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实践心得600字(2)

关键词: 近代史实践心得,近代史实践感想,近代史
树杰0 分享 时间:

每年12月13号警笛在南京全城回响,久久不息。那一天的南京非常的安静,那一天的人们好像都沉浸在历史的伤痛中。现在距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将近八十年,历史被渐渐淡忘,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也只是通过书本上的一字一句,但只有亲自去参观后才能了解到历史的沉痛,体会到国耻的悲痛。

这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为阴暗的一面。其实作为一个南京人,我没怎么去过大屠杀纪念馆,似乎是出于一种畏惧,对黑暗的畏惧、对悲伤的畏惧。令人可怖的场景、阴森的白骨、黑压压的名字都历历在目,让人透不过气,不忍直视。但通过这一次参观我似乎体会到畏惧和抗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畏惧让人退缩,甚至让人不敢正视历史,变得懦弱无能。发生过的事情无力回天,但我们还有未来。被侵犯就说明还存在软弱,虽然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仍需要铭记历史,唯一要明白的是我们要做的不是仇恨日本毫无理由的抵制日货甚至损害到自己同胞的利益,而是用知识用力量。

祖国本身变得强大。我们要做的是富国强民,我们渴望和平但我们不愿其辱他人,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绝对不允许他人的欺辱。从纪念馆出来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面对肆意的屠杀却无人伸出援手?而这一切又是谁的责任?想起这段时间和以前的种种新闻,那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至今仍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应该无奈还是愤慨,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现在能做的且最直接的就是铭记历史不断鞭策自己强大自己,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带来和平和力量。

虽然这场战争灾难已过去60多年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大多已不在人世,而在日本国内,一部分军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几十年来不但不反醒发动侵略战的罪行,反而不断为其侵略罪行进行粉饰美化,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一些日本政客,每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他们却要成群结队去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在正确对待历史吗?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出口处,挂有一个大钟,上面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两行大字,这是和平之钟,寓意深刻。但和平不可能光靠我国人民的宽容就能获得,我们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不忘这段悲惨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敌人才不敢轻易再侵犯我国,我国人民向往的和平才有可靠的保障,历史的悲剧也才不会重演!

近代史实践心得600字四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第一节 第三党对中国出路的反思与探索

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大革命失败后出现的一个异于国共又介乎国共之间的政派。它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主要体现在邓演达发表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中国到哪里去》等一系列文章中。

关于第三党的具体政治主张,以下几点应当注意:第一,第三党的政治主张,是在总结、反思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及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基础上提出的。这从它对国民党政府性质的分析及对中共革命活动的看法上可以看出。它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民众之仇敌”①,是“买办资产阶级与豪绅地主的联合政权”。这是正确的。同时,它对中共也作了批评,认为:“共 产 党以为中国现时的经济组织已经主要的是资本主义的组织,因此它要用共产主义革命的方式去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反对用不对症的药方——共产主义革命——去破坏一切现存的经济组织。……共 产 党只是想利用农民威劫农民,去建立一部分的工人独裁政权,我们却是要……建立平民的政权。”它不同意共 产 党主张的根本理由,是通过观察大革命的实践,认定“共产主义革命”不适合中国革命的情况。这些批评有正确的成分,也有错误的成分。

第二,第三党对中国革命的许多根本问题都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它认为,中国社会“还滞留在封建势力支配阶段,还是前资本主义时代。同时又因为帝国主义势力支配着中国的缘故,使中国社会益呈复杂的状况”②。因此,中国革命“必然的要以农工为核心,而其他一切被军阀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成分都会围绕在农工的周围,构成广大的革命群众”,“对外负着对抗帝国主义得到民族解放的任务”,“对内要扫清中古时代的遗骸,造成新社会秩序的任务”。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的平民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者、封建军阀地主以及依附前两者为生的高利盘剥的、反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是“平民群众”;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夺取政权,“建立以工农为基础的平民政权”;革命的方式“必然的要以武力抗争的形式展开出来”;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首先建立平民政权,然后实现社会主义。

以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关于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邓接受了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但又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而是主张独立自主地依照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平民革命”理论。

第三,第三党的理论的确深刻、系统和精辟,但在实践中却遭到挫折,有两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这是致命的缺陷,也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本差异之所在。二是第三党的探索成果还停留在理论(书面)上,尚未完全付诸实际行动,同时,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策反”上。这便决定了“建立平民革命军”的落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土地问题,邓演达也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但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

这样,国民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第三党在探索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并且很多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注重或没有来得及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它进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随着邓演达的不幸遇难,第三党受到极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确的理论和主张更难付诸行动。

近代史实践心得600字五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

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

评价: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

4.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背景和主张: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实践效果: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近代史实践心得相关文章:

最新近代史学习心得五篇

开展党教育学习心得体会5篇

爱国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五篇

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活动心得五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5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1000字5篇

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心得体会五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400字作文5篇

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2021年学习五四精神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

101768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