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沉淀,五千年的文化基因传承,在中华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谁能主领风骚,成为中华之根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宝物,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灿烂瑰宝。然而,在文化缺失尤其是传统文化逐渐丧失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自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寥寥数语道尽人间沧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寒山寺的钟声满载着张继的失意和愁绪,永久地留在了唐诗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古至今,月亮又承载了多少人的相思!踏着古人的足迹,从先秦走到唐宋,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会让你“沉醉不知归路”。字字珠玑的.经典之作让人叹服!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的视听逐渐被低俗文化所充斥和包围,还会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品读经典?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如果不是把这几句话分行来写,你能感觉它也是一首诗吗?诸如此类的“梨花体”诗很多,“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分行加回车键,轻而易举地就能“造”出一首诗。试问:这样的大白话还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承着民族精神的“诗”吗?
不独诗歌,国人对其它传统文化所变现出的无知与肤浅也同样堪忧。
今年高考考生王云飞用文言写作的《绿色生活》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这篇作文难住了阅卷老师。某古典文献专家说:“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学的老师,也不全懂……”专家称这位考生用纯正文言文写作,修养很深,可直接读硕。王云飞同学对古文的热爱还造诣,不正反衬出我们对古文的漠视和肤浅吗?
我们不提倡复古,但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国家的古文字都不能识别,岂不是数典忘祖?值得玩味的是:为国人所漠视的传统文化却被其他民族尊崇着。韩国向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列孔子为韩国人,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韩国流传而非中国的;国际上掀起“汉语热”,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留学,研究唐诗宋词……面对这些,我们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又该说些什么呢?我们终日被外来入侵文化冲击着,口中说着半中半洋的语言;对网上不断涌现的怪异词汇津津乐道,却讲不出四字成语的意思……
我们不否定改革,百花齐放才是春。但如果丢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那么,再花哨的事物也只能是无根的野草。大浪淘沙,低俗的事物定会被历史的浪潮吞噬。
总之,发展新时期的文化,前提是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中国的文化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一切。怀着这份感激,我们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长期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2000多年前的中国孔学习智慧;20世纪70年代,伟大的英国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过: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需要孔孟学说。世界上这些顶尖人物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文化,是定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道路,我们要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去欣赏我们的祖先,重视我们的地球和家园。
念及善良,无非是父母的善良。《大爱无国界》、《大道至简》、《大恩不谢》;孝顺是认识真理、践行感恩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不能孝顺父母,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没有信用。子曰:“乐在《诗》,立于礼,乐在其中。”就是告诉人们从真诚出发,在社会上自立,做到和谐,践行人性为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道需要一个完整的观念,知道孝道就是知道感恩,把完整的观念融入生活,言行举止就是孝道。我们开始孝顺父母,然后传播开来。我们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和我们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对老师和同学,对领导同事,对大众,无论走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合一。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顺是感恩,孝顺是善良。真正懂得孝道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才会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也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照顾未来,不要因为现在的享受而浪费子孙后代未来的资源。如果为了眼前和暂时的利益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那么将来吞下这些苦果的将是我们的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想长期发展,就要对大自然充满敬意和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师父曾经说过,“为人师表之道,不过是忠恕之道”。什么是「忠恕」?忠诚就是尽你所能,认真对待一切,善待同学、同事、亲人、朋友;“宽恕”就是“像一颗心一样”,也就是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心和别人比较。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团结如官”。这样才能更好的自立,达到和谐。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3
现代人如果不上网,好象显得有点落伍了。但现代的网络时代好象也显得有点落伍了,这种想法好象很矛盾。其实,这就是《易经》的道理,任何事物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害的一面,关键是如何面对?最近的二年,我将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上,从中医养生,易经的研究,佛法的学习和体验等。
这二年的变化不但影响了我的工作,还影响了我的健康和家人。当然,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而且,二年的学习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主见,智慧的源泉从此打开了。
我现在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命运不如你好,但反过来说我有幸运有这么丰富的人生,你可能没有机会经受这种磨砺了”,儿子还太小,虽经常听我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似懂非懂。
说到天资,我的二位姐姐是极力夸张我的,说我小时候就很聪明,我自己却感觉不到。虽说从小学到大学,我是那种不太想读书但又很顺利的人,但面对出生在农村的命运,我又不得不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大学毕业后,我却分配在县城的一个小单位,对于那时我认为“懂事”的我来说,感觉根本没有人生的机会。无意中我看到一本《深圳青年》,我和同学借了400元钱闯荡深圳,也许我出生农村的淳朴和责任感,加上我自己天生的领悟力,我在深圳虽没有发财,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也算是真正的深圳人了。
深圳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不满足于现状,加上在日本公司的那种压抑感觉,虽说日本老总很重视我,但还是无法使我对公司产生归属感,放弃了很好的条件去和同学一起创业,结果命运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将我从天上打到了地下,那种感觉正如南怀瑾老师所说的“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一人”,我确实感觉到“死过一回了”,当然那只是精神上的感觉,生活上并没有那么可怕。
也许正如一位法师所说,我这个人和佛有缘,佛为了使我接受佛法,在我命运最痛苦的时候让我接触到了佛法。人生的道理正是如此,没有经历磨难,哪能懂得人生真正的道理呢?正如中国一样,没有近代百年的灾难,可能还不知道中国龙要沉睡到什么年代?
中国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你就能吸引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通过有道德修养的行为,改变周围的有良知潜力的人。一个社会的改变,是通过一少部分人群的改变再到一个大人群的改变,最后到整个社会的改变。我们佛法修行的人在一起谈论道德时,感觉到很快乐,那些有钱的人在谈论物质享受时可能会很快乐,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到底谁最快乐呢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最新4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