积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接续奋斗,奋勇向前,书写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篇章。

24037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