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习心得600字(2)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德育学习心得600字五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德育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