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及心得
《爱的教育》一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的少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及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及心得1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让人懂得什么是爱,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爱是母亲的关怀,爱是父亲的责骂。
《爱的教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卡洛斐,不小心用雪球打破了一个老人的眼镜,镜片划伤了老人的眼睛,警察和围观的人都说那个打破老人眼镜的人不道德,卡洛斐主动站出来向老人道歉,老人看卡洛斐真诚的道歉就原谅了他,还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我想如果换了别人的话一定逃之夭夭了。盖上了书本,在我的脑海里想:这篇文章的结尾老人为什么要请卡洛斐去他家做客?想了好久才想起有这么一句话:“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老人是被卡洛斐的真诚感动了,当然老人也是对小孩十分关爱的好长辈。
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动的,有一个小孩叫泼来可西,第一次到安利柯家做客,对安利柯家所有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安利柯的玩具火车,泼来可西一直在研究这个火车怎么发动的,安利柯看见就把玩具火车的发条交给了泼来可西,还教他怎么玩,还叫泼来可西尽管玩火车。最后,安利柯心里起了念头:把火车送给泼来可西吧!反正我的玩具多的是。于是他就把玩具火车送给了泼来可西。
我想了想:为什么安利柯要把玩具送给泼来可西呢?因为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就代表跟谁的友情,安利柯对朋友有着无私的爱,换成别人肯定会不愿意的。
爱是包容,爱是关怀,爱是朋友之间无私的赠与,爱有数不清的表达方式。爱,好比一杯热可可把我们冰冷的心融化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及心得2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爱的教育读后感及心得3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形式写的故事,从第一年十月开始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描述的是四年级小学生爱立可观察到的他身边各式各样的小故事、“每月例话”以及父母在他日记上写下的话。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六千英里寻母记》和《少年爱国者》。
《六千英里寻母记》讲了意大利人小麦克独自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前往南美洲去寻找他的妈妈。小麦克的妈妈为了多赚些钱让家人过上安乐的生活独自漂洋过海去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做女佣,两年后,小麦克完全失去妈妈的消息,于是他便毅然决定只身前往找寻妈妈。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可是小麦克妈妈的主人却搬家了,小麦克急忙赶往新的目的地,没想到等赶到时主人又搬家了,就这样,几经波折,小麦克才终于见到了妈妈。小麦克爱他的妈妈,他用对妈妈的爱作为动力,不惜千里迢迢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妈妈的身边,这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
《少年爱国者》讲的是一个少年两年前被乡下种田的父母卖给了马戏团,马戏团里的人打他骂他、不给他饭吃,还强迫他学各种把戏,他受不了折磨,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少年搭上了他的船,船上三个旅客出于同情,更因为是酒后兴奋,给了少年一些钱,接下来那三个旅客聊起天来,说意大利是愚昧的民族、劣等的民族、小偷,少年气愤极了,把那把银币铜币扔到他们身上,对他们喊道:“我不接受侮辱我祖国的人施舍!”我十分敬佩这位少年,他明明急需用钱,但在钱和爱国面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国,这是多么崇高的感情啊!
