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最新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格列佛游记阅读心得,格列佛游记
德洁0 分享 时间:

格列佛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了不同待遇,无奇不有。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写,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读起来妙趣横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最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最新1

整篇书分为四个小游记,托物言志,暗讽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批评了英国人的掠夺式侵略,叹息了当时世人的愚昧无知。

有人说斯威夫特是个厌世者,有人说他这是毫不妥协的批判,不可否认,他的批判确实抨击了很多不公的事。文章中的讽刺多为反讽、暗讽,有反讽,必定有一个理想世界作为对照来衬托现实的黑暗,但是从文章中看出,斯威夫特的理想世界并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英国人的那种自大,自以为是。

慧骃国是作者理想中的国度,作者把它比喻为全世界的价值典范,但其中有些是我不能理解的。例如,文中说白马、粟色马天生下来就是训练作奴仆的,没有变好的可能,这句话说得…反正我觉得是愚蠢可笑,与我之前所受的关于人如何成功的教育背道而驰,而且,这种思想与欧洲人那种“我本民族的血统是最高贵的,所有犹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都是卑贱”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还提到格列佛家主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劝说流放格列佛,试想,如若那位慧骃没有流放格列佛,全国代表大会会不会容忍他这种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之后会不会强行驱逐,我不知道,但所谓劝说,只不过是美其名曰罢了。

格列佛最终像被灌输一种思想一样,纵然当时世态炎凉,但也不用一棒子打翻所有人吧,格列佛最终成为变态社会下所产生的变态人物。

这篇游记也可以讽刺当代中国的一些人和事。中国所谓的专家数量不少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创新能力却很低,这与游记那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科学院有的一拼;当代中国人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也要大吵一场,这与小人国里的大端派和小端派一样,令人哭笑不得

希望读过这篇游记的人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我读过以后…额,更加愤青了!呵呵,你们呢?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最新2

飞岛一则其实是最打破常规和富有想象力的一则游记,写得相对于前两篇有点散,但丝毫不减这则游记的神和韵。

飞岛国的人理应是一些智力超群的人,因为他们精通数学、音律,思考问题时心无旁骛,明明就是他人所不可及的,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把飞岛国发扬光大,没有将他们所研究出的公式定理、他们的思想传播给他国?为什么他们的疑惑得不到解答,他们的问题只能由他们自己扛?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懂得聆听。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人就是一个个体,没有团结,构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不被我们所知,他们亦不知我们。

聆听很重要。一个不会聆听的人,即使胸怀大志,也只能“孤芳自赏”,最终碌碌无为而死;一个不会聆听的民族,即使财力雄厚,也只能沦落于末位,为他人所欺;一个不会聆听的世界,即使人丁兴旺,也会沦亡,他们的文化永远湮没于土地中。

聆听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兴旺衰竭的至关条件。只是我在飞岛游记中所领会到的。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最新3

格列夫先漂流到了中学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和小人过的人有点像,个子很矮,可悲上却背着很大的包,格列夫上前去问;这是什么?学生疲惫的抬起头,好像没听清楚;大叫了一声,便哭了:呜呜,老师,我不是有意没做作业的,是昨天我一直在做可还是没做完。。一连问了几个小孩,才搞清楚,来到这就要不停的上课做作业,而且考试注定生死,人的一生的价值决定于此。格列夫听了一惊,连忙跳进海里,游走了。

我认为是我不努力,因为我认为除了成绩我应该还有其他的生活。可是我的这种观念却一直受到现代教育的冲击,

考试一共七门,门门都不能松懈,否则就功亏一篑了,我觉得这种想法还是比较浮躁的,但是我有不得不这么想。在期末考试前阶段,我感到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我感到很累,也很疲惫

我想追求我所喜欢的事业,比如我比较擅长绘画,我想当一个广告设计师,或有一些什么其他职业我所适合的。但是现在在我看来,学校和国家要把我培育成一个全才。

呵,我现在又想嘲笑自己了,即使现在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不敢面对又有什么用呢。

千千万万的考试,我都挺过来了。古代人,寒窗数十年,苦读诗书,不就是为了将来独占鳌头吗?不就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吗?大家都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但我敢说我们比他们更辛苦,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好歹我也用圆规,以规代锥的狠心次过几下

以前的人读书,很让人感动,囊萤映雪,家里没钱还如此热爱读书。我就觉得,现在让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就是不太现实,大家家里都是有钱才来读书的。有些不知情的大人又要昂起头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那我就告诉您,古代的学生一心想考取功名,也就是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实现家中贫苦的现状,虽然那种囊萤映雪的故事很让人感动,但是他却不太能够说服现代的学生了,因为精神上所追求的已经是不同了,有些学生的目标只是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普通人,有的人想轰轰烈烈的干大事,但想要摆脱贫困的却不太多。

当然不是肯老,也不是依仗着父母,我抨击的不是教育,是教育制度,既然中国是一个适合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家,那为什么我就不能是一个只适合音乐,绘画的人呢

既然这样,那么中国也可以是一个不仅发展社会主义,也发展资本主义。。主义的国家,学得多固然好,可人人都有负荷。就像电池,能量多固然好,可是多得都漏出来的

人都是别逼出来的,为什么非得有无数的牺牲者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错误的?更关键的是其实有了无数的牺牲者却还是认识不到错误

132493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