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

关键词: 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忠诚
俊羽0 分享 时间: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愿大家重拾学生时代的记忆,常常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读书会友,快乐常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1

读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心中留下了两个字——坚守。从书中,我看到了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他们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正是有他们的坚守,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革命同志们在狱中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他们为了坚守信念,在狱中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

江姐,她面对老虎凳、竹签的威胁,不但没有被吓倒,而且大声呵斥了敌人的卑鄙行径,深深激励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她的至死不忘为祖国革命的顽强精神,使人佩服。

"小萝卜头",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挨饿受冻而显得又瘦又高,他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他不惧怕敌人,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

许云峰,面对死亡,作为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是对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这是何等的从容坚强!

但是,我认为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无限的敬佩!

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说到坚守,可能大家会马上想到坚守在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们!然而,当我们将坚守的含义再定的宽泛些,将目光再放得近些,放到身边,作为育英的教师,我们也要坚守教育的信念。

一、坚守持之以恒的责任心对待工作

作为育校教师的我们,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挫折。有时,全心全意地付出许多时间,花了很大力气辅导的同学,学习成绩却一筹莫展。我们都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再掘一步,便得黄金”的道理,经常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学会坚持,可有时我们却沉不住气了,灰心,失望,让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让我们少了坚持的力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在课堂诊断的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更加坚信搞好教学工作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必须认真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去启发学生,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宽容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样才能搞好教学工作。责任,是教师之本职。

二、坚守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着这样得困惑,自己认真的准备了一节课,上课饱含激情而投入,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却偏偏差强人意。在七年级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实践,我知道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都有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而且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教学过程出乎教学预设之外。其次,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切不可看得太重。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指导学生,学生会更顺畅地学习。

三、坚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我和学生们的努力下,七年级12班有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首先我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质疑、解疑、创造性的作业设置,学生们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思想。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新时代的红岩精神,坚守自己的教育岗位,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2

有许多政治读物,虽然内容很好,但因为缺乏可读性,难以推广到广大读者之中,无法占领图书市场。何建明和厉华合写的《忠诚与背叛》是作为庆祝建党__周年的重点读物推出来的,而这样一本有明确政治主题的读物,却能够做到好读、耐读,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写好书,出好书,读好书”的成功范例。

首先,作者的写作是针对着现实问题而写的。该书反映的是一段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家喻户晓、广为传诵的革命历史,作者之所以还要为这段历史写一本书,不仅在于他们获取了这段历史中尚不为人知的更加丰富的细节,还在于他们意识到这段历史对现实的警示意义,因为在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党员的纯洁性、党员的信仰感,似乎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忠诚与背叛——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即使在和平时期,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也时刻都在接受这样的考问与考验。”当今社会,人们最憎恶的事情就是权力的腐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共产党员缺乏对党的信仰和对事业的忠诚,一旦掌握了权力,就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我们阅读革命历史,痛恨那些给革命事业带来极大危害的叛徒。其实,今天的贪官不就是和平时代的叛徒吗?他们叛变了入党的誓言,叛变了对人民的承诺。甚至他们比革命年代的叛徒更加不齿,因为他们既没有遭遇敌人的严刑拷打,也不必忍受坐老虎凳的痛苦,却在香风的熏染下拱手交出了自己的良心。何建明和厉华两位作者是在以历史告诫今人,要以江姐等革命先烈为榜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要成为和平年代的叛徒。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认真读一读。

