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秀书记的感人事迹(10篇)(2)
学习她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作为村里的首位女第一书记,为了尽快上手,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周末都很少回来,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兢兢业业。驻村第五个月,黄文秀在日记里兴奋地写道“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地用桂柳话交流了”。为了脱贫,黄文秀绘制了百坭村“贫困户分布图”,只为更清楚地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具体情况,她为村里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帮大家引进了先进的砂糖橘种植技术,还教会村民做电商。她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青春人生的价值和追求,诠释了奋斗追梦的真谛和意义,她就是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黄文秀书记的感人事迹篇8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3月,我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和组织的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没有想到我的人生会有这样的一段经历,但自己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反而为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国家脱贫事业深感骄傲。目前我已在义县白庙子乡闫家屯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已近两年,两年的驻村工作使我深知投身脱贫攻坚这项事业的艰难,黄文秀作为一名女同志能立志投身这项工作更弥足不易。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黄文秀正是这样一个好青年。她矢志改变家乡面貌的鲜明人生追求和坚定决心,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
学习黄文秀,就要学习她坚守初心使命。“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黄文秀双脚走在泥土里,将扶贫当作“心中的长征”。她心系家乡父老脱贫大事,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始终心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黄文秀,就要学习她坚守初心使命。“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黄文秀双脚走在泥土里,将扶贫当作“心中的长征”。她心系家乡父老脱贫大事,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始终心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习黄文秀,就要学习她倾力担当奉献。“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她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扶贫当作长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完成着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基层工作很难,但总有人在做实事;崇高不远,就在身边的那些坚守者身上。在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大批的有志青年和驻村干部在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寻找着脱贫致富之路;有许许多多个黄文秀们正携着年轻热血的信念,继续在脱贫攻坚前沿一线拼搏。学习黄文秀就要学习她短暂青春迸发出的闪光点和优秀品质,把她未竟事业继续下去,守得住初心,不忘使命,积极投身无悔的脱贫攻坚事业,带领村民共赴美好的幸福生活!
黄文秀书记的感人事迹篇9
近日,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们一定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书记”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3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对于人生而言,30岁正是摆脱稚气、心怀壮志、舒展才华的黄金时节,而黄文秀义无反顾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将青春安放在扶贫一线,带着为家乡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为村庄发展和百姓致富挥洒汗水、释放激情,扶贫路上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镌刻出初心的印记。
人生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惋惜黄文秀的不幸离去,更感慨有一种力量温暖了我们跋涉的脚步,这种力量不会因为岁月年轮的渐次厚重而消弭无声,而终究会历久弥新,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永不凋零的初心犹如点亮迷茫的方向灯,当青春与初心相遇,在历经坎坷艰辛、风雨洗礼后,我们依旧拥抱初心的起点与栖所,造就出更加成熟和坚定的自我,不负年华韶关、似水流年。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从黄文秀事迹中应学会聆听初心的召唤、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基层的摔打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在为群众的无私付出中定格最绚烂的年华。
青春可以放飞梦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心在哪里安放,青春就在哪里绽放。我们要向黄文秀那样,一路风雨艰辛,毅然选择向着自己的初心前进。
心之越坚,行之越远。坚守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擦拭自己的坚守和初心,靠着理想信念指引导航,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成就一番无悔的事业。黄文秀研究生毕业,身为党员的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事业,来到了偏远的农村山区驻村工作。环境的艰苦没有让她望而却步,学方言、解民忧、促发展,脱贫的“长征”路上留下她执着笃行的身影,让人体悟到什么叫“最是坚守动人心”,也鼓励着年轻干部
黄文秀书记的感人事迹篇10
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6月17日凌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这名将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发布会,我深受感动。黄文秀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和先锋模范,是用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是所有驻村工作队员学习的榜样。
人生有很多选择,在面对选择时,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决定,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黄文秀同志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百坭村这个贫困村,她没有想到退缩,而是真心实意地想为老百姓干实事。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黄文秀同志事迹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奉献,这激励着我在扶贫任务上要勤于实践、不断奋斗,肩负起这项新时代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和责任。要立足工作职责,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上下功夫,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真正所需所盼所求,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实处。
长期几个星期不回家,一年二万五千公里的里程数,动用自己各种资源千方百计推动村里发展,直至生命最后时刻还始终牵挂着村里灾情,这些日常点滴让大家真实地看到了脱贫攻坚一线无私奉献、全力以赴的“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以来,像黄文秀一样把年轻的生命定格的扶贫路上的基层干部很多,他们为了党的扶贫事业,用生命诠释对党绝对忠诚,树立了扶贫路上的丰碑。
100年前的1919,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曾写下诗“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00年后的2019,黄文秀说“做人要有价值,不能光为自己活,还要为民族活、为国家活”。黄文秀同志的工作为什么会得到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因为她心里始终装着村民。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到最后的紧要关头,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为自己是脱贫攻坚战线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和黄文秀同志有着同样身份的驻村第一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心系人民,扎根基层,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沉下身子抓落实、耐住性子谋发展,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