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书心得600字(2)
那么,自命清高,看不上富裕的资本家金田一家、似乎超然于世外的猫主人和朋友们真的那么清高吗?猫(我)给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思考。
主人也好寒月也好迷亭也好,都是一介平民,表面看起来超然世外,就像一根藤上结的丝瓜,只会单纯地随风摇摆。实际上,他们身上也充斥着功利之心,填塞着各种欲望。从他们日常聊天上就能看出,彼此之间的竞争之心无比强烈,满心都是如何盖过对方的风头。说白了,他们跟自己最看不上的凡夫俗子是一丘之貉,在本猫看来,真是可怜至极。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思的话语,正是因为现在做不到,才更需要像猫学习的东西。
后来混熟了就不那么在意其他人的目光了,早晨驻守盛热饭的木桶之上,晚上不离暖炉旁边,晴天的时候嘛,当然是趴在走廊上晒着太阳打盹,爱自己才最舒坦。
当人们对自己绝望、情绪低落的时候,最好的治愈方式就是照镜子。因为一眼就能看出美丑。想想自己这样一张丑陋的脸居然能好好活到今天,实在幸运。人生最感恩的时刻莫过于此。最宝贵的便是知道自己有多愚蠢。
……
诸如此类,我还摘录了很多,结合着故事发展来看别有一番韵味。作为知识分子家里一只猫,本文的我(猫)很难讲不是作者在借着猫的嘴,表达出他想说的话。《我是猫》完成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当时的日本正在进行改革,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但同时也有一些守旧派坚守着传统,有像猫主人一样即享受着文明的到来,又对文明大加鞭挞,自命清高的人。有像作者的朋友寒月欣然接受一些新事物的人,有像独仙一样洒脱非凡看破红尘的人。有像金田一家在资本里兜兜转战,做资本的代言人的人。这些人仿佛都是时代的缩影,每个人都在时代的巨变之下感应着,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应有的表态,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文中作者也多次使用中国的典故和外国的典故,唐诗宋词、西方古老神话等等。我觉得自己仿佛在一些细节中窥见了历史的小小进程,原来历史书中全盘西化的日本也会将传统一部分保存,并没有完全割裂,进一步说,那时候的日本,是否也面临着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割裂的冲突,担心会堕入一个物质泛滥虚无主义的极端。而今,日本早已不是曾今的日本,那么又将走向何方呢?
我是猫读书心得600字六
前记(我把书本前面的介绍改了一下):《我是猫》的作者是日本的夏日漱石,夏日漱石在书中以猫的身份来观察在夏日漱石所身处的二十世纪。这只猫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抓老鼠的没有名字的猫咪。它观察着当时的日本人,发出了自己对人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男主人——当代的一名知识分子的一些看法。
主人公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在一位穷教师家居住着。它是一只在主人眼里并不重要但是还是在主人家生活的猫。它非常想学会捉老鼠,可是一晚上捉老鼠却被老鼠给捉弄的一塌糊涂,最终主人惊醒了,还以为来贼了呢!虽然在猫咪的世界里显得傻呼呼的,可是在哲学方面看起来非常棒的一只猫,它总是在客人来的时候带在主人的身边,主人的朋友和主人聊天,它听完了,总会悟出道理。
这只猫确实傻呼呼的,但是在傻呼呼的干傻事的过程,会得到一些教训,就不会去干这些傻事了。这里面有一次令我记忆犹新。这只猫在厨房里偷吃年糕,不料被年糕粘住了牙齿,怎么也拔不掉。到最后,它只好站起来,前爪把碗往外拽,后脚站了起来。最后还是被主人的两个小姑娘看见了,母亲让女仆帮助猫拔了下来。这只猫咪从开始吃年糕到最后一共悟出了四条真理。
这是一只哲理猫,也是一只“蠢猫”(捉老鼠方面)。在书中,猫咪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猫咪。书中字字句句读下来,还包含着哲理,还生动有趣,不死板干燥。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这本书——《我是猫》!
