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
《史记》本书从春秋到战国一共描绘了13位人物,有孙膑,吴起,子贡,商鞅,孟尝君等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1
今日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这一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之后,他认识了荆轲,荆轲说能够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阳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国地图,在地图里藏着匕首,借着拜见秦王的机会伺机刺杀。荆轲按照计划执行了,然而因为秦王的狡诈,最终荆轲刺秦失败了,他也悲惨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荆轲和燕太子丹他们为什么想出的办法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没有好好地准备,不看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数大不大,就冒然行动,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还白白送了燕国将军的一条命,真是太不划算了。并且,刺杀的失败让秦王更加速了对消灭燕国的脚步,我真的想不通,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说不定有樊於将军在,再和别的国家联手,还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呢。当然,他们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谋啊。
所以啊,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行事,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能见机行事,要不然下场会很惨的。并且,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胜算有没有把握,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2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史记》的书。这本书笔触细腻,能引人入胜,是一本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极高的鸿篇巨制。 《史记》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本书依照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 体例想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高祖本纪》。高汉祖刘邦为人仁厚爱人,喜欢施与,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得大度,他几次看相,人家都说他有贵人之相。
后来称帝后,善用良臣,巧用计谋,打败项羽,终于建立了汉王朝。这件历史事件让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才会成功,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管鲍之交》的故事令我大有感悟。主要讲了管仲年轻时与鲍叔牙有交往,两人曾一起做生意。后来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管仲跟随公子纠,小白继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来代替自己,管仲当了相国,鲍叔牙的职位一直在管仲之下。我觉得鲍叔牙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人,他本为相国,权利至高无上,可他不贪图名利,觉得管仲有能力便推荐。 《史记》这本书人物立体,情节生动,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使我们逐步增强爱国意识。
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3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里面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个人的谋略,每个人的性格尽收眼底。
鸿门宴的故事中,刘邦为人宽厚,喜欢结交好朋友,不管别人犯了什么错,都会以礼相待。而项羽呢?不爱交朋友,阴险、脾气也很暴躁,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因而丧失夺得王位的机会,王位就跟他失之交臂。刘邦由于性格和举止赢得别人的爱戴,大家都追随他。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会忘恩负义。
没有看史记前,我觉得秦朝势力强大,可不知为什么会短命,看完过后,原因终于知晓。
秦始皇小时候,因为父亲成了赵国的人质,在赵国尝尽了人间的苦难,养成了不好的性格——疑心、记仇、暴躁。还未统一六国时,他就有励精图治的目标,可是统一之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了,不像原来那样努力,而是甩了手,用大量金钱去建自己想要的王宫,百姓的生活开始艰难起来,正在享乐的秦始皇没有意识到危险,脾气非常暴躁,一不顺心,就残杀百姓,百姓当然会起来反抗,秦朝因此灭亡。
《史记》这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明白了对待别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朋友,不要嫉妒别人。
有关史记读后感悟最新4
轻轻地翻开《史记》,历史的年轮旋转着重现于我的眼前,王侯将相的人生无比绚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纸上谈兵的惨淡并没有人去关注,宰予昼寝的故事也引不起别人的思考。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打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少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长久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兵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40多万赵军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