其次,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新鲜史料。《忠诚与背叛》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关押在重庆集中营中的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直至牺牲性命的故事。罗广斌、杨益言等几位集中营的幸存者先后将这段历史写成了纪实文学《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曾经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红岩》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也成为了当代文学的典型形象,《红岩》至今已发行逾一千万册。正是因为人们对红岩的革命历史非常熟悉,就更愿意获知熟悉其背后所隐藏着的秘密。尽管《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是亲历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历史档案还没有解密;许多散乱在民间的珍贵史料也来不及征集。如今,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白公馆和渣滓洞历史档案也逐渐公布于世。两位作者正是在此基础上,对人们所熟悉的红岩革命历史事迹作了细针密线的充实。比如真正的“双枪老太婆”也是渣滓洞的一位被敌人屠杀的革命烈士,牺牲时只有49岁。比如江姐的英雄形象是综合了两个原型塑造出来的。更可贵的是,这部作品还将红岩故事的延续和发展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中,红岩的革命先烈以及他们的亲属和战友被诬为叛徒,遭到批斗。《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出狱后曾向组织写过一份《报告》,可是却无缘由地少了两页纸,因为他在“”中去世了,这两页纸的内容也许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秘密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者充分发挥了纪实文学的文学性优长,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纪实文学是以文学的语言和文学的手法将历史事件传达给读者,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不能只满足于将历史真相讲述清楚,而且必须要讲述得生动形象。纪实文学无疑也可以借用文学想象来丰富历史原貌,但过去我们因为强调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就忌讳承认文学想象的合理性。事实上,中外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文学想象,关键在于作家能否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恰如其分地运用文学想象。纪实文学的想象就像是对历史轮廓的描红和上色,只要作者的想象没有超出历史轮廓之外,就不会伤害历史的真实性。另外,纪实文学的合理想象还建立在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比方说,何建明和厉华两位作家在接触了红岩革命先烈的大量史料后,作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只有那些信仰坚定的革命者才会经受住考验。从这一判断出发,他们想象着革命先烈们在敌人面前应该是充满着自信和无愧。他们用一系列的细节,包括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眼神,以及每一次的内心活动,来印证这种自信和无愧。因此,纪实文学中的想象也是作家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方式,只要当作家主体接近了历史本质,其文学想象也就会符合历史的真实。《忠诚与背叛》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3

观赏完影片《忠诚与背叛》,让我的心灵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短暂的解脱,心中的党性再一次得到了陶冶和升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是一种伟大的信仰,指引着无数共产党员在艰苦的年代前赴后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赴汤蹈火。

影片以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并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党内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和制度的重要性,再现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的复杂历史背景及艰辛历程,充分阐释了始终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理想信仰,挥泪断情,热血悲壮

《忠诚与背叛》影片中那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回望历史,让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让我们去思考是什么让人为之奋斗一生,是什么让人勇于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什么让人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信仰。信仰让先烈放弃安逸投身革命,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他们用钢铁的意志、不屈的坚守,点燃了迎接曙光的火炬,举起了用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血染的红旗。他们何以在严刑拷打面前毫无畏惧?何以从容直面敌人的屠刀?何以用生命履行庄严的誓言?答案只有两个字:忠诚!

“北伐革命成功后我们就结婚,”多么美好朴实的承诺,寥寥几字就体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面对背叛党的未婚夫,何梦兰满脸泪水扣动扳机,让誓言“我们感情像石碑一样,不怕风雨,直到永远”永远淹没。王荷波面对弟弟的背叛和干娘的老泪纵横,依旧挥泪送弟弟上路。他们何以能强忍失去亲人,甚至大义灭亲的悲痛而矢志不渝?难道共产党员真的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吗?答案依旧是两个字:忠诚!

忠诚,源自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忠诚,源于马克思说过的“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正因为忠诚,铸造了他们比钢铁还要坚硬得铁骨,纵然躯体倒在枪口下,也能达到山一样的高度,挺立起大写的人字;正是因为忠诚,他们用淋漓得鲜血、不屈的灵魂擦亮了黎明的天空。他们虽然大部分都牺牲在敌人无情的屠杀下,但他们得精神激励了其他革命同志,引导他们坚持走革命道路。“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流下同情的热泪”。

“革命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列宁同志说过,“革命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还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军特务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党组织的纯洁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员的忠诚可靠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党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是党员忠诚或背叛的直接原因。无数党的革命先烈,为了党的事业为什么可以舍生取义,归结到一点,那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高尚纯洁的党性,因而他们视死如归。像范阿根这样的共产党员,为什么革命初期冲在前,到后来却叛变革命呢?同样是因为理想信念的原因,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有的入党动机就不纯,不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是将其作为投机经营的门径,这必然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变节叛党。

血的教训一次次证明,如果我们不能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队伍,纯洁队伍,那势必对党的发展和建设造成严重的伤害。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情形下,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了,这是党的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

129834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