我是猫读书心得600字七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狗看门、猫捕鼠的参数不断调低,陪伴属性一路走高,猫狗作为宠物渐渐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开始填补孤独所造成的空洞。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猫常伴左右,但以前可不是这样。那个时候的猫还只是用来捉老鼠的,无关于陪伴,不会捉老鼠的猫可不是只好猫。但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正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代,日本却有这样的一只猫,它不仅不会捉老鼠,还向老鼠举了白旗;不仅不能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还以捉弄家里的小孩为乐;不仅不能做好身为猫的本分,甚至还决定与其他猫划清界限。如此“大逆不道”的猫,究竟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它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夏目漱石笔下的这只“猖狂”的至死都还没有名字的猫所写的自传《我是猫》吧。
说起这本书来,还是朋友推荐给我的,他倒是单纯的说了一句“好看”就撂给我了。想来我也是好故事的人,也就求了一本,断断续续地读着,竟也就这样走马观花般翻完了。也诚如作者所言,“本身就不是规规矩矩的小说。”无论翻开哪一页,都可以顺着往下读,全然不会有矛盾违和感。此外也是受《雪国》、《古都》的影响,很喜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语言很美,很风趣。想来夏目漱石化身为猫来观人类,其间自然是少不了几番趣味的。
一只意外闯进家里的千古第一神猫,一个无所作为彻彻底底的怪人,一群放眼整个东京都找不出同类的人中豪杰,就这样从夏目漱石的笔下流出来了。想来也是苦了苦沙弥了,随手收养的野猫,竟有这般造化,自己却全然不知。不过就算知道又能怎样呢?还不是照样把别人寄给猫的冈山特产吉备团子吃掉,对人家点名索要猫的照片的请求置之不理?可惜猫终究是只猫,即便是被人类越来越关注,都快忘了自己是只猫了,却依旧变成不了人的模样,也就免不了被人嘲讽说“除了睡觉一点用也没有,是个废物”这般粗鄙短浅的话,自然也奢求不了苦沙弥给自己取个名字了。而天才与凡夫俗子的矛盾也就由此显现了。可天才尽管天才,依旧是逃不过天命的,“占据地球统治人类”这个宏伟的使命想来也是潇潇兮如风。到头来也只得落一句“想来这个顽固的男人是不会听一只猫的劝告的,干脆由他去吧。”
常到家里来的人有迷亭、寒月和东风。迷亭是个美学家,说到底不过是一介无业流民,这位总是处在道德的切墩之上的奇人也总能给人带来趣事儿。寒月是理学学士,东风也只是个好吟新体诗的人罢了。这四个人,放在我们这里完全可以坐一桌搓麻将以聊闲暇时光了。可在苦沙弥家里,味道就全然不同了。猫是这么说的,“东风一来,经常出入主人家的怪人们就都凑齐了,或者说每次都能抚慰我的无聊的人全都凑齐了。单凭这一点我也就满足了。”“幸好有他们,我得以暂时忘记炎炎夏日中裹着毛皮的痛苦,还能收获一个愉悦的下午,真是充满感激之情。只要他们聚在一起,我就永远不会无聊。不知他们今天又能碰出什么火花呢?”
短短两年,这些火花让猫知道了自己是永远学不会捉老鼠的;知道了原来实业家金田的夫人的鼻子是有多震古烁今,金田家的小姐不过是个“移动邮票”罢了;知道了吃年糕会被逼的不得不“跳舞”献丑人前;也看得足够清楚,“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快活,如果叩问他们的心底,却总能听到悲凉的回响。
独仙再怎么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顿悟模样,双脚还是要踩在凡间的泥土上。
迷亭虽然每天都很乐观,但是他显然没有身处理想国。
寒月终于不再磨玻璃球,回老家娶了老婆。这才是正常,但是正常的时间长了,他也会觉得无聊吧。
东风现在对新体诗抱有极大的热情,十年之后,他肯定不这么干了。
主人早晚要死于胃病。”
而自诩早已超脱猫身的自己,也发觉了原来一百年前早就有一个号称“雄猫穆尔”的家伙,灵感来了还能提笔写诗,连他的主人都连连称赞。不免感慨道“这种英雄豪杰既然在一个世纪前已经出现了,我这种无名小卒还是早日退隐乌托邦比较好。”临死之前也知道了猫是沾不得酒的,不然迟早会跌入连乌鸦都不再来的水缸中溺死,再不能趴在隔扇的阴影里,静静地期待着主人和他的怪人朋友们交谈时碰出的火花了。
猫这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两年时间算不上长。不过年月日这种人类年龄计算法并不适用于猫,也就谈不上短了。倘若真应了出版社的要求,再多活几年,就又从水缸里爬出来,显然也有失身为猫的体面,毕竟这两年也看得足够多了。世事变迁就像猫的眼珠一样变化莫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心也就累了。以后的世界将如何变化,猫是没有机会了,只不过,水缸中猫的瞳孔,应该可以凝固成瞬间的永恒。
说起这本小说的意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借猫之眼,批判了明治社会迂腐的知识分子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不过在译者曹曼看来,这分明是一个明治时期的爱猫人太喜欢猫了,于是用它的口吻来写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嘛!但其实于我而言,这本小说更多的是讲发生在猫身上一个又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道出在人身上一条又一条矛盾且悲哀的人性真理。令人不自觉得就陷入了这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里,让人不经意间就认同了我们生而为人所带有的弊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