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心得体会感悟5篇(2)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让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在大考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感悟4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武都青年志愿协会的招募,曾接受别人帮助的我,选择毫不犹豫的加入组织,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当一个人无助的时候,别人伸出的援手,是多么可贵。
加入组织后,穿着代表着志愿者的红马甲,我在社区医院担任起了帮老人及不方便写字者填写疫苗接种书的任务,虽然这件事并没有多难,但是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会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有些老人眼睛花了,看不清楚;有些老人手抖,颤颤巍巍的,写不了字;有的老人还不认识太多字。而我只需要动动笔,便可以帮助到他们。我做的事情很琐碎,于我而言却意义重大。
每次参加志愿志服务队组织的社会志愿活动,总会有一种奉献的喜悦。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并不寂寞,因为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与我做着相同的工作。我突然感悟到: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即使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找到快乐。
这就是我在志愿者服务中的收获。在以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我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真的能够感受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虽然没有报酬,也许很累,但是享受到的快乐,却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最终,我真心的感激武都青协给予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意义深远的志愿服务机会,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努力去争取,尽自我的能力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感悟5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必须因时、因势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实现今年教育系统“在孩子的培养方案上尽量‘止损’,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年度目标。按照当前节奏,启动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通过合理统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体现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与此同时,网络线上学科教学的初次尝试也对学校、老师的教学应对能力提出更多挑战。
一方面,线上学科教学相较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阶段有了更明确的课程任务目标,老师要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统筹、分配,将适合线上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区分安排。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对教学进度有所把握,也要对学生在线上学习新课的能力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教学反馈”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
另一方面,线上学科教学后,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做出了改变。根据北京市教委回应来看,未来的检测和评价将不再是期末一考定音,过程性的考核将加重比例,可能会采取乐考、开放性试题考试等。这对学校统筹考试的频次、程度、方式也是一次大考,既不能“过度”,也不能“缺位”。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疫情期间存在一定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考试频率、难度安排是否合理。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感悟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